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腐蚀影响因素与防护措施
2025-04-15 17:24:50
作者:腐蚀与防护 来源:腐蚀与防护
分享至:
2024年,CA-CAP工作组发布了全球汽车行业首个《中国汽车腐蚀测评研究报告》(蓝皮书),内容涵盖全球汽车腐蚀市场和环境研究、CA-CAP测评运营管理、CA-CAP测评标准体系、CA-CAP测评结果分析、汽车腐蚀试验数据统计及典型案例分析、汽车防腐技术研究等方面,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严谨和科学的指导。
汽车防腐技术是汽车工业中一个重要且受到持续关注的领域。随着汽车轻量化、新材料应用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汽车防腐技术正朝着提高防腐材料的创新与应用、加强防腐设计和结构优化、建立动态腐蚀监测网络、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强化消费者科普和权益保护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等趋势发展。
根据汽车目标市场和腐蚀环境严苛等级,制定整车防腐目标。再根据整车防腐目标要求分解到整车各零部件的防腐要求,包括零件的表面处理要求,腐蚀试验及评价要求,白车身涂装要求,密封胶及防石击涂层的使用要求等。高腐蚀地区主要为北美、欧洲区域,中腐蚀区域主要为东亚,低腐蚀区域主要为中亚及非洲。生产企业应该首先根据产品销售区域,再结合产品售价及目标用户确定合适的外观锈蚀、功能失效、安全性故障的质保年限,再细化控制目标。
整车腐蚀防护措施建立的环节,其过程的实施和验证也是贯穿整车开发过程周期的。在企业开发新车型时,应结合企业腐蚀设计相关标准体系、目标市场及竞品车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出新车型的防腐目标。前期防腐目标定义清晰,对后续设计方案、生产工艺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在整车防腐目标清晰的前提下,整车腐蚀防护可以分解为车身防腐措施的要求和零部件/子系统防腐措施的要求两个大的方面。就车身防腐措施要求而言,车身防腐性能与设计、选材、工艺等因素有关,各个影响因素相辅相成、协同作用,共同提升车身的防腐性能。
材料选用方面,主要因素有材料的规格型号、厚度和涂层等。现阶段,在整车轻量化发展的趋势下,车身钣金件变得越来越薄,而钣金件的变薄和腐蚀性能的提升是矛盾的,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对腐蚀的影响,而不是单纯地从减薄减重的角度考虑。
制造工艺是达成汽车防腐设计目标的重要手段,一般分为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在冲压工艺中,除了避免零件表面的碰伤、划伤之外,对整车防腐影响比较大的两个因素是冲压毛刺和冲压油。在焊接过程中,需谨慎避免产生气孔、飞溅、焊渣、氧化皮、镀层损伤等缺陷,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电泳结合力下降,进而影响镀层板的防腐性能。涂装工艺是车身防腐的关键工序,主要包括涂装前处理、电泳、密封胶、喷漆、注蜡等工序。总装车间一般需要建立一个漆膜维修房,对破坏的零件进行防锈,喷蜡等防护。
防腐性能验证评价包含零部件、白车身与整车防腐性能验证评价。防腐目标由整车目标分解至系统,再分解至具体零部件,防腐验证则先完成零部件及系统试验,再最终进行整车试验验收。
在分析腐蚀问题时,不能单一而论,应该综合各项可能影响腐蚀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车型开发节奏越来越快,如何快速、准确地发现腐蚀潜在风险,找到零部件腐蚀试验与整车腐蚀试验之间的相关性,成了行业研究的热门课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