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腐蚀与表面防护工程研究室
首席教授:
李晓刚,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长,教育部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腐蚀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腐蚀理事会理事,Nature杂志子刊 njp: material degregation副主编。
我国材料环境腐蚀与防护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坚持材料环境腐蚀机理应用基础研究,获得了钢铁、高分子等材料在大气、土壤、海洋环境的腐蚀规律;领导创建了国内最大的材料环境腐蚀试验与共享的规范化平台和数据量最大的腐蚀数据库;发展了低合金钢耐蚀性能调控理论并获得产业化应用,研发耐蚀原型钢种15项,产业化生产超过260万吨;研制了环境腐蚀试验系列化新技术,为解决航天、海洋、石油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材料腐蚀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解决了“天宫一号”重大腐蚀难题,为其按时发射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对发展我国材料环境腐蚀学科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429篇,引用总数6000多次,代表作为nature杂志的share corrosion data;出版专著13部(第一作者10部),译著1部,主持编辑出版国内首部“腐蚀学科进展报告”和教育部规划教材各1部;授权国家专利65项。培养博士后7名、已毕业博士54名、已毕业硕士85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排名第一);获行业1等奖5项(4项排名第一)。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百名科技领军人物”称号和“北京市师德模范”,获执行“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优秀团队奖,获美国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杰出团队和杰出个人贡献奖,在国际同行中已经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联系方式:010-62333931-509,lixiaogang99@263.net
团队成员:
张 津,1963年生,工学博士,教 授,博士生导师;
吴俊升,1976年生,工学博士,教 授,博士生导师;
骆 鸿,1980年生,工学博士,教 授,博士生导师;
曹江利,1972年生,工学博士,教 授,硕士生导师;
何积铨,1959年生,工学博士,副 教 授,硕士生导师;
王德仁,1971年生,工学硕士,副 教 授,硕士生导师;
张博威,1983年生,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马宏驰,1985年生,工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连 勇,1987年生,工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常 月,1986年生,工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马菱薇,1990年生,工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团队介绍:
自然环境腐蚀与表面防护工程研究室有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3人,助理研究员1人。研究室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项,主持“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863”项目2项,科技部基础性专项3项,公益性专项1项,中石化、中石油科技项目5项,厂矿企业项目60多项,研究室科研经费过亿元。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建设与管理由本研究室负责,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综合研究中心设在本研究室。
研究方向主要有:自然环境(大气、海水、土壤)腐蚀机理;材料腐蚀大数据工程与数据共享服务;材料表面防护技术与工程应用(新型防腐蚀涂层;金属表面处理;热防护涂层;功能涂层等)
研究室共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被SCI收录333篇,授权专利85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其他奖项10余项,出版专著16部。研制开发了系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腐蚀试验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且大量研究在企业获得推广应用,获得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电化学、化学热处理、喷涂等方式制备各种二维或三维涂层新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煤化工、新能源等领域。
研究方向:
1. 材料自然环境腐蚀基础研究
2. 大气腐蚀行为与机理
3. 海水及深海腐蚀行为与机理
4. 土壤腐蚀行为与应力腐蚀机理
5. 钢筋混凝土腐蚀与防护基础研究
6. 宏观及微区腐蚀电化学
7. 腐蚀大数据及腐蚀模拟计算
8. 表面防护技术及工程应用
9. 新型防腐蚀涂层技术(重防腐涂层、自修复涂层等)
10. 新型热防护涂层技术(热障涂层、耐蚀隔热涂层、耐热腐蚀涂层等)
11. 功能涂层技术(耐磨耐蚀涂层、硅钢张力涂层、防氘、氚渗透涂层等)
12. 表面处理技术(化学热处理技术、电化学沉积技术、液相等离子电解沉积技术、气相沉积技术、化学转化处理技术、喷涂技术、电泳涂装技术等)。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863”计划-子课题:CO2驱油和封存系统高效防腐技术研究,李晓刚
2. “863”计划-子课题:典型酸碱性土壤环境油气管道用高强钢腐蚀评价方法研究;油气管道用高强钢环境应力腐蚀寿命预测方法研究,李晓刚
3. “973”计划-子课题:边坡锚固体系性能演化机制及其耐久性,何积铨
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核电超大型冷却塔结构耐久性研究及技术支持,何积铨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镁合金产品残余应力消减与表面保护,张津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强度管线钢土壤腐蚀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李晓刚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强管线钢在深海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规律与机理研究,李晓刚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用690合金传热管的应力腐蚀行为及机理,李晓刚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a、Nb和Sb复合调控对E690海工钢耐蚀性能的影响机理与规律,李晓刚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一代E690钢焊缝海洋腐蚀疲劳失效的微纳米尺度机理,马宏驰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低维纳米尺度金属(Cu、Ni)的腐蚀行为及电化学特征研究,吴俊升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污损生物附着不锈钢缝隙微环境特征及其局部腐蚀破坏规律与机,吴俊升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的多因素关联研究,张津
14. 科技部其他项目: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李晓刚
15. 科技部其他项目: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2012),李晓刚
16. 科技部其他项目: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2013年度),李晓刚
17. 科技部其他项目: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2014年度),李晓刚
18. 科技部其他项目: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2015年度),李晓刚
19. 科技部其他项目: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运行费(2016年度),李晓刚
20. 科技部其他项目: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运行费(2017年度),李晓刚
21. 科技部其他项目: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运行费(2018年度),李晓刚
22. 科技部其他项目: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运行费(2019年度),李晓刚
23. 科技部其他项目:中国材料腐蚀现状及材料腐蚀对自然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李晓刚
代表性科研成果:
获奖:
著作:
授权专利:
论文:
1. Li, Q (Li, Qun)[1]; Wang, J (Wang, Jie)[1]; Xiang, QY (Xiang, Qing-yun)[1]; Yan, K (Yan, Kai)[1]; Tang, T (Tang, Tao)[2]; Rao, YC (Rao, Yong-Chu)[2]; Cao, JL (Cao, Jiang -Li)[1]. Novel nano-crystalline Er2O3 hydrbgen isotopes permeation barriers[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2017,37: 249-254(IF:3.454)
2. Wan, HX (Wan, Hongxia)[1]; Song, DD (Song, Dongdong)[2]; Liu, ZY (Liu, Zhiyong)[1]; Du, CW (Du, Cuiwei)[1]; Zeng, ZP (Zeng, Zhongping)[1]; Wang, ZG (Wang, Zhigao)[3]; Ding, D (Ding, De)[4]; Li, XG (Li, Xiaogang)[1].Effect of negative half-wave alternating current on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X80 pipeline steel in near-neutral solution[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7,154:580-589(IF:3.169)
3. Wu, JS (Wu, Junsheng)[1]; Peng, DD (Peng, Dongdong)[1,2]; He, YT (He, Yuntao)[3]; Du, XQ (Du, Xiaoqiong)[1]; Zhang, Z (Zhang, Zhan)[1]; Zhang, BW (Zhang, Bowei)[2]; Li, XG (Li, Xiaogang)[1]; Huang, YZ (Huang, Yizhong) [2].In Situ Formation of Decavanadate- Intercalat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Films on AA2024 and their Anti-Corrosive Properties when Combined with Hybrid Sol Gel Films[J].MATERIALS,2017,10:(IF:2.728)
4. Ji, PF (Ji, Pengfei)[1]; Zhang, J (Zhang, Jin)[1]; Zheng, L (Zheng, Lin)[2]; Xiao, Y (Xiao, Yong)[2]; Dou, ST (Dou, Shitao)[2]; Cui, XM (Cui, Xiaoming)[1]; Lian, Y (Lian, Yong)[1].Comparison of residual stress determination using different crystal planes by short-wavelength X-ray diffraction in a friction-stir-welded aluminum alloy plate[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7,52:12834-12847(IF:2.599)
5. Ye, YW (Ye, Yuwei)[1,2]; Wang, CT (Wang, Chunting)[2]; Wang, YX (Wang, Yongxin)[2]; Liu, W (Liu, Wei)[1]; Liu, ZY (Liu, Zhiyong)[1]; Li, XG (Li, Xiaogang)[1,2].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etallic counterparts on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nc-CrC/GLC in seawater[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17,325:689-696(IF:2.589)
6. Zhang, L (Zhang, Le)[1 , 2]; Ren, C (Ren, Chai)[3]; Yu, Q (Yu, Qiang)[1]; Zhang, J (Zhang, Jin)[1,2]; Sun, SQ (Sun, Shuangqing)[4]; Ren, QS (Ren, Qingsong)[5]; Lian, Y (Lian, Yong)[1,2]; Chen, XL (Chen, Xiaoli)[1,2]; Gao, W (Gao, Wen)[1 , 2].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1Cr12Ni2WMoVNb (GX-8) steel bored barrels with and without QPQ treatment[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17,315:95-104(IF:2.589)
7. Liu, CX (Liu Chenxu)[1]; Zhang, J (Zhang Jin)[1]; Zhang, SG (Zhang Shuguang)[1]; Wang, P (Wang Peng)[1]; Lian, Y (Lian Yong)[1]; Deng, SJ (Deng Shunjie)[1]; He, YD (He Yedong)[1].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eramic coatings by cathode plasma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on titanium alloy[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17,325: 708-714(IF:2.589)
8. Zhang, B (Zhang, Bowel)[1 , 2]; Hao, SJ (Hao, Shiji)[2 , 3]; Wu, JS (Wu, Junsheng)[1]; Li, XG (Li, Xiaogang)[1]; Li, CJ (Li, Chaojiang)[2 , 4]; Di, XW (Di, Xiaowei)[1]; Huang, YZ (Huang, Yizhong)[2].Direct evidence of passive film growth on 316 stainless steel in alkaline solution[J].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2017,131:168-174(IF:2.383)
9. Wu, JS (Wu, Junsheng)[1]; Duan, YP (Duan, Yuping)[2]; Xi, Q (Xi, Qun)[2]. Improved impedance matching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FSA/WV coatings with discrete structure[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2017,28:3075-3082 (IF:2.019)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
标签: 李晓刚, 自然环境腐蚀与表面防护工程研究室
相关文章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
点击排行
PPT新闻
“海洋金属”——钛合金在舰船的
点击数:8135
腐蚀与“海上丝绸之路”
点击数: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