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记忆 | 于景范:知难而进倾力奉献于教学与科研事业
2017-06-28 16:32:28 作者:庞雪洁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分享至:

   图片31

 

    于景范教授 1935 年出生于浪漫的哈尔滨市郊,1954 年顺利考入大连工学院化工系,1959 年毕业后经过推荐被分配至南京化工学院(现为南京工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59-1972 年从事高分子材料的教学工作,工作期间经历了我国“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此政治运动对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是严重的摧残,其中教育领域更是“重灾区”。直到 1972 年,国内的教育工作逐渐恢复,于教授也迎来自己教学科研事业的转折点,正式转入防腐蚀领域直至 1995 年退休,他带着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知难而上、独立创新、深入研究,在跨专业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事业中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知难而进 终身奉献于教育事业
 
    唐代杰出的思想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于教授从事教育工作期间,承担了防腐专业从一年制的防腐短训班,三年制的工农兵大学生到四年制的本科生的耐蚀非金属材料及耐蚀涂料的授课,指导学生实验及毕业生论文等多项教学工作。同时,他还指导工厂实习和外出讲学等。于教授凡事善于思考与研究,编撰教材及授课期间都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一同进行基础实验研究,教学中尽心尽责,深受大家尊重。

图片32
1981年中国腐蚀学会高分子材料班毕业留念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动荡年代,于教授同所有老师一起在乡下农场进行劳动改造,待历史政治运动逐渐平息后,才得以重返岗位继续教学工作。激烈的政治运动,导致我国教育事业一度中断。在当时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疲弱的条件下,于教授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式转入全新的防腐蚀领域,与不同专业的老师克服万难全面开展跨学科的教学工作。跨学科专业涉及范围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电化学腐蚀等。针对教学工作如何开展,各位老师出谋划策,根据以下问题确立教学思路,首先是新学科的定义;其次是教授哪几门课程;再次是课程内容是什么;最后是新学科的教材如何编撰。思路确立后,各位老师分头行动,倾力投入,挑灯夜战,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学科精华,之后经过系统的梳理和编撰,手写出一本本珍贵的塑料讲义、石墨讲义、硅酸盐讲义和玻璃钢讲义。于教授负责玻璃钢讲义,期间他通过不同的方式四处搜集教学材料,例如深入玻璃钢厂调研,通过工作的机会搜集调查材料。谈到手写讲义,于教授回忆起自己在大学求学期间,学校发一个课程详细教学大纲,大家都必须根据大纲在图书馆中搜集资料,并及时记录学习笔记。凭借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手写讲义并不算难题,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把控讲义内容的难易度。从 1972 年招收化工厂工人和技术员,再到 1974 年正式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学生来源复杂,知识水平差别很大,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编写讲义,平衡教学难度。于教授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把握学生的学习差距后,系统整合资料并最终编撰出适合于学生的讲义。如今,手写的讲义随着时光的推移,渐渐泛黄并被大家遗忘,但编撰它们的教师不会被遗忘。艰苦的历史环境铸造出他们坚强不息的意志,这种百折不挠,鞠躬尽瘁的精神应当被传承与敬重!

    独立创新 致力阻垢耐蚀材料研究
 
    1987 年南京化工学院防腐实验室正式建成后,于教授在这一方天地经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及数次的试验和总结,确立出自己的科研方向,即研究具备阻垢性能的配置型涂料。于教授告诉记者,工业用水中溶解有许多无机盐,例如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和磷酸盐等。这些盐类都有一个共性,即他们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是溶度积的函数,而溶度积还与温度、压力、pH 值等因素有关。在水中稳定的碳酸钙、硫酸钙等盐类,当溶液的上述参数改变时,它就会以垢的形式沉积下来。特别是沉积在地热、锅炉、印染、石油、化工等工业生产设备的传热面上时,将会逐渐生成硬而厚的垢层,它不但阻碍液体的流动,增加了热阻,而且还会引起垢下腐蚀,导致设备的损坏,影响了正常生产甚至会造成事故。因此,研究物理与化学作用结合的原理配制阻垢涂料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图片33
会议留念
 
    经过 6 年多系统的潜心研究,于教授共计发表论文 12 篇,主要包括:《呋喃及其改性树脂功能阻垢耐蚀涂料》、《含有机磷功能阻垢涂料的研究》、《功能阻垢涂料的研究》、《功能阻垢涂料的水中行为》、《粒子增强耐蚀材料的研究》、《饲料添加剂氯化胆碱合成工艺研究》、《磷酸盐无机高温耐蚀涂料的研究》、《复合材料的腐蚀破坏》、《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耐蚀性能》、《酚醛聚苯乙烯共混树脂粘合剂的研究》及《表面处理对 pp/FRP 胶接性能的影响》。参与编撰专业书籍 5 部,主要包括:《耐蚀非金属材料及应用》(全国统编教材)、《耐蚀涂料》、《涂料检验方法》、《耐蚀非金属材料及应用(上册)》及《化工基础知识》等。其中发表于《涂料工业》1992 年卷 1 期 4 页上的论文《呋喃及其改性树脂功能阻垢耐蚀涂料》被国外权威刊物《Chemical abstracts》(Vol.117,1992)摘录,本文立意新颖,独树一帜,文章细致、全面、权威,内容极富参考价值。关于文章被摘录的原因,于教授自己认为,文章思路的正确走向很重要,研究需要逐步深入,在专业领域做到独具一格并具有实际意义,以上几点非常重要。此篇论文主要论述了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抑制水垢在设备表面上沉积,主要措施是向水中添加阻垢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涂料防止水垢沉积,在我国也得到了应用。例如 CH784 水冷器涂料的应用。但对功能性阻垢涂料的研究、开发、报道甚少。于教授前期对酚醛和环氧树脂系列功能阻垢涂料已作了初步探讨,实验证明均有阻垢性能。为了改进涂料的耐热性、耐腐蚀性。本文研究了以呋喃和酚醛改性呋喃树脂为成膜基料,以氮三亚甲基磷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马丙共聚物为阻垢添加剂,同其他助剂等配置的功能阻垢涂料,测定了其阻垢性能以及基料与阻垢添加剂的结合方式,并初步探讨了阻垢机理。

    于教授告诉记者,科研与教学是完全不同的,科研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科研工作者必须结合自己的专业在专业领域发挥特长,深入研究,必有所成,而参与过多与专业无关的项目,单为蝇头小利,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实则是对自己科研工作的一种浪费。其次,做科研必须要独立自主创新,从选题开始到完成科研工作,都要自己掌握,克服各种困难,排除干扰,才能取得预期效果。科研工作者具备独立自主的精神非常重要,否则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若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具有此种独立创新的精神,那么我国的科研事业必将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最后,于教授认为科研工作者还应具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科研工作中,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可能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有所建树。

图片34
于教授及其夫人
 
    退而不休 为社会继续奉献光和热
 
    于教授的科研事业中主要做基础研究,工作范围集中在实验室内,而就在1995 年退休后,带着丰富而专业的基础研究经验被某公司聘请为专家指导工作。由实验领域走入应用领域,1998-1999 年期间,于教授秉着科学工作者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此公司主持研制开发了泳池桑拿设备中的玻璃钢沙泸器(俗称沙缸)产品。完成了选定生产工艺流程,确定了原材料及生产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设计了车间的平面布置;制定了岗位操作与控制规程和最终产品沙缸的质量检验技术标准等全过程,使产品完全达到甚至某些指标超过设计要求,获得 ISO-9002 的国际认证,产品性能稳定可靠,质量优秀,经济效益很好。在玻璃钢浴缸车间,于教授还帮助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对保证产品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后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于景范教授在教学事业中知难而进,尽心尽责,倾力奉献;在科研事业中钻研专业,独立创新,持之以恒。在此,感谢于教授所有的奉献,并祝愿于教授健康长寿。

    人物简介
 
图片35
 
    于景范,南京工业大学教授,1935年1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54年考入大连工学院化工系读书(现为大连理工大学),1959 年毕业同时分配到南京化工学院(1995 年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2001 年又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成为现在的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专业任教,1972 年调至防腐专业任教至 1995 年退休。

    共计发表论文12篇,主要包括:《呋喃及其改性树脂功能阻垢耐蚀涂料》、《含有机磷功能阻垢涂料的研究》、《功能阻垢涂料的研究》、《功能阻垢涂料的水中行为》、《粒子增强耐蚀材料的研究》、《饲料添加剂氯化胆碱合成工艺研究》、《磷酸盐无机高温耐蚀涂料的研究》、《复合材料的腐蚀破坏》、《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耐蚀性能》、《酚醛聚苯乙烯共混树脂粘合剂的研究》及《表面处理对 pp/FRP 胶接性能的影响》。参与编撰专业书籍 5 部,主要包括:《耐蚀非金属材料及应用》(全国统编教材)、《耐蚀涂料》、《涂料检验方法》、《耐蚀非金属材料及应用(上册)》及《化工基础知识》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