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主办方、合作承办方、承办方风采聚焦
2016-09-13 15:21:47 作者:王元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分享至:

    主办方——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经民政部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术性,行业服务性群众团体。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团结全国腐蚀与防护科技工作者,民主办会,依法办会,服务社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传播科普知识和先进生产技术,编辑出版学术期刊,开展继续教育,为腐蚀与防护学科建设服务,为腐蚀与防护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及企事业单位服务,维护广大会员的合法权益。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成立于 1979 年 11 月,现有会员 2 万多名,团体会员单位 1600 个,设有 5 个工作委员会,17 个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上海、辽宁等 15 个省市成立了地方学会。


    参加的国际组织有:国际腐蚀理事会(InternationalCorrosion Council),亚太地区材料和腐蚀协会(AsinaPacific & Corrosion Association)和世界腐蚀组织(WorldCorrosion Organization)。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九届理事会

 

1

2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九届理事会

3

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九届理事会

5

6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九届理事会

7

8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历届理事长

9

10

 

 

 

    合作承办单位——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11

 

    为加快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支撑引领作用,满足长三角经济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于 2004 年 4 月 20日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协议书。由此,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拉开了宁波材料所建设的序幕。宁波材料所从一片农田里起步,边规划,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服务,艰苦创业,高效创新。2007 年 11 月 30 日,宁波材料所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组织的验收。


    一期建设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的全面战略合作,拓展创新链,打通产业链,再上新台阶,三方于2009 年 3 月 13 日再次签署协议,在宁波材料所一期建设的基础上, 开展二期建设, 建成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 (简称宁波工研院)。2013 年,宁波工研院与慈溪市签署协议,共建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目前的宁波工研院下设材料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四个非法人研究所,形成了“一院四所”
 的架构格局。2015 年 4 月 28 日,浙江省政府为宁波材料所授牌“浙江工业技术研究院”,这是浙江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宁波材料所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宁波材料所作为中科院在浙江的桥头堡的作用,更好地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重大举措。


 

qq.png

 

   目前,全所员工 902 人,院士 1 名,杰青 2 人,中组部 “千人计划” 25人, 优青5人, 浙江省 “千人计划” 42名,中科院“百人计划”33 名,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 人,青年拔尖人才 3 人。目前,整个园区建筑面积约14.4 万平方米;拥有价值 4 亿多元设备齐全、相互配套的研发平台,拥有国家发改委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平台和实验室14 个。至 2015 年 12 月底,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 1967项,其中牵头和参与 973、863、支撑计划多项,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 19.43 亿元。累计发表论文 2373 篇(其中1615 篇为 SCI 论文);专利申请 1910 件,其中发明专利1711 件,国际专利申请累计 82 件;参与国家标准立项 5项,制定行业、协会标准 6 项。目前,已与 600 多家企业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实现了碳纤维、大豆胶、石墨烯等 20 多项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宁波材料所 / 宁波工研院构筑了宁波、乃至浙江的人才技术新高地,建设了基本能满足自身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平台,具备了服务、支撑、引领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建立了以新材料研发为核心、向上游规模产业化装备技术和下游新材料应用技术延伸的创新链条;营造了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创立了一套与地方和企业合作的有效模式,在打通产业化通道方面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路,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成为“长三角”区域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育,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新型的创新研究机构。


    面向未来,宁波材料所 / 宁波工研院将继续坚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定位目标,提升顶层设计、协同攻关和系统集成的能力,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先行先试,把宁波材料所 / 宁波工研院建设成引领性的区域创新平台。未来的一段时间,将重点结合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设契机,建好新材料初创产业园,打造产业新高地;同时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探索科教融合新模式,力争早日将宁波材料所 / 宁波工研院建设成为知识的源泉,技术的摇篮,产业的引擎。


   
研究领域

 

    材料技术

 

    2004 年 4 月,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署协议,决定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


   
具体分为五大研究方向:


    * 高分子材料 * 磁性材料 * 纳米材料 * 海洋新材料* 特种纤维

 

    能源技术

 

    工研院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围绕新能源的 “开发——转化——存储——利用” 过程布局科研方向,围绕国家发展新能源 的战略需求和产业的技术前沿 开展研究工作,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提供解决方案。


   
具体分为五大研究方向:


    * 光伏技术 * 储能技术 * 能源高效利用共性技术* 燃料电池技术 * 动力锂电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工研院以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基础,依托其在材料领域的优势积累,结合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开展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研究,旨在拓展材料应用和服务材料制造。


   
具体分为五大研究方向:


    * 先进材料制造工艺与装备 * 自动化与智能制造装备* 精密制造工艺与系统 * 新型材料器件与系统 * 现代制造服务技术

 

    承办单位——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随着海洋强国梦的确立, 海洋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海洋环境中工程结构材料腐蚀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海水环境下腐蚀数据的积累、腐蚀规律的研究、材料寿命的记录与研究,具有现实的学术、学科方面的意义。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简称材料腐蚀平台)是由科技部批准建设的 23 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是长期从事材料环境腐蚀数据积累和试验研究的基地,是材料腐蚀试验、检测分析的权威机构,也是材料腐蚀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平台。


    多年来,材料腐蚀平台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由民口部门和国防部门共同建设。目前,整合建成了由 30 个国家级试验站和材料腐蚀平台中心构成的国家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研究基地,构建了国家材料环境腐蚀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通了门户网站——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为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企业创新及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信息化、网络化科技支撑服务。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 规范标准、 管理方式、 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发挥的作用

 

a

 

b

aaaa.png

 

 

    承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

 

c_副本.png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是 1985 年经国家科委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申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 1987 年批准成立的,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腐蚀中心之一。


    UNDP 投入 100 万美元,中国政府投入 350 万人民币,建造了 3500m 2 的腐蚀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选派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培训,邀请国外知名专家讲学,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的人员活跃在全国各个工业领域。它也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氢脆及应力腐蚀专业委员会、阴极保护专业委员会、防腐蚀工程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近几年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研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除购置了环境扫描电镜、多台不同型号的原子力显微镜、高温高压应力腐蚀试验机、纳米压痕仪、疲劳试验机、高温高压硫化氢、深海等实验装置外,实验室面积也得极大改善,面积达到 6000m 2 ,有了以“腐蚀楼”命名的独立实验大楼。


    目前由如下几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构成: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综合研究中心·“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试验室·“腐蚀与防护”教育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腐蚀、磨蚀与表面技术”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表面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腐蚀与防护中心有教师 32 人,其中正教授12人 (博士导师13人) ,副教授 19 人,讲师 1 人。是由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人选入选者、中组部拔尖人才(万人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组成的老中青有机结合的学术梯队,是一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队伍。该中心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大的腐蚀与防护研究中心。


    腐蚀与防护中心主要从事材料环境断裂、高温腐蚀与表面工程、腐蚀控制系统工程、电化学工程与材料、 环境损伤与控制方面的研究。


    目前负责国家自然腐蚀野外台站、国家重大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973” 、“863”、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众多面上基金项目、军工项目等国家项目和其它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以及厂协项目。每年可以经费在 5000 万元左右,其中 80% 以上是国家纵向经费。近年每年在 CorrosionScience、Electrochem Commun、Appl PhysLett 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论文 100 余篇。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几十项,授权发明专利 500 余项。


    目前设备资产值 6000 余万元。如多台盐雾、干湿、温湿、模拟气体发生器、深水氢渗透、深水电化学、冲刷腐蚀等模拟设备;各种镀膜、喷涂等制备设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力学压痕仪、高温高压应力腐蚀试验机、疲劳试验机、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先进检测和研究设备。

 

    承办单位——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d

 

    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的国家实验室,2004 年5 月 15 日,“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青岛通过了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组织的验收,正式挂牌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领域拥有了国家级的研究试验平台和学术交流中心,对我国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实验室处于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拥有各类国际先进腐蚀试验设备和大型分析测试仪器,是国内知名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中心。实验室主要围绕解决海洋环境中的腐蚀与污损问题,开展材料及结构的腐蚀损伤、电化学保护、涂层保护和防腐防污生物材料技术的的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实验室拥有青岛、厦门、三亚三个实海环境试验站,是中国船舶工业“腐蚀与防护检测机构”、 “船舶材料检测与验证中心”、“海军舰船材料检测中心”。同时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单位、山东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单位、青岛市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水环境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


    主要研究领域有: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和现代腐蚀试验方法研究、电化学防腐防污新技术研究、涂覆层防护机理及技术研究、生物防腐防污技术以及腐蚀控制工程基础研究等。


    实验室拥有我国唯一的实海环境试验网站体系(包括青岛、厦门、三亚试验站)和各种先进的腐蚀实验设备与分析测试仪器,如盐雾试验箱、动水模拟试验装置、应力腐蚀试验机、环境扫描电镜(ES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U)、X 一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扫描Kelvin 探针以及腐蚀电化学测量系统等。它同时也是中国船舶工业腐蚀与防护检测站,是中国船级社的船舶材料验证试验中心腐蚀与防护检测站,通过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CMA)和中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CIBLAC)的实验室认可。重点实验室设立有开放基金。还设有材料学科腐蚀与防护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对外招收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承办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热浸镀专业委员会

 

e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热浸镀专业委员会是目前挂靠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先进金属材料涂镀国家工程实验室。是由全国腐蚀与防护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成,并依法成立,是公益性、学术性、科普性、非营利性的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腐蚀与防护科学技术的重要力量。


    该委员会的业务范围

 

    (一) 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组织对腐蚀与防护科学技术的调查和考察等活动。


    (二)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传播腐蚀与防护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三)对国家经济建设中有关腐蚀与防护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和科技咨询,提出政策建议。接受委托,承担科技项目评估、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


    (四)制定腐蚀与防护相关的标准、规程与规范。


    (五)技术咨询、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组织举办科技展览。


    (六)编辑出版发行腐蚀与防护技术的科技书籍报刊及相关的音像制品。组织汇编科技文献、技术性指导文件和有关学术资料。


    (七)开展继续教育,举办各种继续教育培训班。发现并推荐人才,表彰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腐蚀与防护科技工作者。


    (八)维护腐蚀与防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向有关部门反映会员和腐蚀与防护科技工作者的意见与呼声,举办为腐蚀与防护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各种事业活动。


    (九)按“关于社会团体开展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 的规定,投资兴办与本学会宗旨相适应的经营实体。


   
该委员会的任务或宗旨

 

    (一)组织并团结全国各行业的热浸镀行业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使“热浸镀专业委员会”成为热浸镀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合作之家。


    (二)广泛开展和参加国内外信息学术交流会,不断提高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和推广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三)发挥学会的牵头作用,在有关单位的协作,制定热浸镀产品的相关国家标准,编印热镀厂家名录,建立专家数据库,创办热浸镀刊物。


    (四)为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加速技术改造献计献策,并为申请国产化工程与政府及投资部门牵线搭桥,协助企业立项、论证。组织国内外热浸镀专家与相关学科专家合作,为解决我国重大工程的防腐问题进行呼吁并推动逐步解决。


    (五)开展与国内外相关学会和专业委员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与国际接轨。


   
与国际组织联系

 

    受国际锌协会(IZA)委托作为CFC 项目实施组织。


   
已建立联系的其他团体

 

    北京腐蚀与防护学会、广东腐蚀防护与表面工程学会热浸镀专业委员会、 上海电镀学会热浸镀专业委员会、湖北省热浸镀学会、黑龙江省表面工程学会、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热浸镀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涂料涂装与表面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

 

f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涂料涂装与表面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成立较早、涉及专业面广、开展学术活动较多、学术会议规模和影响很大的专业委员会之一,也是历来腐蚀与防护科技工作者最经常联系的群众团体之一,组织会员单位关注、参与和服务国家多个重大建设工程。


    专业委员会对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等工程建设中的腐蚀与防护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为解决国家重大工程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专委会依托单位是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始建于 1953 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表面保护材料、工艺和设备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工程应用、质量检测与行业服务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在表面保护技术及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拥有齐全的专业布局、丰富的研究手段、完善的工艺设备,归口管理主要的学会、协会,制(修)订 80% 以上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专委会作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技术服务的桥梁,关注国际标准技术壁垒,提出成立 ISO/TC107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对口技术委员会工作。


    1983 年秘书处承担了国家标准局和机械工业部委托,制定了中性盐雾试验等 7个国家标准,成为我国最早从事表面工程技术标准工作的组织。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1985 年成立了“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7)”,秘书处挂靠单位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目前TC57 承担着我国电镀、热喷涂、热浸镀、搪瓷、防锈、涂装、腐蚀试验及物理气相沉积专业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及国家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制修订任务,一直承担着我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TC107 对口工作,覆盖层相关专业产品质量标准水平评价和标准咨询工作以及标准的科研、 宣传贯彻及其他组织工作。


    1999 年,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大型科技型企业集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坚持技术与经济协同发展,持续开展表面保护技术及海洋防腐蚀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及行业公益性服务,完成了数百项国家和地方的重点科研项目与行业规划任务,承担了央企的社会责任,成为引领中国表面保护技术的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2015 年 8月,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获得批准组建“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增强了对行业的科技服务能力。


    专委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及船舶、石油化工等领域表面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提升国家重点领域表面保护核心技术水平;通过开展竞争前技术研究、应用和向企业扩散,促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进步;发挥区域技术、人才、产业优势,助推中部崛起国家战略实施。


    表面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内容定位为 :


    (1) 与腐蚀及防护有关的表面科学问题 ;

 

    (2) 与腐蚀及防护有关的方法和工艺问题,如电镀、热喷涂、表面合金化、化学转化膜、有机涂层、防锈等 ;

 

    (3) 离子束、电子束、激光束在与腐蚀及防护中的应用和机理的探讨问题 ;

 

    (4) 与腐蚀及防护有关的检测、标准及其它问题。


    专业委员会共组织召开了 19 届全国表面保护技术交流大会,包括主办机械总工程师腐蚀与防护讲习班;表面分析新技术在表面防护科学中的应用;国际标准系统讲座;有机涂层检测方法讲座;封存防锈培训班;涂装技术座谈会;电真空技术在表面防护中的应用座谈会;表面前处理技术座谈会和表面保护研究方法讨论会;三峡工程防护技术学术交流会;西气东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防腐蚀技术专题研讨交流会等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