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若父:音容笑貌永刻我心 ——纪念恩师师昌绪先生
2014-12-01 00:00:00 作者:admin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分享至:
    文/李晓刚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任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014年11月10日是我父亲的忌日,早上8点,我正在父亲墓前按照传统仪式祭奠 2 年前驾鹤西去的父亲,手机中传来恩师师昌绪先生仙逝的消息,久知恩师抱病卧床,虽则早知此刻将会到来, 仍然无法相信,再次确认后,已经基本平复的丧父之痛,猛然再次由心中升腾而起。
 
    恩师若父,呜呼哀哉,11月10日,我悲痛的丧父之日!
 
    恩师如同父亲待我,所有请求,无不答应,先生是我事业之路的总导师,如同大山,为我所敬重所仰仗所依赖。
 
    1991年我考入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在先生73 岁那年,有幸成为师昌绪先生的第十四位博士生,从事材料腐蚀研究,在实际指导老师柯伟院士的安排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北京海淀黄庄的师老家中拜师,我为自己有如此德高望重的老师感到自豪。当年聆听先生的教诲,拜见师母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以先生的慈祥教诲和师母的热情鼓励,开始了我们师生的情谊。先生宛若大佛般的音容笑貌,从此永刻我心。
 
    先生最大的特点是慈祥随和,心若大海。由于先生的威望和经历,被材料科学界公认为掌舵人,先生特别谦虚,我多次与先生谈到这些,先生从不认可所有材料人都认可的他是中国材料“第一人”的地位,但是,对中国的材料科学界,先生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经营材料学科“如同烹小鲜”;对待所有材料学人,如同家人;对待材料界大家的凡事,是有求必应。
 
    先生一生最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就是为我国腐蚀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包括建立原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该所为我国腐蚀学科发展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该所培养的大批人才至今是我国乃至世界腐蚀科技领域的中坚力量。
 
    在先生亲自关怀和领衔下,“全国材料环境腐蚀站网”逐渐壮大,发展成为“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成为我国腐蚀学科的中坚力量。2000年来,在王光雍教授的推荐下,我有幸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全国材料环境腐蚀网站办公室”工作, 再次在先生的领导下从事材料环境腐蚀野外台站建设和数据积累工作,见证了先生对我国材料腐蚀学科发展的历史作用。目前, 新时期的“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由30个国家级的野外台站和1个研究中心以及“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组成,也是国家科技资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0年开始,先生一直是“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专家组的组长,由于先生亲自担任专家组组长,大家倍受鼓舞,“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的“地位”立即倍升, 尽管野外工作条件恶劣,大家还是累创佳绩,积累了大量环境腐蚀数据,为企业所用,多次受到国家表彰。尽管年事已高,工作繁忙,先生都是亲自主持每年的专家组会议,审议指导“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的年度工作,并多次深入野外试验现场,查看指导现场工作。2005年11月10日,先生亲自来到海南的万宁试验站,进行现场实际考察,由于气候原因,先生身感风寒,发起高烧,使我深感内疚,钟南山院士亲自将先生接到广州,细心调养1 个多月,先生才得以完全康复。2009年6月8日,为了鼓励野外科技工作,在第一次国家野外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对先生和腐蚀平台的工作进行了表彰,先生十分高兴,他的高兴不是在于得到了奖励,而是国家对他领导几十年的野外材料腐蚀工作的肯定, 也为腐蚀平台进入国家队、彻底解决“吃饭”问题而高兴,先生明显表现出如释重负的感情,因为腐蚀平台的运行经费一直困扰先生,可见他对大家工作的体贴与关爱。
先生与“石油之父”候祥麟院士的合影,也是先生最喜爱的照片之一



2003年11月10日,先生到北京科技大学进行材料名师讲坛第一讲时,
与柯俊院士、谢建新副校长及笔者(李晓刚教授)合影
2003年初夏,先生与王光雍教授、徐金教授和笔者在位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会的办公室内讨论国家材料腐蚀站网发展规划,每一个细节先生都要亲自审阅
2004年6月9日,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观测研究台站专家组成立大会时,先生
与科技部基础司张先恩司长、王光雍教授和笔者合影留念
 
    从“全国材料环境腐蚀站网”到“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从“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到“材料腐蚀基因组工程”,无不凝聚着先生的心血、指导与教诲。
 
    2003年,我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了“材料名师讲坛”,目的是邀请国内外材料界的一流大师为我们的学生讲授材料科学研究进展、大师本人研究近况和人生感悟。前面几讲对于打造这一品牌是至关重要的,学院把邀请师昌绪先生的重任交给了我,当我向先生汇报这些设想后,得到了先生的热烈支持和大力鼓励,立即敲定第一讲由先生亲自来做。先生叫来秘书亲自布置讲稿的主旨思想,尽管年事已高,整个讲稿其实是先生自己亲自完成的。 11月10日进行了第一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到目前为止,“材料名师讲坛”已经进行了近七十讲,所有讲座者,无一不是国内外的材料大师。这一讲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最重要的材料讲坛之一。先生的第一讲为讲坛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先生对北京科技大学的关心远远不止这些,从腐蚀平台到“大科学工程”,从博士生答辩到各类项目评审,不胜枚举, 北京科技大学院里布满了先生的足迹。1997年,美国金属学会授予先生终生荣誉奖1万美元,尊称先生为“高温合金爷爷”,先生用此资金在北京科技大学设立了学生奖学金。
 
    2010年冬,我担任了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的秘书长,经过大家讨论,想办一个关于腐蚀科学的科普刊物,我再次来到先生办公室汇报,同样得到先生的支持与鼓励,亲自定名为“腐蚀防护之友”,不仅题写了刊名,而且欣然答应作为创刊号的封面人物,先生的这一举动为我们办好这本科普刊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至今,已经有近20位院士接受了采访并作为封面人物。当我们采访遇到困难,只要把第一期的刊物拿出来,大家看到先生身体力行,都会欣然支持本刊物了。
 
    先生90岁生日那天,我约上王光雍教授、徐金堃教授和董超芳教授到先生家拜寿并陪先生共进午餐,再次体验到先生的人格魅力,令我倍感惊讶的是:由于师母当时身体欠安,先生每天得自己准备早餐并亲自下厨洗碗!我又提出希望先生送给我们几张照片,先生和师母亲自挑出最喜爱的几张照片送给我们。第一张是在召开“两院院士大会”时,与时任国家最高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和胡锦涛的合影,先生坐在总书记和总理中间,位居最中间,先生谈着这张照片无比自豪,慈祥的笑容挂满脸庞; 第二张照片是先生与“石油之父”候祥麟院士的合影,先生告诉我们:候先生也十分关心我们“腐蚀站网”建设,是我们最早的重大项目负责人之一,他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几十年,这张照片是一次会议上,两人相见,候先生为先生扶正领带的情景,当时正好被新华社记者抓住了这一瞬间,两位慈祥老者间的情感溢于照片之中。先生告知这是他最喜欢的照片之一,可见同事感情在先生心目中的地位。第三张是先生与孙子的合影照,谈到孙子, 先生爱怜之情溢于言表,告知我们他与孙子玩耍时的情景,又流露出明显的“老玩童”天真和佛祖般的慈祥,天伦之乐跃然于照片之中!
 
    以上只是跟随先生学习和工作中的极少片段事情。慈祥随和、心若大海是先生的性格特质;思想深邃、善于创新是先生的治学特质;立身材料、心系国家是先生的情怀特质。作为学生, 我感悟到先生的这些,实在不能反映先生的全貌。
 
    悲哉11月10日,我的丧父之日,先生竟也驾鹤西去,我所敬重所仰仗所依赖的恩师,从此化为精神力量和永久的思念。
 
    恩师若父,先生的音容笑貌,从此永刻我心;先生遗留的精神力量,将永远为我们所敬重所仰仗所依赖。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