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作为国民经济产业主粮,是国家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其性能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高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对钢铁材料提出了绿色和长寿命的新要求。尤其是在“双碳”背景下,发展高性能、长寿命腐蚀防护技术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钢铁材料的耐蚀性不足是我国重大基础设施服役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共性技术瓶颈。其主要原因在于耐蚀钢调控理论研究与耐蚀钢冶炼工艺研究不足,以及能结合实际服役环境的高效准确钢材耐蚀性评价技术体系缺乏和标准体系不足引起的。
近十余年来,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数据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数据中心”)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坚持“聚焦前沿、需求牵引”和“研究赋能工程”的策略,围绕钢铁材料腐蚀机理与耐蚀新材料研发,开展材料服役腐蚀损伤-钢铁冶炼交叉学科研究、数智化驱动耐蚀材料研发及工程装备服役安全预测研究,建立了基于腐蚀大数据理论的钢材耐蚀性数智化调控理论技术,提出了包含杂物软化-弥散化-物化性能基体靠拢化-高纯净化的调控新理论和技术、耐蚀钢微合金元素调控技术、相调控技术和轧制工艺调控技术在内的成套耐蚀钢调控新技术,开辟了耐蚀钢性能调控新路径,联合企业生产了多样化耐蚀新钢种及其耐蚀性配套技术;建立了数智化环境腐蚀性和工程装备腐蚀寿命预测技术与服役过程中钢材耐蚀性智慧化监控关键技术,实现对工程装备服役过程的全寿命监测与腐蚀预警,有效保证了工程装备的服役安全。相关技术与成果先后在川藏线工程和跨海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推动了工程对材料腐蚀的认知,推进了工程材料的更新换代。为我国冶金学科和防腐蚀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李晓刚教授(右一)在耐蚀桥梁钢轧制现场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李晓刚教授(右二)、程学群教授(右一)和刘超副教授(左一)在虎门大桥现场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刘超副教授在耐蚀钢冶炼现场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吴伟博士(左一)、刘超副教授(中)、朱仁政博士(右二)和徐学旭博士(右一)在川藏线户外实验现场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刘超副教授(左一)在芜湖分中心接待武汉大桥局来访客人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刘智勇教授(中)、刘超副教授(左一)和李清博士(左二)在大庆油田现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