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Acta Mater》:有效控制增材制造亚稳β钛合金偏析缺陷!
2022-04-27 11:06:21 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分享至:

亚稳β钛合金具有高强度、低弹性模量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和生物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已有关于增材制造制备β钛合金(如Ti–5Al–5Mo–5V-3Cr)的报道。然而,对于亚稳β钛合金而言,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通常容易出现一种凝固偏析缺陷(即“β斑”)。β斑是β相稳定元素(如Fe,Cr)在凝固过程中偏析从而导致相稳定性发生局部变化的缺陷,这类缺陷不仅对合金的强度有不利影响,也会降低合金的低周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在传统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对亚稳β钛合金在高温下进行长时间的均匀化退火以消除β斑,而这显然不适用于增材制造钛合金。


在本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通过向Ti-3Al-8V-6 Cr-4Mo-4Zr(Beta-C)合金中掺杂微量晶粒细化剂La2O3可以基本消除该合金增材制造过程中的β斑偏析缺陷,并同时使得合金的晶粒等轴化和细化。文中通过分析和数值模型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相关研究以题为“Towards β-?eck defect free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titanium alloys by promoting the columnar to equiaxed transition and grain re?nement”发表在材料学顶刊Acta Materialia上。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21.117511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1(a-c)和(d-f)分别是纯Beta-C合金以及掺杂La2O3后的Beta-C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合金元素分布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在Beta-C合金内部的枝晶间区域Cr、Zr和Mo元素出现了明显的偏析现象,合金内部生成了大量β斑。而在掺杂晶粒细化剂La2O3后,Cr、Zr和Mo元素在枝晶间区域任然均匀分布,且Beta-C合金内部99.9%的β斑均被消除。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1Beta-C合金及Beta-C/La2O3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元素分布图


文中对Beta-C合金及Beta-C/La2O3合金中固溶原子的偏析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Clyne和Kurz模型计算得到的凝固路径如图2所示,掺杂少量La2O3后Beta-C合金的凝固路径发生了显著改变。对于纯Beta-C合金,枝晶间存在较大和较宽的液态区域,可能会促进Cr元素在枝晶边界处富集以及柱状晶粒的形成。而对于Beta-C/La2O3合金而言,枝晶间的通道显著减小,因此可以降低β稳定元素的富集并促进等轴晶的形成。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2通过Clyne和Kurz模型计算得到的凝固路径(a)Beta-C合金;(b)Beta-C/La2O3合金


图3为常用于判断钛合金变形机制及相组成类型的Bo-Md图,其中Beta-C合金及Beta-C/La2O3合金凝固前及凝固后的点已在图中标出。可以看出凝固后Beta-C合金的成分明显更加偏向β钛合金方向,最终导致了β斑的形成。而对于掺杂La2O3的Beta-C合金而言,凝固前后合金Bo-Md位置基本无明显变化,展现出良好的相稳定性。此外,通过对Bo-Md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Cr元素的偏析是β斑形成的主要原因。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3钛合金的Bo-Md图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实验以及模型验证了掺杂晶粒细化剂对β钛合金增材制造过程中晶粒细化及元素偏析缺陷消除的作用,对增材制造制备β钛合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除合金成分和晶粒尺寸的影响外,钛合金中β斑形成的因素还与冷速有较大关联,因此可以预测较大冷速的增材制造方法(如SLM)也可以有效抑制β斑的生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