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战甲”守护者 | 这个团队冲锋在舰艇防腐蚀最前沿
2024-12-13 13:16:08 作者:人民海军 来源:人民海军 分享至:

据科学家统计

秒针滴答滴答走过90下
世界上就有1吨的钢铁被腐蚀成锈
与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相比
腐蚀虽小,却能引发极大危害
根据中国工程院相关调查显示
2014年,我国腐蚀成本已超过2.1万亿元
该数据是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34%
即平均每个人承担着1555元的腐蚀成本


海军研究院某所
腐蚀防护与材料研究团队
与装备腐蚀问题接力“斗争”近30年
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10余项
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
助力我海军装备腐蚀防控与新材料技术
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斐然成绩的背后
团队成员们多年的默默付出
今天,海苔哥带大家
走近这群舰艇“战甲”的守护者
聆听这个冲锋在舰艇防腐蚀最前沿团队
背后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

 

 




这是人与自然的斗争,不是单独加班加点就能搞出来的




大海,这片赋予人类无尽遐想的蓝色王国,却是地球上面积最大、最严酷的自然腐蚀环境。该团队研究员告诉记者,腐蚀防护是“人与自然的斗争,“不是单纯加班加点就能搞出来的”。
以防海生物污损为例,相关防腐蚀材料在经过实验室初步论证后,还要放到海水里实地观测,最后在装备上进行实装检验。3个步骤分别需要1至2年、3年以上和5年时间。
在漫长的海岸线上,该团队留下的足迹密密麻麻:最炎热时舟车劳顿登上南沙礁盘,最寒冷时蹚过齐膝深的大雪跋涉在北国密林,只为观察不同环境下材料的腐蚀情况;分散在不同海域及极端环境的数千块试验板,每年至少要实地观测2次……

 

▲团队带头人方志刚(右二)指导年轻干部


为了检验某防腐涂料的性能,团队成员还要下到带有会挥发的高浓度有机溶剂钢质密封罐内作业,对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影响。

作为团队带头人的方志刚经历了一次“生死时刻”那年,舰船表面海洋生物腐蚀问题研究陷入瓶颈,如何确定消除造成锈蚀的海洋生物的最佳物质和最佳浓度,成为制约研究进度的关键问题。听闻南海某礁石出现“海洋生物无法生长”的特殊现象后,团队立即动身赶往现场。

然而,到了海边他们发现,当日唯一一班交通船已经开走。
为了不耽误时间,方志刚花几百元租了条附近的小渔船就出发了。

谁知,去时风和日丽,返回时天气骤变。滔天的大浪一波波拍打着小渔船,小渔船数次处在侧翻的边缘。渔民竭力稳定着船身,方志刚和战友们忙不迭地用簸箕把涌进船舱里的水铲出去……最终,经历4个小时的颠簸,小渔船才终于安全靠岸。





认识上的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




腐蚀问题是引发装备故障与事故的“头号杀手”。然而,不少人却觉得装备的腐蚀防护就是除除锈、刷刷漆,腐蚀问题最多就是“装备外观不好看”“管子漏点水”。
“认识上的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近年来,该团队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多方奔走呼吁,力求自上而下建立完整的腐蚀防护机制和体制。作为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团队一员曹京宜更是借助代表身份多次发声,不断推广“腐蚀防控就是核心战斗力”“综合防腐”等理念。
在成员们的努力下,各级对腐蚀防护的认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该团队还围绕腐蚀防控顶层要求、防控方法和具体措施3个层次,启动了相关军用标准体系制定,实现了从“有据可依”到“精准防护”的跨越转变。

方志刚在实验室测试 

该团队负责的新一代舰船结构材料项目,就是从源头提升装备防腐蚀性能的重要一环。随着使命任务拓展,远海的复杂环境对舰船结构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已沿用几十年的上一代结构材料已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服役环境。

然而,这一项目却遇到来自各方的不小阻力:新材料的数据和指标是否经过充分验证?毕竟,如果采用新材料,原有的固定指标、设计框架,乃至一线工人的知识技能都要随之更新……

面对“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艰巨考验,该团队选择“以理服人”。他们走遍了国内的设计所和总装厂,梳理200多项材料技术参数。“原来使用的某型材料,焊接难度大,焊接工时长,焊接成本高,仅焊前预热成本就接近焊接总成本的一半,新材料不需要预热就能直接焊接……”一项项扎实客观的数据,将来自各方的问号拉直,也为海军舰船材料的更新换代和装备“走出去”的长远发展铺平了道路。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就是一种幸福




2018年12月,方志刚牵头的某研究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刻,距离方志刚投身这项研究课题,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

征途漫漫。这条科研攀登之路,比预想之中还要艰辛,由于缺少参照系,且领域特殊,团队即使有了开创性的阶段性成果,也不一定能广为人知。随着一批又一批研究人员加入,一茬又一茬研究人员离开,方志刚早已从团队的青年骨干,成长为带头人。

工程师李亮的同学,很多已经捧回一个又一个科研大奖,年年都有新跨越,一些晚于自己毕业的师弟师妹,在研究成果和荣誉方面也已经超越了李亮。


团队成员在做交流

 

工程师褚广哲来到这里前,曾多次收到上级机关抛出的“橄榄枝”,然而他还是决定加入团队。近几年,以前的同事不少已经走上领导岗位,而自己依旧埋首攻关,默默守着这个“无花果”。

2017年,方志刚所在单位转隶,大部分和他资历相当、年纪相仿的战友都选择趁此机会退居二线。然而,新组建的腐蚀防护与材料研究团队成员多是其他专业分流而来,缺少相关研究经验。为了他心爱的事业,为了帮助年轻人少走弯路,方志刚还是坚定地留下来。

爬管路、钻水柜,上礁盘、下机舱……在一众80后、90后中间,方志刚作为唯一的60后冲锋在前,为年轻战友在腐蚀防控领域的接续奋斗立起了标杆。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就是一种幸福。”方志刚告诉记者,“若是能把这一件事尽力做好,能护舰远航,人生价值莫过如此。”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