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实验室建设及检测技术专题报道2】450MPa级汽车用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的低温脆性
2025-01-16 13:16:29 作者:冯帆 来源: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分享至:

 

 

 

 

     高强IF(无间隙原子)钢是在IF钢的基础上添加了P、Mn、Si等固溶强化元素和Nb、Ti等强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以固定钢中存在的碳、氮等间隙原子,该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成形性能。因其独特的自身优势,该钢一般用于制作车门外板、发动机盖板、横梁、纵梁等加强件和结构件,也可用于制作冲压形状较为复杂的零部件。采用冲压工艺制造汽车零部件可以使钢的厚度适当减薄,降低汽车自身质量,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低温脆性是指材料的冲击吸收能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低于某一温度时,冲击吸收能量明显减小,材料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由于高强IF钢的钢质纯净,晶界上缺乏固溶的C元素和N元素,晶界结合强度低,故该钢在冲压成形后的使用过程中有因低温冲击而断裂的危险,即存在二次加工脆性现象(也称冷加工脆性)。

 

     P元素对高强IF钢的固溶强化效果最为显著,但P元素的添加易造成晶格畸变,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进而使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大;同时P元素易偏聚于晶界,引起晶界脆化,尤其在低温冲击作用下,易造成材料开裂,对车辆使用安全不利。笔者以450MPa级高强IF钢为例,对其脆性‒韧性转变温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高强IF钢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支撑。

 

 

01

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某钢厂连退生产线生产的厚度为1.2mm的SR250P1钢。采用直读光谱仪对试验钢板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利用拉伸试验机对试验钢板的拉伸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1.2 样杯的制备

     将现场取好的试验钢板线切割成直径为66mm的圆片(见图1)。将圆片置于成形试验机凸模的中心位置,并在圆片顶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启动设备,将圆片冲压成直径为33mm的样杯。由于材料的各向异性,制取样杯边部存在不平整的制耳,需采用线切割方式将样杯边缘的制耳切除,同时保证样杯高度为22mm(见图2)。切割后,样杯边部的粗糙度较大,需在磨样机上用400目(1目=25.4mm)的砂纸对样杯边部进行打磨。

1.3 试验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杯完全浸入装有乙醇和液氮的冷却槽中,设定不同的初始冷却温度,待样杯冷却到设定温度后,保温5min。将样杯从冷却槽中取出,杯口朝上放置在锤头正下方的基座上(基座上有定位环),释放锤头,使其自由落下冲击样杯。样杯从冷却槽取出至冲击样杯应在3s内完成。

 

 

 

02

试验结果

2.1 二次加工脆化温度

    首先对边部未打磨的试样1进行冲击试验,将冷却温度设定为-20℃,选取4个样杯进行试验,其中有1个样杯发生开裂现象。根据 GB/T 24173—2016《钢板二次加工脆化试验方法》规定,需要增加4个样杯继续试验,发现8个样杯中有2个发生开裂。将试验温度提高至-15 ℃,该温度条件下8个样杯均未开裂。


    为了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将试验温度设定为-15℃,重复上述冲击试验,发现4个样杯中有1个开裂,增加到8个样杯后有2个样杯开裂,但开裂样杯中有1个是因为放置位置偏离中心造成的。因此在-15℃条件下重复试验,发现8 个样杯均未开裂,于是得出二次加工脆化温度为-15℃。


     对与试样1化学成分相同且边部打磨后的试样2重复上述试验步骤,得出二次加工脆化温度为-30℃。由此可见,样杯边部粗糙度对二次脆化温度有一定的影响。当样杯边部未打磨时,其边部粗糙度为6.67μm;砂纸打磨后,样杯的粗糙度为0.3μm,两者差距较大。样杯表面粗糙度越大,在冲击过程中越易发生膨胀破裂,形成微裂纹,微裂纹易萌生于外表面粗糙度相对较大的界面处,并由内向外扩展。


    对B元素含量增大且边部打磨后的试样3重复上述试验步骤。在-10℃条件下,4个样杯均未开裂;将试验温度降至-20℃,4个样杯均未开裂;将试验温度降至-30℃,4个样杯均未开裂;按上述顺序,每次试验温度均在前一次试验温度的基础上降低10℃,依此类推,直至试验温度为-60℃,4个样杯依旧未开裂。试样3的冲击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试样3的二次加工脆化温度小于-60℃,满足GB/T 24173—2016的要求。

     冲击试验后试样3 的宏观形貌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样杯边部出现较明显的塑性扩张,且试验温度越高,塑性扩张现象越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化学成分相同的样杯,边部粗糙度越大,其二次加工脆化温度越高。适当增大B元素含量,可有效降低二次加工脆化温度,提高材料的抗低温冲击性能。


2.2 断口分析

2.2.1 宏观观察

     冲击试验后样杯断口及切割小片的宏观形貌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断口呈直线状,从杯沿开裂至杯底,且断口平齐,无毛刺等异物。

2.2.2 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

     在样杯断裂部位截取试样,再用超声波溶液清洗干净,对试样进行SEM 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断口呈现分层状,样杯外侧可见典型韧性断裂形貌;断口心部呈河流花样,断裂表面清洁光滑,棱角清晰,符合脆性断裂特征。

 

      对断口试样进行能谱分析,发现试样中主要含有Fe元素,断口上无异常夹杂物。


      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样杯内侧首先发生脆性断裂,与之相连的外侧随后断裂,断裂前存在一定的塑性变形;断口有韧窝,呈韧性断裂特征;从杯沿到杯

底,断口塑性变形的程度逐渐变大,样杯外侧断口处的韧窝形貌逐渐明显。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临界温度下,样杯断口具有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特征,且脆性区域和韧性区域之间被一条明显的台阶隔开。

 

 

 

03

综合分析

       在低温冲击作用下样杯发生开裂的原因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冲击吸收能量减小,当样杯受到的冲击圆周应力达到材料极限时,便会发生开裂现象。开裂的本质是位错在晶界处塞积,形成裂纹源,由于高强IF钢的钢质纯净,晶界上缺乏固溶的C、N元素,导致晶界结合强度低。此外,高强IF钢中的P元素含量较高,P元素容易以FeTiP沉淀相的形式析出,并在晶界偏聚,引起钢的晶界脆性。在成品零件受到外力后,裂纹源会沿着结合强度低的晶界扩展,最终导致材料断裂。在高强IF钢中适当加入B元素,使钢中有效B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小于0.0007%,可以提高材料的抗低温冲击性能。

 

 

04

结论

    (1)样杯边部粗糙度对二次加工脆化温度的影响较大,粗糙度越大,二次加工脆化温度越高。


    (2)对于450MPa级高强IF钢,适当增大B元素含量,可抑制P元素在晶界上偏析,增强晶界结合力,从而降低二次加工脆化温度,提高钢板的抗低温冲击性能。

 

 

【END】

 

作者:冯帆

单位: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来源:《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24年第11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