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俄三国高温合金发展概况及航空高温钛合金的应用
2025-02-12 14:19:58 作者:机械工程材料 来源:机械工程材料 分享至:

高温钛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等特点,能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中。

文章介绍了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高温钛合金和其优异的性能,以及高温钛合金在航空发动机和航空相关部件上的应用,最后分析和展望了高温钛合金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温钛合金介绍

 




1.1 美国高温钛合金发展概况


1954年,美国开发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温钛合金:TC4(名义成分为Ti-6Al-4V),开启了高温钛合金的研究历程。在此之后,其他很多高温钛合金都是在TC4的基础之上进行开发研制。TC4合金在钛基体上添加了α稳定元素Al和β稳定元素V,得到了α相和β相共存的微观组织,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等综合性能,被应用在结构构件和耐高温构件等方面。TC4的最高工作温度为350℃。在后续的发展中,航空领域由于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TC4的性能缺点:耐热性不足,冷加工性差,制备工艺复杂,淬透性较差等,不足以支持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基于上述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又研制了具有更高工作温度的钛合金:Ti-6246和Ti-6242,将工作温度提高到450℃左右。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过在合金添加Si元素,有效提高了钛合金的蠕变强度和疲劳强度,研制出来了使用温度500℃以上的Ti-6242S合金。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又开发了具有更高耐高温性能的Ti-1100合金,在航空飞机上有很好的应用。

1.2 英国高温钛合金发展概况


在美国研制出TC4之后,英国也不落人后,陆续开发研制了一系列钛合金。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研制了IMI550钛合金,通过在合金中添加Si元素,提高了其耐高温温度至400℃以上,同时在高温强度上也比TC4高出10%。在1960s,英国研究开发了IMI679和IMI685合金,合金成分为Ti-2Al-11Sn-5Zr-1Mo-0.2Si和Ti-6Al-5Zr-0.5Mo-0.25Si,这两种合金Mo含量较低,和TC4相比,这两种合金的蠕变强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在使用温度方面,IMI679使用温度达到450℃;IMI685使用温度超过500℃。IMI685合金的焊接和加工性能都较好,有利于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在Ti-Al-Sn-Zr-Mo-Nb-Si系合金的基础上,为改善合金的疲劳强度,研制出了IMI829和IMI834合金,其最高使用温度可达600℃。通过细化宏观和微观组织,这两种合金大大提升了蠕变强度和抗氧化性能。β固溶处理后,IMI829合金的组织转变为少量β转变组织和针状α相,提高了合金的蠕变强度和断裂韧性;α+β固溶处理后,IMI834合金的组织转变为针状转变β组织和少量初生α相,提高了合金的疲劳强度和蠕变强度。

1.3 俄罗斯高温钛合金发展状况


俄罗斯在借鉴美英两国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开发研制了BT3-1高温钛合金。BT3-1添加了Cr和Fe两种共析型β稳定元素,强化了β相和α相,最高使用温度可达450℃,其热强性和中温强度较高。在1958年,俄罗斯研制出了BT8和BT9合金,有效提高了其耐热性。BT8合金的名义成分为Ti-6.5Al-3.5Mo-0.2Si,属于Ti-Al-Mo-Si系α+β型马氏体合金,BT8的热强性和耐热性和BT3-1相比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在无保护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BT9合金使用温度可达500℃,研究初期其含有Sn元素,后来替换为Zr元素,BT9合金的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有很大提高。BT8和BT9主要在压气机方面有很多的应用。

俄罗斯后续研制了BT18近α型合金,BT18含有微量的β相,可以在800℃短时使用或者在550-600℃长时间使用。其蠕变强度和塑性与同类合金相比略有不足。在BT18的基础上,降低其Al元素的含量,用Sn替换Zr,得到了BT18Y合金,改良后提高了合金的热稳定性、冲击韧性和蠕变强度。但其瞬时拉伸性能在高温下略有降低。俄罗斯研制出的BT36合金是耐热程度最高的钛合金,其使用温度可达600℃。在BT18Y的基础上,将1%的Nb替换为5%的W,与Nb相比,W具有更高的熔点和更高的蠕变极限。与BT18Y相比,BT36的综合性能有很大的提高,被广泛应用在航空发动机相关零配件。现在,添加(0.7%-5.0%)W元素相关钛合金的研究成为俄罗斯的高温钛合金新趋势。



 

高温钛合金航空应用

 




1950年开始,航空飞机的飞行速度取得关键性的突破,超音速飞机的时代来临。在更高飞行速度的要求下,对飞机结构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传统的钢结构、铝结构在更高的材料要求下已经不能满足性能要求。与此同时,钛合金也正好进入工业化生产应用阶段。钛合金具有以下优异性能:低密度,高比强度,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焊接性能好;非常适合在航空领域应用。从1950年开始,工业纯钛制造的飞机隔热板、减速板、机尾罩等结构件已经在军用飞机上开始应用。在20世纪60年代,钛及钛合金开始应用在以下飞机主要受力结构件上:起落架梁、襟翼滑轧、中翼盒形梁、承力隔框。在20世纪70年代,从军用战斗机到军用运输机和大型轰炸机,都有钛合金的应用,而且民用飞机上也开始大量应用钛合金材料。1980年以后,民用飞机的钛使用量大大增加,而且钛合金材料用量已经超过军用飞机的使用。钛合金材料已经成为新型飞机不可或缺的结构材料。根据使用功能不同,我们将航空领域用钛合金分为:飞机发动机用钛合金、飞机机身用钛合金、航空紧固件用钛合金。以下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介绍在航空领域钛合金的应用情况。

2.1 航空发动机用钛合金


对航空飞机来说,飞机发动机是航空飞机最重要的关键部件之一。航空发动机的叶片和高压压气机盘件,都需要在高温下使用,而且在工作时要承受很大的应力。在如此苛刻的服役条件下,铝合金不能耐受很高的温度,钢密度较大,不能提供很高的推重比。钛合金以其优异的性能:高温强度高、抗蠕变、抗氧化、比强度高,非常适合在航空发动机上进行应用。航空飞机发动机部件要求在高温下具有很好的持久强度、瞬时强度、耐热性能、组织稳定性、高温蠕变抗力。β型钛合金在高温下,合金的耐热性能和蠕变抗力都大大下降,不能很好的应用在航空飞机发动机上。α型钛合金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持久性能和蠕变抗力,适合在高温工作环境下使用。对于航空发动机来说,其核心的性能指标是发动机的推重比,推重比是指发动机的推力与重量之比。早期飞机发动机的推重比为3左右,目前航空飞机发动机推重比可以达到10及以上。对于航空飞机发动机来说,推重比越高,代表其性能越好。镍基高温合金虽然可以提供很好的高温性能,但其推重比与钛合金相比较低。航空飞机发动机使用钛合金材料,可以兼顾优异高温性能和高推重比。钛合金材料在国外先进飞机航空发动机上的用量占其总重量的25%-40%,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钛合金材料用量越来越多。例如第三代航空飞机发动机的钛合金材料用量为25%,第4代航空飞机发动机的钛合金材料用量为40%。

2.2 飞机机身用钛合金


航空飞机发动机要求使用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高比强度性能,但飞机机身则要求使用材料具有良好的中温强度、耐腐蚀性能、低密度等性能。在航空发动机机身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钛合金有:β-21S(Ti-15Mo-3Al-2.7Nb-0.2Si)、Ti-10-2-3(Ti-10V-2Fe-3Al)、Ti-15-3(Ti-15V-3Cr-3Al-3Sn)、Ti-3Al-8V-6Cr-4Mo-4Zr等。在中温强度方面,与铝合金相比,钛合金具有更好的中温强度,传统铝合金的温度使用范围不超过130℃,在更高温度下,铝合金不能继续使用,但钛合金可以在中温环境下,保持其强度性能。在耐腐蚀性能方面,一方面,航空飞机的大部分支撑结构与飞机的厨房和卫生间接触,如果采用钢结构,较容易产生腐蚀,使用钛合金材料,其耐腐蚀性能很好,而且不用进行表面防腐蚀涂层或者电镀防氧化层,能够节约成本和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航空飞机上有很多使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部件,采用钛合金材料,其与诸多复合材料的相容性比较好。在低密度方面,与钢和镍基高温合金相比,钛合金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强度,很好地降低航空飞机的重量,能够为航空飞机提供更高的推重比。与铝合金相比,钛合金材料在相同重量下,可以提供更高的强度。在飞机起落架的材料选用上,波音747起落架选用钛合金材料。如果选用铝合金,在承载需要的重量时,其体积过大而不满足要求;如果选用钢,则其重量过大而不满足要求。采用钛合金锻件,可以兼顾两方面的需求,达到最佳性能。

2.3 航空紧固件用钛合金


美国、法国等国外航空制造业发达国家,90%以上钛合金紧固件都采用TC4(Ti6Al4V)制造。TC4合金的优点是密度低,成分简单,疲劳性能好,成本低。其他钛合金紧固件使用材料还有TB2、TB3、TB8等钛合金。航空紧固件要求具有低重量、耐腐蚀、耐高温、无磁等性能。钛合金用在航空紧固件方面,可以有效降低飞机的重量。航空航天飞机减少重量后,可以有效提高推重比,节约成本。钛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其和航空飞机上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极电位相近,可以有效防止航空飞机紧固件的腐蚀。与铝合金相比,钛合金的耐高温性能更好,而且钛合金具有无磁性,可以很好的防止磁场的干扰,是优异的航空飞机紧固件使用材料。



 

结  语

 




结合上文所述,对今后高温钛合金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当使用温度过高时,钛合金的表明抗氧化性显著下降,合金表面生成大量氧化物,显著降低钛合金的性能。因此,要在高温下使用钛合金,表面涂氧化涂层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所以在后续应开展高温下钛合金表面抗氧化防护涂层的研究。

合理调控微量合金化元素成分,以求达到更佳的高温性能。

改善加工制造工艺,优化热处理工艺制度,提高高温钛合金的整体性能。



来源:华晨钛业 新超合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