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人杰地灵,赫赫名校,雄踞盛京。创办于 1923 年,坐落在中国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沈阳的东北大学兼具了历史的厚重、时下的沉稳、未来的期许,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教育部直属的高水平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钢铁冶金人才的“摇篮”。其学科广博,人才济济,名流执教,师资丰盈。这里既有白发苍苍的两院院士,也有英姿勃发青年才俊。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以冶金学科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此两大学科为依托,在原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学科和理学院材料物理专业的基础上汇聚资源,整合力量而成立。业界周知,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久负盛名,是一个与世界材料学科同步诞生、具有近 70 年历史底蕴的学科,形成了金属材料的优势和陶瓷材料的特色,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期请随秦高梧院长一起来见证东北大学及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辉煌风采。
记者:您所在的东北大学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是国内和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机构。请您对东北大学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重点介绍一下您所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
秦院长:东北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先后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为“21 世纪学术联盟”成员高校,是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三十二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三十四所自主划线高校之一,是中共中央 1960 年、1978 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务院在1981 年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东北大学始建于 1923 年 4 月 26 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 年 8 月至 1937 年 1 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 年 8 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 年 3 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 年 1 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 年 9 月由原冶金部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 年 9 月,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在90 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历史上,东北大学领跑金属材料领域,史上多个第一。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 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培育了东软、东网等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面向未来,东北大学将继续遵循“教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坚定地走“创新型、特色化、开放式”发展道路,为建成“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东北大学在巩固原有冶金材料和自动化等特色学科和优势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生命科学、人文、社会和管理等学科,并大胆地建设了艺术专业,促进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一批适应 21 世纪科技、经济、社会需要的新兴学科群正在蓬勃发展。
东北大学材料学科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学科,材料学院是个富有生命力里的新学院。材料学科诞生于上个世纪 70年代的物理、化学与冶金学科交叉,现在更是与生命及信息等学科融合。东北大学材料学科是与世界同步发展的学科,早在 1923 年建校就设有采冶系,涉及金属材料专业;1950 年起,在本科专业设置中就设有金相、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精密合金、高温合金、粉末冶金、陶瓷等专业。随后,材料和冶金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延伸出金属材料系、金属压力加工系、钢铁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系等。1996年成立材料与冶金学院。2007 年材料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 3 个二级学科。2015 年12 月,按照教育部一级学科设置学院的原则,学校党委考虑到材料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特点,单独成立了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高水平教学与科研的人才团队,给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成长平台和环境。
记者:请您重点谈谈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所取得成就和在国内外业界的影响力。
秦院长: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上世纪 50年代初,是我国冶金领域最早的材料学科之一。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与冶金学科都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诞生和发展史,不仅与东北大学的发展紧密相连,更与国家特别是冶金行业的振兴息息相关。东北大学材料学科在 2007 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 3 个二级学科。
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有“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基地。2014 年入选国家“钢铁共材料学科
知名校友代表
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1 计划)”。经过近 70 年的发展,本学科保持了在金属材料研究领域的优势,同时在陶瓷材料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东北大学材料学科研发的新材料技术与装备对我国冶金行业的转型升级与环保节能发挥了重要应用,最近 10 年,材料学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 / 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科技奖 10 余项;毕业生中涌现了干勇、左铁镛、周廉、雒建斌、陈道伦、何文波、高瑞平、干勇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学院以“厚德为料,铸智成材”为院训,以“求真拓新,明辨笃行”为院风,面向未来,全院师生正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东北大学材料学科而努力奋斗!
记者:党的十八大曾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请您谈谈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成就?
秦院长:21 世纪以来,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整个研发过程,诞生了世界第一块工业化“超级钢”,世界上第一条特种钢板热处理生产线,世界第一个钢材生产线“中国大脑”,世界第一个钢铁全链条中试平台,世界第一条宽幅镁合金板材轧制技术与装备,世界领先的 1000 米高温超导带材,世界第一条高效自动调湿和降解室内甲醛等污染物的功能壁砖生产线等等。在装备技术方面,开发了新一代的 TMCP 技术和装备、短流程制造变革技术等多项成果。最近 5 年,发表学术论文 2000 余篇,出版《材料的力学性能》、《工程设备设计基础》和《金属塑性加工学》等一系列专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300 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5项,省部级奖 30 余项,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以王国栋院士为代表的钢铁轧制及连轧自动化团队,这些年来在系列先进装备与工艺一体化研发上硕果累累,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各大钢铁企业,在多次国际化竞标中获胜,大力推动了我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在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等有色合金材料领域,从高品质大规格锭坯质量控制技术到轧制和挤压成型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在前段时间建军 90 周年阅兵仪式上,东北大学材料学院王福会教授团队的多项新材料技术应用于最新的歼 -15 舰载机和歼 -20 战斗机;东北大学提供的特殊材料技术更为我国航天武器跃升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当前,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智能材料、复合材料日益成为未来材料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国制造 2025》将新材料作为主攻方向,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请您从专业的角度谈谈对新材料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和建议。
秦院长:当前材料发展面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高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对材料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深入,影响材料功能的深层次原因正逐渐被掌握,通过新原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制造新材料已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等都在向超大化或小型化、轻质、低成本化和结构功能一体化等方向发展。随着信息科学和能源技术的发展,功能材料正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功能材料在高精尖产业、信息、生物和能源产业以及国防领域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功能。另外,复合材料的发展也将展现出新的生命力,例如,碳纤维增强的陶瓷基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抗冲击能力超过普通材料的 40 倍,在航天航空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材料,如人造生物类材料和天然生物材料的改性以实现其生物功能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材料学院会在巩固发展现有的轧制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基地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金属型线材、海洋用材料腐蚀与防护国家级研究中心,将东北大学 - 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等多个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成中国新材料技术转化的典范基地。
记者:您是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院长,作为学院的管理者和领航者,请您谈谈学院未来的整体发展方向和规划,您将如何带领学院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秦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奋勇前行,才能迎来学院更美好的明天。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手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培养人格健全、思维创新、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和社会责任感强的新时代有为青年,积极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
(2) 优化学科方向建设,充分发挥钢铁材料和有色合金等结构材料的学科优势,拓展 3D 打印构件和金属基生物材料、超导材料、功能陶瓷等新的功能材料研究方向,顺应材料学科的国际发展趋势。
(3)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与规模,通过“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尤其通过多渠道引进国外著名学者来华授课,改善师资队伍规模、结构和质量,逐步走向师资国际化;同时为教师的发展打造一个和谐、自主和团结的学术平台。
(4) 坚持“人才培养 - 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协同发展,全力打造东北大学-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东北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新材料技术转化基地,做到“研以致用”,积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转型升级和国防安全。
(5)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学院同美、德、日、法、意、奥等多国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的良好关系。材料学院新增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中法合作办学)项目,是由东北大学和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致力于打造材料 - 机械 - 自动化多专业融合,毕业生将获得东北大学和图卢兹第三大学的双学位证书。
经过未来 5-10 年的建设,努力将东北大学材料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并在钢铁材料和有色合金材料及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等方向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引领作用。
后记:
尽染古城千秋瑞气,更沾王者两代遗风 。东北大学不仅仅是一个校名,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种精神的传递。东大人以一种勇攀高峰、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得材料学科跻身于国内一流学科行列。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我们相信,在东大人的不懈努力下,东北大学材料学科定会迎来更辉煌的明天,走出中国,傲立于世界先进学科之林!
人物简介
秦高梧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现任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和沈阳东北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秦高梧教授以计算材料学为辅助手段,以新材料设计与制备为主攻方向,涉及环境材料与装备、传感材料与器件轻合金型线材与装备、金属基生物材料与植入器械等方向。最近 5 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已在《Physical?Review Letters》、《Energy and EnvironmentalScience》、《International Materials?Reviews》、《Scientific Reports》、《Biosesnors andBioelectronics》、《Journalof Physical Chemistry-C》、《Applied Physics Letters》、《Acta Materialia》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50200 余篇,SCI 收录 130 余篇,第一作者 / 通讯作者 120 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0 余项,2 项科技成果在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