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留下了无数的文物瑰宝。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体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军事等的发展水平,也是后人研究历史、文化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以及教育、启迪后来者的极其重要而宝贵的实物资料。

作为世界著名的文物大国,中国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然而,历经了千百年沧桑和磨难,大多数文物由于自然环境的侵蚀和人为破坏,已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和损坏,有些已经散失,有些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修复和保护。自然因素除突发性灾害外,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阳光辐射、霉菌繁殖等因素造成文物的腐蚀、风化、糟朽、褪色、腐朽等,如:金属文物的锈蚀、穿孔;竹木漆器的收缩开裂、扭曲变形、虫蛀霉变、 糟朽;丝麻棉毛类文物的褪色、 变色、 霉变、脆裂甚至灰化;书画等纸质文物的变黄、变脆、霉变和脱胶;壁画彩绘类文物的潮解、酥碱、起甲、剥落和变色;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开裂等等。腐蚀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物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急剧流失、造成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绝大部分文物都是无价之宝,无法按照有价物品去统计,文物行业的直接腐蚀损失无法计量。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之后,“文化兴国” 的战略开始提上日程, 文物保护工作更加必要。保护文物是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文物性状和腐蚀机理, 探索文物保护的材料和工艺, 达到 “修旧如旧”的审美效果,同时,减轻和延缓文物的腐蚀。文物腐蚀与保护是涉及政治、经济、历史、考古、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材料、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等自然科学的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边缘学科。

文物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保护好文物,就是保护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支持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 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然而,各种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保存至今的大量文物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日趋严重的腐蚀病害加重了文物的损坏, 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因此,为了避免文物的进一步腐蚀损失,挽回国有资产的损失,文物的保护成为文物收藏单位的首要工作。

文物腐蚀与防护之面面观 更多

  • 案例小科普

    本刊文物保护专题在筹备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工程院“我国腐蚀状况及控制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组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们特向各位文物保护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详情]

  • 案例小科普2

    案例小科普: 将现有碎片拼接起来,变形的部位进行整形,由于铜质不错,采用低熔点锡焊的方式进行焊接,缺失部位先用石膏补配,根据原物进行刻花,刻好后翻模铸锡,吧石膏补配的模子去下,用金属锡最后进行补配。

    [详情]

  • 金银器文物的腐蚀机理与保护概述

    本文介绍了金银器文物的发展历程、金银器的腐蚀机理和金银器的保护流程和材料等。金银器作为贵金属,自公元前五千年就已经被人类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金银器的腐蚀与杂质元素有关,也与环境介质有关,根据腐蚀机理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详情]

  • 古建筑木构件腐蚀机理与无(微)损检测技术概述

    本文介绍了木结构古建筑的发展历程、木构件的腐蚀机理和木构件的无 ( 微 ) 损检测技术等。木材作为中国古建筑主要受力构件,早在六千年前就已被人类使用,木质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木构件的腐蚀与环境有关,根据腐蚀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无 ( 微 ) 损检测方法。

    [详情]

  • 铁质文物的腐蚀及缓蚀剂保护

    人类对铁的冶炼技术应用,使人类完成了由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转变,也加速了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保存于古代大型铁质文物,如沧州的铁狮子,广州的虎门大炮等等。由于铁的化学性质活泼,大部分铁质文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

    [详情]

  • 科普万花筒 典型案例解读 太原市天龙山圣寿寺出土铁佛头保护修复

    2014 年,由太原市考古所在太原市天龙山圣寿寺院内发掘出土了一批铁佛头,专家初步推测这批佛头应为北朝时期的文物,被人为销毁后残存部分埋于地下。这批造像文物绝大多数仅剩头部,唯有一件连有背部。铁佛头出土时破损腐蚀严重,除了在地下埋藏千年之久的缘故,为何这些原本完好的佛像会大多被毁得仅剩佛首,推测应该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周武帝大规模灭佛运动有关。

    [详情]

业界视点 更多

  • 王荣:关注玉器风化 保护古玉文化

    为科普玉器风化与防护方面知识,让更多人关注玉器保护,传承古玉文化,日前,记者专程就玉器腐蚀与防护这一议题采访了复旦大学副教授王荣老师,请他为大家深入解读玉器这一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知识……

    [详情]

  • 万俐: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要“中西结合”

    为增进对青铜文物保护方面的了解,科普青铜文物保护知识,日前,记者就青铜文物保护这一议题专程采访了原南京博物院文保所所长万俐老师,请他就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解读……

    [详情]

  • 梁宏刚:聚焦出土脆弱金属文物腐蚀成因基础研究 传承祖国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

    中国古代金属文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出土的金属文物由于长久埋藏于地下以及出土后存贮条件的限制等原因,使得金属文物面临着严峻的腐蚀问题。研究金属文物保护理论和技术、延长金属文物的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加深对金属文物腐蚀成因与保护修复技术的认识与了解,记者专程就金属文物腐蚀与防护这一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梁宏刚老师,请他就金属文物的腐蚀与防护为大家做深入解读……

    [详情]

  • 沈大娲:关注木质文物保护 保护脆弱的文物资源

    木质文物是人类古代文明的一种载体,和其它文物一样是研究古代历史、艺术、科技、经济的宝贵实物资料,既珍贵又脆弱,是一种一次性资源、特别“个性化”的资源。做好饱水木质文物的保护既是一项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工作,也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不能有闪失的重要工作。为科普木质文物腐蚀与防护方面知识,让更多人关注木质文物保护,日前,记者专程就木质文物腐蚀与防护这一议题采访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沈大娲老师,请她为大家深入解读木质文物腐蚀与防护知识……

    [详情]

未来展望

表面工程技术不仅能大大延伸基体材料的应用领域,而且解决了许多领域中材料无法满足环境要求的问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或人类文明的进步过程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先进表面工程技术是当代材料科技、真空科技与高科技的交叉领域学科,成为了现代高新技术领域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前沿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表面工程技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拥有自己的独创和特色,部分应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因此,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与涂层技术,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保驾护航成为当前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