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院士领衔!燕山大学、浙江大学合作,最新《Nature》大子刊!实现92 GPa超高强度与55%塑性应变!
2025-02-14 16:05:22 作者:材料学网 来源:材料学网 分享至:

 

近日,燕山大学田永君院士聂安民教授和浙江大学杨卫院士王宏涛教授合作,首次在室温下激活了超硬共价材料立方氮化硼(cBN)的形变孪晶,并揭示了其独特的连续过渡机制该成果不仅破解了共价材料难以实现塑性变形的科学难题,更为设计高强度、高韧性超硬材料提供了全新路径。相关论文以“”为题,发表在材料领域顶刊Nature Materials

形变孪晶:从金属到共价材料的跨越

形变孪晶是金属材料中常见的塑性变形机制,可通过协调晶格滑移显著提升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然而,共价材料(如cBN、金刚石)因强方向性共价键导致的极端硬脆性,长期被认为无法通过形变孪晶实现塑性变形。这一认知被中国团队颠覆。

图 1:受载荷特定孪生准则启发的 cBN 中产生变形孪生的方法。

“加载特定准则”激活共价材料孪晶

研究团队创新提出“加载特定孪晶准则”,通过透射电镜(TEM)内的五自由度纳米操作台,对cBN纳米柱进行定向压缩实验。关键发现包括:

·<100>取向是关键:沿此方向加载时,cBN纳米柱通过连续过渡机制形成密集孪晶,抗压强度达92 GPa,应变高达55%,远超传统块体cBN(强度5.4 GPa,应变1%)。

·连续过渡机制:区别于金属的部分位错滑移,cBN的孪晶通过原子集体协调位移实现,无位错参与,形成过渡带逐步转化为孪晶(图3)。

·普适性验证:该准则成功应用于金刚石、碳化硅等材料,证实其广泛适用性。

图 2.变形孪晶诱导的 cBN 亚微米柱机械性能增强。

性能飞跃:强度与塑性兼得

实验显示:
·<100>取向cBN纳米柱:塑性均匀变形,无裂纹产生,微压痕测试显示(100)表面韧性显著提升。·其他取向对比:<111>和<110>取向样品分别以位错滑移为主,应变仅28%和19.5%,且易断裂。·应用潜力:cBN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此项突破可推动超硬刀具、航空航天防护涂层的性能革新。

图 3:共价 cBN 中的连续转变介导的变形孪生机制。

图 4: DFT-MD 模拟。

科学意义:改写共价材料变形理论

连续过渡机制的发现,揭示了共价材料与金属截然不同的变形物理本质。这为设计‘既硬又韧’的材料提供了全新理论框架。”该研究还证实,金刚石在360 GPa超高压下同样通过类似机制形成高密度孪晶,预示此类机制或是共价材料的普遍特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