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s Today丨北科大吕昭平:新一代轻质高温材料,兼具超强塑性与高温性能!
2024-12-23 11:38:35 作者:材料设计 来源:材料设计 分享至:

通式为Mₙ₊₁AXₙ(n = 1、2、3)的MAX相,其中M为前过渡金属,A为A族元素,X为碳或氮,是一类具有纳米层状六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兼具类陶瓷性能(例如,高熔点、高刚度、低密度以及高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和类金属特性(例如,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抗热震性、出色的抗损伤能力以及优良的可加工性)。

这些独特的性能使其在涉及极端恶劣环境的应用中颇具前景,未来有望用作核燃料包壳材料,以及在强酸、强碱和高温条件下运行的轴承、涡轮叶片和主轴等。过去几十年里,科研人员在MAX相陶瓷的设计与合成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尽管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但MAX相陶瓷的广泛结构应用仍然难以实现,这主要是由于其
缺乏塑性变形能力且强度较低(尤其是在高温下)。
【成果速览】

为此,北京科技大学吕昭平课题组借鉴金属领域的高熵概念,将局部化学波动(LCFs)引入到MAX相的原子堆积层中,利用Zr、Nb和Ta替代了Ti₂AlC这一MAX相模型中的Ti元素,成功研制出一种高熵MAX相(TiZr₀.₆NbTa)₂AlC,同时保留了其晶格结构。
这种新型MAX相中增强的局部化学波动产生了强烈的晶格应变,增加了位错滑移的阻力,进而使其在1473K(1200℃)的高温下也能具备超过500MPa的高压缩屈服强度。此外,LCF还促使变形过程中发生交滑移和层错,有效缓解了应变局部化,促进了均匀变形,最终提高了室温和高温下的塑性。
本项工作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MAX相的一般变形机制,还为改善其力学性能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途径,使其有望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下一代轻质高温材料。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直达文章

相关成果以「High-entropy MAX phase with ultrahigh strength and large plasticity mediated by local chemical fluctuations」为题刊登在Materials Today上。

【数据概况】

图1. 高熵MAX(HE-MAX)的室温力学性能。




图2. HE-MAX的高温力学性能。




图3. 所制备HE-MAX的微观结构。




图4. HE-MAX中的LCF。




图5. 变形HE-MAX相样品的TEM分析,展示了298K和1473K下变形所产生缺陷的特征。




图6. LCF对HE-MAX中位错滑移和广义层错能(GSFE)的影响。




【结论展望】

总之,我们设计并制备出了一种高熵MAX相,其在室温和高温下均展现出高强度和增强的塑性。分析表明,高熵MAX相具有以LCF为特征的独特原子结构,这种结构会产生较大的晶格应变,因而对位错运动有很强的抵抗力,最终即便在超高温度下也能产生较高的宏观强度。
同时,LCF有效促进了交滑移,从而有利于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并增强了位错增殖。此外,LCF促进了层错的形成,尤其在高温下更是如此,进而阻碍了位错运动并协调了c轴方向的应变。由LCF引发的多种微观变形机制有效地缓解了应变局部化,并使得在298K(室温)和1473K(高温)下的塑性得以增强。
当前这项研究证实了"高熵"概念可应用于MAX相,这改变了其变形机制,并为设计和优化高性能MAX相材料提供了宝贵思路。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mattod.2024.08.004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