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苗慧课题组JMST:原位生长构建硫化锑基准一维S型异质结及其光电化学特性研究
2025-01-13 11:24:39 作者:苗慧课题组 来源:材料科学和技术 分享至:

第一作者:刘德康

 

通讯作者:苗慧

通讯单位:西北大学

DOI: 10.1016/j.jmst.2024.02.049

 

 

 

01全文速览

硫化锑作为良好的光吸收材料(可见光波段:>105 cm-1),近年来在光电催化领域逐步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Sb2S3由一维带状[Sb4S6]n单元组成,其在[010]和[100]方向通过范德瓦尔斯力结合,在[001]方向由强的Sb-S共价键连结,使得Sb2S3具有特殊的准一维结构各向异性,导致光生载流子沿不同方向的迁移速率具有很大差别,[hk1]取向较[hk0]取向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速率。因此制备具有[hk1]取向的一维Sb2S3纳米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前期研究发现,采用传统的一步气相输运沉积技术很难制备致密且长径比高的Sb2S3纳米棒,鉴于这一问题,课题组通过结合两步气相输运沉积和快速冷却技术制备得到高质量的Sb2S3纳米棒。随后采用化学浴沉积和原位硒化策略,在Sb2S3纳米棒光电极表面成功构建准一维S型Sb2S3@CdSexS1-x异质结,研究表明:形成的S型异质结有效抑制了Sb2S3深能级缺陷导致其光生载流子严重复合的弊端,实现光生载流子高效分离。此外原位硒化有助于光电化学性能与稳定性的提升,在1.23 V vs. RHE偏压下,光电流密度达1.61 mA/cm2,且暗电流明显降低。

 

 

02研究背景

 

近年来,V-VI 族半导体Sb2S3,Sb2Se3,Sb2(S,Se)3由于具有较窄带隙(1.1-1.8 eV)、低成本、光吸收系数高和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等优点,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离子电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光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一维纳米结构和平面光电极结构的生长和调控展开。课题组近年来围绕原位构建准一维异质结构、缺陷调控、界面表面工程等策略用于提高光吸收、光生载流子分离、传输和反应动力学效率做了系列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 Mater. Sci. Technol., 2024, 201, 250-260,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24, 654, 413-425, Chem. Eng. J., 2023, 475, 146315,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2, 14, 23785-23796,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22, 627, 1047-1060, Sep. Purif. Technol., 2025, 357, 130088等期刊上。

 

 

 

03本文亮点

 

① 本工作通过结合两步气相输运沉积和快速冷却技术制备得到致密且长径比高的Sb2S3纳米棒光电极。研究表明:快速冷却过程可以促进致密底层结构的形成,为二次生长提供了种子层,有利于纳米棒沿[hk1]优势取向生长。

 

② 采用原位硒化策略,在Sb2S3纳米棒光电极表面成功构建准一维S型Sb2S3@CdSexS1-x异质结。研究表明:形成的S型异质结有效抑制了Sb2S3深能级缺陷导致其光生载流子严重复合的弊端,实现光生载流子高效分离。此外原位硒化有助于光电化学性能与稳定性的提升。

 

 

 

04图文解析

 

 

本文首先采用两步气相输运沉积和快速冷却技术制备得到高质量的Sb2S3纳米棒。随后采用化学浴沉积和原位硒化策略,在Sb2S3纳米棒光电极表面成功构建准一维S型Sb2S3@CdSexS1-x异质结。研究表明:采用两步气相输运沉积制备的薄膜光电极较一步快速冷却制备的薄膜光电极具有更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和更加显著的[hk1]优势取向生长。从SEM图像可以看出,制备得到的Sb2S3纳米棒具有较好的致密性和长径比;TEM测试分析表明:原位硒化的CdSexS1-x纳米颗粒,粒径大小约为12 nm,其Se、S元素沿径向呈梯度分布,均匀包覆在Sb2S3纳米棒表面,形成具有紧密接触的Sb2S3@CdSexS1-x核壳纳米结构。

 

图1 Sb2S3@CdSexS1-x复合光阳极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2(a)Sb2S3 base和(b)Sb2S3 NRs的SEM图;(c)双电层电容测试图和(d)晶格纹理系数图

 

图3(a)Sb2S3和(b)Sb2S3@CdSexS1-x的SEM图像;Sb2S3@CdSexS1-x的(c)TEM图像、(d)HRTEM图像、(e, f)HAADF图像、(g-l)元素映射图像及包含的Cd、Sb、S和Se元素和(m, n)检测扫描区域和EDS能谱图

Sb2S3@CdSexS1-x光电极具有良好的光电化学特性,原位硒化有助于光电化学性能与稳定性的提升。在1.23 V vs. RHE偏压下,光电流密度达1.61 mA/cm2,且暗电流明显降低,在600 s持续开关光状态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图4 Sb2S3与Sb2S3@CdSexS1-x光电极的(a)连续开关光下的LSV测试曲线、(b)连续开关光下的IT测试曲线、(c)Nyquist图、(d)Bode图、(e)IPCE和APCE测试曲线及(f)ABPE测试曲线

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结合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表明:Sb2S3@CdSexS1-x优异的光电化学特性主要是基于形成的准一维S型异质结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有效抑制了Sb2S3深能级缺陷导致其光生载流子严重复合的弊端。

 

图5 Sb2S3和CdSexS1-x接触前后形成S型电荷转移机制的能带结构示意图

 

图6 Sb2S3@CdSexS1-x光电极的S型载流子转移和利用结构示意图

 

 

05总结与展望

 

 

本工作采用两步气相输运沉积结合化学浴沉积和原位硒化策略,在Sb2S3纳米棒光电极表面成功构建准一维S型Sb2S3@CdSexS1-x异质结,有效抑制了Sb2S3深能级缺陷导致其光生载流子严重复合的弊端,实现光生载流子高效分离。此外原位硒化有助于光电化学性能与稳定性的提升。研究结果为开发和设计高效稳定的Sb2S3基光电器件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06作者介绍

 

 

苗慧,西北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金属硫化物、硒化物、硒硫化物等纳米材料用于光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10余项。在J. Mater. Sci. Technol., Chem. Eng. J.,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Sep. Purif. Technol., Langmui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

 

 

 

07引用本文

 

 

Dekang Liu, Dekai Zhang, Yishan Wang, Enzhou Liu, Hui Miao, Fabricating S-scheme Sb2S3@CdSexS1–x quasi-one-dimensional heterojunction photoanodes by in-situ growth strategy towards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J. Mater. Sci. Technol. 201 (2024) 250-260.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