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达:增进两岸交流再创华夏之光
2012-10-01 00:00:00 作者:徐娜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分享至:

蔡文达:增进两岸交流再创华夏之光


  文/徐娜·本刊记者


  2012年10月21日,第八届海峡两岸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将在台湾地区的高雄市举办。随着研讨会逐渐走向规模和成熟,台湾地区与大陆的交流愈加紧密和频繁。作为第一届两岸交流会议的主席,台湾成功大学特聘教授蔡文达可谓是深有感触。值此机会,本刊特别采访了蔡教授。
 


  学海探真知


  1970年蔡文达通过大学联考,成为台湾成功大学冶金及材料工程学系(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的1名学生。他的授业恩师是台湾着名的电化学专家,腐蚀防护学科的奠基人--李汝桐教授。当时成功大学的材料系在台湾是最早教授腐蚀防护学科的,比其他学校要早近20年。


  读书期间,蔡文达深受李汝桐教授的影响,对材料腐蚀以及防护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李教授的言传身教,也让蔡文达在后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李教授曾对他说过:“没有经过失败的成功,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这句话让蔡文达记忆深刻,更在他遭遇困难时,成为了鼓励自己的铭言。


  1974年,还在念本科三年级的蔡文达获悉: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瓦基分校材料系系主任张永山教授(Professor Y.Aust Chang)写信给当时成功大学材料系的系主任周释善教授,请他推荐学生到该校深造。


  当时正值全世界遭遇第一次能源危机,张教授的信上提及材料腐蚀研究与应用对能源开采、生产及应用的重要性。而当时的台湾并不重视材料腐蚀的问题,除了成功大学,也没有其他机构能够继续深造。得到这个消息后,蔡文达进一步坚定了从事腐蚀防护学科的信念,同时也极为渴望能有出国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1977年在大学毕业服完义务兵役之后,蔡文达获得威斯康辛大学密尔瓦基分校材料系的入学许可,投到张永山教授的门下攻读硕士学位。当时的研究课题为《铁铬合金的硫化热力学的研究》,这让他对不锈钢的高温硫化腐蚀有了基础的认识。


  1979年完成硕士学位之后,蔡文达转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冶金工程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着名的方塔纳腐蚀研究中心(Fontana Corrosion Center)进行研究,受教于Digby  D.Macdona1d以及Susan Smialowska两位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温及高压水环境中不锈钢的腐蚀疲劳。在俄亥俄时的学习让蔡文达对材料腐蚀与防护有了更深的认识,两位老师在腐蚀教育与研究工作方面,也给了他许多的启发与鼓励。


  当时在方塔纳腐蚀研究中心有许多高温高压水溶液系统的应力腐蚀研究,但是动态疲劳的研究则尚无先例,建构一套可以用来进行腐蚀疲劳研究的测试系统对蔡文达而言相当具有挑战性。由于没有先例可循,使得整个研究过程困难重重。最后,在指导教授和同学的鼓励与协助下,利用有限的资源,蔡文达完成了第一套高温高压水溶液疲劳测试系统。“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作中学’的真谛,是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经验。”蔡文达表示。


  1983年,蔡文达完成学业回到了台湾,成为成功大学冶金及材料工程学系的一名老师。在工作中,经过不断努力和进修,他从一名普通的副教授到工学院的副院长,一步步地成为了台湾腐蚀防护行业的中坚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