说到腐蚀,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厨房铁锅会生锈,碳酸饮料会腐蚀牙齿,街道上的护栏风化开裂等等。然而,腐蚀并不是我们地球独有的现象,在遥远的太空,腐蚀也是悄然发生,与“温顺”的地球环境相比,真实的太空对航天器的“外衣”威胁更大,其严重程度甚至远超我们的想象。比如,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和平号空间站,在长达15年的在轨时间里,共发生近2000处故障,70%的外体遭到腐蚀,俄罗斯政府无力承担巨额的维修费用,在2001年3月20日不得不将其坠毁。
有人可能会问,太空是高真空环境、没有水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太空中航天材料的腐蚀呢?航天器又有什么“防腐”诀窍呢?本次科技周活动,小编就带您探索太空腐蚀的奥秘。
腐蚀是指材料与环境间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使材料性能发生变化,导致材料、环境及其构成系统受到损伤。狭义上讲,腐蚀指金属材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失效形态,例如铁在大气中的生锈等。但从广义上来说,塑料、陶瓷、混凝土和木材等非金属材料由化学作用使其消耗或破坏也属于材料腐蚀的范畴,例如,涂料和橡胶由于阳光或者化学物质的作用引起变质,老化等。%的外体遭到腐蚀,俄罗斯政府无力承担巨额的维修费用,在2001年3月20日不得不将其坠毁。
依据反应历程,腐蚀可分为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类。通常,在环境中有水参与的条件下,腐蚀服从电化学动力学基本规律,属于电化学腐蚀范畴。由于地球大气中普遍含有水,化工生产中也经常处理各种水溶液,因此,电化学腐蚀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腐蚀类型;当材料处于无水条件下,环境中的气体分子或原子会优先在材料表面吸附,并通过化学反应造成材料的腐蚀,称为化学腐蚀。航天器处于真空、无水的太空环境中,主要以化学腐蚀为主。
太空中造成航天器腐蚀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辐射、氧、温度。
太空到处都存在着人类肉眼所看不见的宇宙辐射。它既包括宇宙大爆炸后所残留的热辐射,同时也包括其他天体向外释放的电磁波、高能粒子甚至是宇宙射线。由于地球磁场与大气层对宇宙辐射的偏折和吸收作用,才能保证人类在地球上的正常生活。可是,一旦脱离两者的保护,完全暴露在这种强辐射环境中,即便是穿着厚重的宇航服,也不能完全避免宇宙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面对太空中如此高强度的辐射,航天器也会“深受其害”。
宇宙辐射示意图
太阳所释放的紫外线辐射是引起航天器腐蚀失效的原因之一。尽管紫外线只占太阳光的5%左右,但能量却很大。太空中,由于缺少地球磁场及大气层的“保护屏障”,航天器表面的高分子材料在吸收紫外线后会引发聚合物的自我氧化、降解。
另外,波长为300nm的紫外线中的单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约为399kJ/mol,这一能量大于聚合物中重要的化学键的键能:C-C(347 kJ/mol)、C-N(305 kJ/mol)、C-S(259 kJ/mol),因此,紫外光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导致聚合物材料性能的急剧下降。因此,为了尽可能的削弱太阳辐射对航天器的影响,人类航天任务的发射甚至会刻意避开太阳耀斑活动频繁的时间周期。
航天器刚刚脱离地球表面大气层的保护时,首先接触的便是低地球轨道环境(距离地球200-700km),该区域所处的残余大气中,氧含量约占总组分的80%。
残余大气中的原子氧
众所周知,氧元素是造成材料腐蚀加速的重要条件。而在太阳短波辐射的光致分解作用下,氧分子转变为高活性的原子氧,由于处于高真空及极低的气体总压状态下,氧原子与其他粒子发生碰撞的几率很小,导致氧原子很难再次复合成分子态。%左右,但能量却很大。太空中,由于缺少地球磁场及大气层的“保护屏障”,航天器表面的高分子材料在吸收紫外线后会引发聚合物的自我氧化、降解。
当高速运行的航天器与原子氧发生剧烈的摩擦、碰撞时,航天器表面的聚合物材料会发生高温氧化反应,使其电学、光学以及机械性能等方面发生退化,甚至会引起明显的剥蚀效应,严重影响航天器的运行安全。/mol,这一能量大于聚合物中重要的化学键的键能:C-C(347 kJ/mol)、C-N(305 kJ/mol)、C-S(259 kJ/mol),因此,紫外光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导致聚合物材料性能的急剧下降。因此,为了尽可能的削弱太阳辐射对航天器的影响,人类航天任务的发射甚至会刻意避开太阳耀斑活动频繁的时间周期。
在“嫦娥”的太空旅行中,除了要面临宇宙辐射及原子氧的威胁外,还需要接受极为“苛刻”的温度挑战。自宇宙大爆炸起,太空中的温度便开始逐渐降低,在经历了150多亿年的演变后,目前的太空正处于极寒的环境中,平均温度只有约-270.3℃。但是,真空环境中,由于缺少空气的传热和散热,航天器表面受阳光直接照射的一面,其温度将高达100℃以上,而阳光照射不到的一面,温度则可低至-200℃。这种极端的温度条件和大幅度的冷热交变会影响材料的应力,并可能造成航天器“外衣”的断裂、分层甚至脆化,极大的缩短其安全服役寿命。
此外,宇宙中各星体都有其各自的演变历程,导致不同星球上的环境也是千差万别。航天器在其他星球上执行探测任务时,也需要考虑不同星球的真实环境,很可能会有腐蚀性离子的存在。以金星为例,作为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它的大小、体积、重量与地球非常接近,被称为地球的“姐妹星”,可是,金星厚厚的大气层中含有强腐蚀性的硫化物,其与氧原子和水蒸气发生反应会形成硫酸,连年的酸雨会加快航天器的腐蚀。%左右,但能量却很大。太空中,由于缺少地球磁场及大气层的“保护屏障”,航天器表面的高分子材料在吸收紫外线后会引发聚合物的自我氧化、降解。
另外,大量存在的太空垃圾也严重影响材料的安全使用性能。一旦撞击到航空器表面,能严重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能,有些撞击会使航天器表面材料汽化为等离子体云团,加速材料的失效进程。/mol,这一能量大于聚合物中重要的化学键的键能:C-C(347 kJ/mol)、C-N(305 kJ/mol)、C-S(259 kJ/mol),因此,紫外光的能量足以使这些化学键断裂,从而导致聚合物材料性能的急剧下降。因此,为了尽可能的削弱太阳辐射对航天器的影响,人类航天任务的发射甚至会刻意避开太阳耀斑活动频繁的时间周期。
在如此复杂的太空环境中,航天器的腐蚀根本无法避免。有关数据显示,一架航天飞机的维修成本甚至远高于其制作成本和发射成本,其中,由于腐蚀所造成的维修成本占很大的比重。因此,采用科学的手段抑制航天器在太空中的腐蚀问题势在必行。,舰艇的甲板及舰体腐蚀严重,每年需涂几次涂料进行防护。南海地区舰艇每次小修更换腐蚀的钢板达1/3,中修换板率超过1/2,既增加了维修工作量,降低了航率,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首先选择和发展耐热、耐极低温、耐热震、抗疲劳、抗腐蚀、比重低的高性能材料。 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的不懈的努力探索下,多种高性能材料不断涌现。例如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航天材料的耐高温、耐摩擦、耐腐蚀性能;采用抗氧化性能更好的碳-碳复合材料、陶瓷隔热瓦等特殊材料可以有效解决防热问题;铝、镁等轻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等特点,可以减轻航天器的结构重量,降低发射成本。
此外,结合不同材料的用途及其实际服役环境,采用合适的表面处理技术也十分重要。 因为性能优异的防护涂层不仅可以延长航天器的使用寿命,节省维修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航天材料的功能性,其中包括隔热性、导电性、电磁屏蔽性等。
与地面装备表面防护不同的是,由于有机涂层在真空环境中会出现放气、老化脱落等一系列问题,航天材料一般不会使用有机涂层进行防腐,而主要采用的表面技术包括化学/电化学沉积、化学/电化学氧化、无机涂层以及特种薄膜制备等等。例如,航天器中的铝合金在使用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后可以使其表面硬度、耐磨性与耐腐蚀性能增强,同时,该阳极氧化膜层表面存在大量的微孔,可用于吸附各种润滑剂,适合制造航天器动力系统气缸或其他耐磨零件。
随着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带着两位航天员安全降落,今年的“天神”太空任务暂时告一段落,除了“神舟十一号”宇航员创造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外,“天宫二号”上搭载的科学实验也是备受关注。太空中做实验是怎样的体验?与在地球上做实验相比有何不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艾飞博士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以下是整理后的文字版。
碳纤维大量地应用在太空领域,碳纤维是让飞船变得质轻最好的方法,也是飞船在深太空执行任务的关键,太空任务中的每克食物、水和燃料都是精心计划的。但是,想要让飞船的材料
据悉,高分四号卫星将为灾害风险预警预报、地震构造信息提取、气候变化预测等业务提供高时效、高分辨率数据支撑,它的顺利升空,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我国高分专项工程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摆脱了对国外高分辨率数据的依赖。
航天发动机耐高温材料是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关键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抗氧化性,在高温下具有高强度、耐冲击、耐推进剂腐蚀等优点,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良好的焊接、切削性能,在液体发动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此次,中铝洛铜产品为长征五号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由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复合在一起形成的材料称为复合材料。例如,用黏结力很强的环氧树脂与碳纤维黏合在一起就形成复合材料。与我们熟知的金属、混凝土、木材、塑料等传统材料不同,这种复合材料很轻、强度很高、耐腐蚀、制造方便,被广泛地用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化学化工、绿色能源、体育用品等领域。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随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是继2016年11月成功护航长征五号之后,306所研制的气凝胶隔热材料随天舟一号再次踏上了太空之旅。
一群来自澳大利亚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了这种能够改变温度变换折射率的新型纳米材料。
近日,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科学院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人员通过3D打印的方法制造了一种超高强度的聚合物材料,因为它还在极端温度下保持很好的机械性能,因此可以在太空间中大量使用。
石墨烯旗舰项目与欧洲航天局之间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对石墨烯进行了两种不同的空间应用测试,并且得到了非常喜人的结果。基于这些结果,旗舰项目将继续深入研究,以开发能够用于太空的石墨烯器件。
几个月前,国际太空站被检测出“超级细菌”,不怕多数的抗生素,庆幸的是这种细菌还不会明显伤害健康,但是已经显示太空有卫生危机,因此科学家正在研发新的抗菌涂层,已确定细菌难以沾附,只要定期打扫,涂层的效果可以长期维持。
腐蚀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腐蚀对现代工业造成的严重破坏,直接损失及停工、停产等间接损失都是难于估计的,甚至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势在必行。
在不同环境中,即便同样的材料,腐蚀情况也会千差万别。因此,研究太空环境中的腐蚀问题,有助于人类研究在复杂环境中的腐蚀机理,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有利于减少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这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各国科学家对如何减少航天器太空腐蚀这一问题,正在进行广泛深入地研究,但太空环境苛刻复杂,要想把宇宙变成理想的世外桃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