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组成
水泥主要由石灰质和粘土质原料按约3:1的比例混合烧制而成,原料磨细后的生料粉入窑煅烧成为熟料,再加入适量石膏研磨成为水泥,即“两磨一烧”工序。
制成的水泥是细度为3~30 μm的粉体,主要由4种矿物,即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钙4种化学成分构成。
表1 水泥的矿物组成
石膏 混合材料
是为改善水泥性质,而在熟料磨细时加入的人工或天然矿物材料。其中,非活性混合材主要起填充作用,品种有石英砂、石灰石、粘土等;活性混合材可生成水化产物,对水泥起到增强、增密、耐腐蚀等作用,品种有矿渣、粉煤灰、火山灰等(由于这些材料的质量、细度都逊于混凝土掺合料,所以作用也较弱)。
活性混合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它们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具有水硬性的水化硅酸钙(3CaO·2SiO2·3H2O)和水化铝酸钙(3CaO·Al2O3·6H2O),以上反应被称为火山灰反应,因为这些反应都发生在水泥水化之后,也称二次反应。
另外,石膏可与新生成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钙矾石,其具有强度(反应发生在水泥硬化之前,所以对水泥的强度有益)。
活性混合材本身不具有胶凝性,只有在氢氧化钙和石膏存在时,才会生成胶凝产物,并具有强度。因此,氢氧化钙和石膏也叫做活性混合材的激发剂。
有害物质
除4种主要矿物外,水泥中还含有少量有害物质,即能对水泥硬化产物(水泥石)、水泥结构物中的骨料、钢材造成破坏的物质:游离氧化钙(f-CaO)、游离氧化镁(f-MgO)、三氧化硫(SO3)、碱(包含K2O、Na2O,统一记为R2O)及氯离子,国标及相关标准对有害物质的含量都有明确规定。
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在熟料煅烧过程中,结构变得极其致密,所以在水泥硬化后才会缓慢水化,水化时体积膨胀,不均匀的膨胀会引起水泥石开裂。石膏掺量过高,没能在水泥硬化前耗尽,余下的三氧化硫继续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的钙矾石体积膨胀很多,从而引起水泥石胀裂。以上都是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即在水泥硬化后,内部产生不均匀膨胀而造成的水泥石开裂。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不得使用。
游离氧化钙引起的安定性不良可用沸煮法检验,游离氧化镁引起的可用压蒸法检验,石膏引起的需长时间在温水中浸泡才能发现。
碱含量超标,则可能与骨料发生碱-骨料反应。需要在湿度足够时,骨料中又含有碱活性矿物,发生反应后的产物可吸水膨胀,导致水泥石与骨料的粘结破裂,最终结构物开裂。
氯离子会腐蚀结构物中的钢材,即钢筋锈蚀。氧气和水分充足时,锈蚀作用即会发生,铁锈的体积要比原来增大很多,从而使钢材与水泥石剥离,致使结构物破坏。
水化反应
水泥颗粒与水接触后,即开始水化反应(温度低于-10 ℃,反应终止)。反应从颗粒的表面逐层进行,水化产物主要为:水化硅酸钙凝胶(在水化产物中占比50%以上)、水化铁酸钙凝胶(CaO·Fe2O3·H2O)、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和钙矾石。
化学腐蚀
水泥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界侵蚀性介质的腐蚀,从而降低使用年限甚至完全破坏。侵蚀过程往往是物理和化学作用交互发生,几种腐蚀同时出现。在此,着重介绍化学腐蚀对水泥石的破坏原理,主要包括4种。
硬化后的水泥石并不完全密实,还存在很多拌合水消耗后(水化和蒸发)留下的毛细孔道,以及搅拌进入空气留下的气孔。侵蚀性介质就是随着外界水分从孔道渗入水泥石中的,它们可与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反应,从而对水泥石起到破坏作用。
碳酸水腐蚀 一般酸腐蚀 镁盐腐蚀 硫酸盐腐蚀
海水和盐渍土中含有硫酸盐,主要有硫酸钙、硫酸镁和硫酸钠,它们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石膏。石膏本身具有膨胀性,且可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膨胀性更大的钙矾石,其体积可膨胀到原来的1.5倍,对水泥石具有严重破坏作用。因钙矾石呈针状结晶形态,故也被称为“水泥杆菌”。
预防措施
④ 添加矿物掺合料,使用混凝土外加剂等。
结语 水泥生产会消耗大量能源,并排出大量粉尘和二氧化碳。生产1吨水泥,大概要排出1吨二氧化碳,可见水泥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巨大负担。今后若干年,水泥仍会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为了节能减排,工程技术人员应了解水泥的基本知识,使用过程中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水泥利用率;根据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种类水泥,控制水泥中有害物含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