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记忆 | 珍贵的回忆 ——Roger W. Staehle
2017-08-14 16:20:04 作者:杨武 上海材料研究所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分享至:

     图片30

 

    今年一月中旬,大洋彼岸传来噩耗,腐蚀与防护领域当代世界级权威科学家之一 Roger W. Staehle 教授(以下简称为 Staehle 教授,或 Roger 先生)于 2017 年 1 月 16 日不幸逝世,离他的 83 周岁生日只差半个多月……Roger 先生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和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并曾任该校理工学院院长);是国际著名的 Fontana 腐蚀中心的创始人(并曾任该中心主任);曾经担任过国际腐蚀领域的权威刊物《Corrosion》的主编。早在 1978 年,时年 44 岁的他就被选为当时最年轻的美国工程院院士。


    Roger 先生是国际上材料科学特别是核工业材料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在腐蚀与应力腐蚀破裂等的研究中做出了杰出成绩,在国际上具有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他曾经获得 NACE(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和 ICC(国际腐蚀理事会)等的多项奖励。为表彰他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早在 2001 年,国际材料界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的学会之 一 的 TMS(The Minerals,Metals andMaterials Society,美国矿产、金属与材料学会)还专门组织了一次长达整一周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厚达 700页的会议论文集。

    他创建了 Staehle 咨询公司(StaehleConsulting),为许多行业做了大量的失效分析和咨询服务等工作,解决了不少实际工程问题。也使他成为集教授、工程师、科学家和组织者四位一体的世界级专家。

    直至去世前仍在勤奋工作的他,共发表了 227 篇与腐蚀有关的科技论文,主编(或共同主编)了以腐蚀为主题的29 卷书籍,留给腐蚀与防护界同仁们一笔宝贵的财富。

图片31
表彰Roger W. Staehle 在腐蚀与应力腐蚀破裂领域突出贡献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
 
图片32
2016年ICG-EAC表彰Roger W. Staehle 在EAC领域杰出贡献专题会
 
    Roger先生的去世是国际腐蚀界的重大损失。为此,在 2017 年 3 月下旬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 International)年会期间,特地安排了一个纪念这位老先生的专题会。

    Roger 先生也是一位关心和支持中国腐蚀与防护事业发展的友好国际知名人士,与我国许多腐蚀与防护界同仁以及核电工业界人士友好交往密切。

    笔者与他结识和交往二十余年,先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贡献、待人接物的和蔼、热情和热心等令人印象深刻难忘。特选部分珍贵的回忆,缅怀这位敬爱的老朋友。

    情系核电,贡献卓越
 
    Roger 先生长期从事化学工程和反应堆材料尤其是蒸汽发生器技术的研究,从 1957 年就开始涉足核电材料及其腐蚀问题的研究,在长达 60 年的“涉核”科技生涯中,对于有关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汽轮机、管道、核废料等的材料应用与失效问题以及轻水堆失效的统计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咨询工作。他曾担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AEC)、核管会(NRC)、电力研究院(EPRI)、西屋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贝蒂斯原子能试验室、诺尔斯原子能试验室等重要研究部门及美海军部和内华达州(核废料储存)等的(材料与腐蚀)顾问;也曾任(日本)核安全系统研究院(INSS)的顾问;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和苏州热工院的名誉教授。对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等核电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核电站长期运转实践,核电发达国家普遍认识到,以应力腐蚀破裂为代表的环境促进开裂(EAC)问题是影响核电安全运行的关键之一,为此于 1979 年专门成立了“(核电)水堆材料环境促进开裂国际合作组织(ICG-EAC)”,该组织是专门从事协调(轻)水堆核电站结构材料环境促进开裂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的权威而又封闭性的国际合作性机构,属非官方性质的学术性团体。情系核电并致力于 EAC 研究的Roger 先生自然也就成为该组织最为活跃的积极分子之一。

    自上海材料研究所于 1993 年加入ICG-EAC 后,笔者参加了 ICG-EAC 的几次学术年会,正是在会议期间结识了Roger 先生并开始与之交往。每次会议上先生总是能量满满地出现在与会者面前,与大家分享有关核电 EAC 的最新信息和经验,他的工作干劲和对核电业的责任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其中,1995年在日本召开的 ICG-EAC 年会更是令人难忘。这次会议上,在交流讨论有关核电材料 EAC 的模型与寿命预测及其理论基础问题时,在某些权威学者之间发生了剧烈的争辩甚至是争吵,火药味十足,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时的 Roger 先生虽然既不是会议主持人,也不是 ICG-EAC 的执委会成员,但正是由于他的挺身而出,以其学识、威望、智慧和言语,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使会议迅速回到正常轨道,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赏。也彰显出他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出色能力。

图片33
 
    此外,在 ICG-EAC 成立之前,他就曾经协调组织了一些有关 EAC 的大型早期会议,例如,“铁基合金的应力腐蚀破裂与氢脆”(NACE,1973);“应力腐蚀破裂的基本方面”(NACE,1967)。

    在 ICG-EAC 成立以后,他又聚集世界各国专家召开了一些专题学术会议,就有关核电工业中 EAC 的一些特殊问题,例如:Pb/S 问题;冷加工影响;裂纹萌生;800 合金等分别进行研讨。

    基于对海量文献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超强的综合分析能力,Roger 先生还撰写了多篇主题为有关氯离子影响、蒸汽发生器腐蚀问题等内容的大型评论性综述文章。例如,其中的“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二次侧 SCC 分模式的定量评价”一文于 2003 ~ 2004 年在《Corrosion》 杂志上分 3 期发表,共 189 页,引用了402 篇参考文献。

    Roger 先生在 ICG-EAC 被公认为是最有经验的 EAC 专家之一,为表彰他在理解 EAC 科学方面的诸多杰出贡献,2016 年 5 月在我国青岛举行的 ICG-EAC年会上,特地安排了一场专题会,向他表示特别的敬意。

    勤谨敬业,认真负责
 
    Roger 先生曾于 1999、2001、2004和 2008 年先后四次来上海材料研究所访问讲学,对于他勤奋工作,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我们有了更加深刻和具体的体会。
 
    对于每次讲学及交流讨论,Roger教授总是精心做好充分准备,他渊博的理论知识以及在核电材料研究方面丰富的经验,以及超强的综合能力,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对相关领域动态有了更深的理解,是难得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他还尽量提供有关资料,或是在访问前寄来相关资料,或是留下 ppt文档,或是针对交流讨论中的问题,回国后再寄来相关的补充资料,均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宝贵参考资料。

    例如,1999 年首次交流讨论中,国内核电科技人员询问:有关核工业中采用不锈钢螺栓替换镍基合金螺栓的建议或要求,究竟什么是主要原因?是出于镍基合金价格方面的考虑,还是材料本身使用技术指标方面的要求?这些在文献资料上没有现成的答案。Roger 先生会上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并极其负责地在会后与美国西屋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了联系,发来相关的答复,其内容对于国内核电设计和制造单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又如,有关核电材料应力腐蚀破裂试验方法等问题,Roger 先生在回国后寄来了他本人撰写的长达 70 余页的有关材料应力腐蚀破裂方面的文献资料,另外还提供了有关的美国核管会文件以及水化学计算程序“Chemiworks”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

    再如,有关核电材料的寿命预测问题,在首次技术访问之前,Roger 先生就寄来了由他撰写的《Uhlig's CorrosionHandbook》中“Life Prediction of Materialsin Environments”一章的书稿(当时该《手册》尚未出版),使我们对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 2001年第二次访问时,他更是送给笔者一本2000 年刚刚出版的“Uhlig's CorrosionHandbook(2nd ed)”英文原版,正是在此基础上,并得到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柯伟院士等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向化工出版社推荐翻译该《手册》并受化工出版社委托,组织具体翻译工作,联系落实了各章的译者和译审者,在化工出版社获得出版中文版的版权后,正式开始翻译工作。全体译者、译审者和责任编辑于 2003 年 SARS 肆虐的特殊时期开始了艰苦的工作。经过这支近40人的专家队伍的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该手册的庞大翻译任务。在“国外优秀科技著作出版专项基金”资助下,中文版《尤利格腐蚀手册》于2005 年 8 月正式出版。借助第 16 届世界腐蚀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机会,化学工业出版社在适时地推出《尤利格腐蚀手册(第二版)》中文版的同时,于 2005年 9 月主办了《尤利格国际腐蚀论坛》,Roger 教授出席了这次论坛,并作了题为“预测在轻水堆应用中尚未观察到的失效—微过程序列法(MPSA)介绍”的精彩演讲。

 
图片34

Staehle赠送的杭州会议相册及其中的部分照片
 
图片35
 
    热爱中国,情结深厚
 
    Roger 先生对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进程,特别是腐蚀与防护以及核电工业方面的科技进步密切关注。据统计,Roger 先生曾经来中国访问 60 余次。他访问了几乎所有与中国核电站设计、研究、制造、运行和安全等有关的单位,与大家分享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协助有关单位在国内组织召开了十多次与核电材料腐蚀与防护、核安全和可靠性等有关的专题或综合性会议。他游览了我国许多著名景点,还在许多国际场合宣讲中国美好风光和悠久传统文化等。突显出他希望助力中国核电健康发展的满腔热情和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真心热爱。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年还收到他精心制作的新年贺卡,封面和封底往往是他在中国拍摄的风景或人物形象及其说明(封里则是他工作室的集体照和新年贺词及一些类似“议论文”之类的文字等),处处显露出一股浓郁的中国情结。

    自从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研究所于1993 年出席“(轻)水堆材料环境促进开裂国际合作组织(ICG-EAC)”在南非召开的年会并成为我国大陆加入 ICG-EAC 的首家正式成员单位后,不少代表,包括该组织的主席,均表达了希望能在中国举办该组织年会的强烈愿望。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工作后,1998 年 ICG-EAC会议于 1998 年 4 月 19 日~ 24 日在浙江(杭州)西子宾馆汪庄(国宾馆)召开。对于首次在中国召开的这次会议,Roger先生表现出极度热情和支持,他至少在会上作了两次技术报告,而且作为一名义务摄影者,他不仅给在会上作报告的几乎每一位代表拍摄了照片,而且给会议程序的各个环节(包括会议、茶歇、参观、宴会、联欢等)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会后,他精选并放大洗印了近 30 幅照片制成精美相册,寄给了作为会议东道主的上海材料研究所,他还按会议程序及报告次序编辑了一本“报告者”影集(100 多幅照片)以及一本以会议所在的杭州西子宾馆(汪庄国宾馆)风景和会议各项集体活动为主的影集(30 多幅照片)打印成册,分寄会议组织者及代表。2000 年笔者赴美出席由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组织的“环境促进开裂:材料、设备和结构的风险评估预测方法国际研讨会”(2000 年11 月 13 - 15 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召开)之前,还受 Roger 先生的邀请,有幸参观访问了他的咨询公司工作室及他工作过的明尼苏达大学,并受其热情邀请在他家(兼工作室)小住,先生还亲自掌厨家庭晚宴。Staehle 咨询公司工作室就位于他家的底层,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和小型实验室(主要有一些显微镜和制样工具,供初步进行失效分析用,要使用大型仪器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时,采用外协方法解决)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办公室带有 6 台显示器的计算机系统和保存有几千册图书和数以万计参考文献且分门别类摆放整齐的资料室,我想,这些大概就是产生他那些大块文章和论著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和坚实的资料基础吧。他家二楼客厅及走廊等处到处可见许多来自中国的古香古色的字画和雕塑等特色艺术品,显现出一股浓浓的中国风,至今记忆犹新。

    愿我们的朋友 Roger W. Staehle 先生一路走好!

    (致谢:李光福博士提供了部分资料,特此致谢!)
 
    人物简介

图片36
 
    Roger W. Staehle 美国工程院院士 , 教授,博士。1934 年 2 月 4 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1957 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冶金工程硕士学位,1965 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70-1979: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1975-1979:Fontana 腐蚀中心创始人及首任主任。1979-1983:明尼苏达大学理工学院院长。1979-1988:明尼苏达大学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教授。1988-2011:明尼苏达大学兼职教授。他长期从事化学工程和反应堆材料尤其是蒸汽发生器技术的研究,从 1957 年就开始涉足核电材料及其腐蚀问题的研究。是国际上材料科学特别是核工业材料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在腐蚀与应力腐蚀破裂等的研究中做出了杰出成绩,在国际上具有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他于 1978 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他曾经获得 NACE(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和 ICC(国际腐蚀理事会)等的多项奖励,包括著名的 Whitney 奖 (NACE,1980)、Marcel Pourbaix 奖 (ICC,2011) 等。他自 1961 年就开始进行工业咨询工作,创建了 Staehle 咨询公司(StaehleConsulting),为许多行业做了大量的失效分析和咨询服务等工作,解决了不少实际工程问题,也使他成为集教授、工程师、科学家和组织者四位一体的世界级专家。他曾担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 (USAEC)、核管会 (NRC)、电力研究院 (EPRI)、西屋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贝蒂斯原子能实验室、诺尔斯原子能实验室等重要研究部门及美海军部和内华达州(核废料储存)等的(材料与腐蚀)咨询顾问;也曾任 ( 日本 ) 核安全系统研究院 (INSS) 的顾问;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和苏州热工院的名誉教授。他共发表了 227 篇与腐蚀有关的科技论文,主编(或共同主编)了以腐蚀为主题的 29 卷书籍。
 

  声明: 本网原创,转载时请务必标明文章来源和作者信息。未经允许, 严禁用于商业用途。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