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背景:1965年,湖北江陵发掘一号楚墓,发现墓主人居然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在这位一代君王的身侧发现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一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当时有记载说:“拔剑出鞘,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二十余层一划而破,令人称奇。”那么此剑埋藏千年之久,为何仍然锋利如昔?
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的专家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一道,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无损科学检测,得出了剑身青铜合金分配比的准确数据表。
检测结果: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
展出的越王勾践剑
检测分析:检测分析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一。
另外宝剑不锈的秘密与所处环境密不可分:墓葬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一种质地细密的白色黏土、考古学界称之为白膏泥的填塞,其下部采用的还是经过人工淘洗过的白膏泥,致密性更好。加上墓坑上部经过夯实的填土等原因,使该墓的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这么多的密封层基本上隔绝了墓室与外界之间的空气交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完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即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水中,钢铁都不会生锈的。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二。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硫化处理”这个结论,简单地说“硫化处理”,就是将一些物质稀释后包裹在物体表面。有学者认为,越王勾践剑是经过硫化铜的处理,目的是防止锈蚀,保持花纹的艳丽。但后来许多仿制“越王勾践剑”的商家和个人,经过无数次的对比后发现,最接近“越王勾践剑”原始“包浆”的只有硫化铬,而非硫化铜。
在现代社会中,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由于它具有质硬、耐磨、耐高温、抗腐蚀等特性,在冶金工业、耐火材料和化学工业中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硫化铬矿物只见于陨石中。我们可以猜测,当年越王勾践就是采用陨石中的硫化铬包裹在他的宝剑表面,这就是宝剑随着越王勾践经历过无数战争并随着越王深埋地下都没有发生锈蚀,千年不腐,锋利如新的原因之三。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月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郭静 电话:010-82387968-802
QQ: 815397784 邮箱:guojing733@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
责任编辑:张春颖
本文为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版权声明。

官方微信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3558-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