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硕博岗位,待遇丰厚!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诚聘全球英才!
2022-11-09 15:35:58 作者:青塔 来源:青塔 分享至:

 01/ 研究院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7月,是宁波市人民政府与大连理工大学基于双方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按照“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原则在宁波市共同举办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获批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

研究院聚焦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引进学校优势学科方向,汇聚国际一流人才,设立大连理工大学重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建有“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新材料与成型技术”、“绿色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技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以及“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五大创新中心和浙江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五大创新中心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优势强势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市经济产业等综合优势形成重大创新平台,以建立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器和高端人才荟萃基地为目标,由院士及知名专家担任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02 / 招聘岗位及要求
 

为推动研究院高质高效发展,研究院常年面向海内外招聘硕博及以上优秀人才。研究院此批次公开招聘专职科研人员26人,具体招聘岗位、人数、要求等详见《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2022年科研技术岗位招聘计划(第三批)》(附件1,以下简称《招聘计划》)。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2022年科研技术岗位招聘计划

(第三批)
 

一、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中心聚集了以郭东明院士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的优秀科研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力学等优势学科,以国家级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为支撑,与宁波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高端装备结构创新设计、高性能传感/执行器件制造技术、高性能零件智能制造技术、先进复合材料数字化高效制造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团队在超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微纳米制造技术与装备、智能装配技术与装备等方向形成鲜明特色,多项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10余项。

(二)岗位需求

1. 电子器件喷印制造技术团队

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优势学科和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平台,面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需求,开展智能器件、传感监测、高端装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ZF重点基金、JKW重大专项等50多个项目;相关成果实施成果转化2项并实现产业化,在智能终端、轨道交通等领域里得到了大量应用。


2. 智能精密加工团队

团队由郭江教授作为团队负责人,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在光学以及精密模具的智能制造及检测等领域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团队多年来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在国内、日本以及新加坡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3. 海洋装备强度分析与创新设计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阎军教授领衔的海洋装备强度分析与创新设计团队,始终秉承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信念”,长期致力于海洋装备结构监测、海洋柔性管缆结构设计与测试、海洋管缆安装运维以及附属构件的加工制造等领域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国家海洋装备设计、制造和安全保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 复杂能量系统数字孪生创新团队

复杂能量系统数字孪生创新团队包括教授3名、副教授4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团队具有强有力的科研基础,近年来承担了包括“两机专项”、JW重大基础加强项目、教育部-装发部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同时部分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了产业化示范,具备科研向实用转化的充足经验;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大连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5. 智能装备技术团队

智能装备技术团队是重大装备制造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的主要科研团队之一,是辽宁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核心团队。团队共有成员70余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人,研究领域包含高端紧固件/轴承研制、装配工艺设计及精确控制、测试及工艺装备研制等。


6. 工业装备智能化设计与软件团队

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力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及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郭旭教授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团队包括国家优青2人、青千3人;致力于在独立自主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发具备与国际主流商用数值仿真软件竞争能力的结构仿真与优化软件,为提高我国工业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做出贡献。


7. 汽车轻量化与功能化设计团队

团队依托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曾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项。围绕宁波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团队通过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专项技术任务攻关,形成以汽车先进设计、复杂零部件制造、新能源动力系统以及整车驾驶性能测试技术为代表的“闭环式”产业技术体系,服务各类车型的整车与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新材料与成型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中心聚集了以蹇锡高院士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的优秀科研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材料等优势学科,以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中心、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树脂省级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为支撑,开展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新型耐高温可溶解高性能树脂、新型功能膜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前沿、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团队在研制结构全新的系列新型耐高温可溶性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铜合金连铸凝固过程电磁调控技术及应用等研究领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2项。

(二)岗位需求

8. 铜及特种合金制备与加工技术团队

铜及特种合金制备与加工技术团队是国内领先的金属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为大连理工大学李廷举教授和王同敏教授。团队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拥有包括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等在内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老中青三代结合,具备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实验条件。团队已承担几十项国家级项目,结合宁波产业特色和新材料需求,开展高熵合金、铜、铝、镁等先进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9. 轻合金与非晶材料团队

轻合金与非晶材料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兼职教授4人、讲师1人、工程师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59人。团队面向宁波汽车制造、海洋船舶、高端装备、国防军工等产业集群,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为目标,从事新型轻质高强、节能环保的结构与功能材料的研究,研发成型与加工制备等先进技术,为宁波市、浙江省等地方经济和产业服务。


三、绿色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中心聚集了以彭孝军院士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的优秀科研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环境、生物等优势学科,以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强力支撑,开展新型染料物、精细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清洁制备、生物制药、节能环保专用设备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绿色精细化工产品及生物医药创新平台、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聚集中心。中心团队在生物染色染料、荧光识别染料等研究领域,以及清洁工艺和关键技术大规模应用等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1项。

(二)岗位需求

10. 先进光功能材料团队

先进光功能材料研究团队由樊江莉教授带领,从事功能染料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通过调控染料激发态,强化染料在生物医学、信息、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转化,相关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Angew. Chem. Adv. Mater等一流期刊。团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及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 “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系统”已获产业化应用。


11. 生物菌剂和生物基化学品的绿色制造团队

团队负责人为薛闯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团队致力于生物菌剂及生物基化学品的绿色生物制造,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选育功能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高效生产萜酚类、醇类、脂肪酸等稀缺/高值生物基化学品,应用于医药、食品、能源和农业领域,制备生物菌剂、菌酶制剂等,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肥料化及能源化利用。


12. 生物医药团队

生物医药团队主要面向人民健康、面向经济主战场,国绕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疗药物以及海洋生物及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和开发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药物等新型活性先导化合物,推动创新药的研究,开发生资源的功能性,开展功化能性保健食品的关键技术研究,对创新药物和功能保健食品研究成果进行转化。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中心聚集了以吴慧明教授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的优秀科研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等优势学科,以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支撑,与宁波市海洋高技术、临港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健康监测与灾害控制、港口海洋大数据、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与水合物技术应用等前沿、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面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平台、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聚集中心。

(二)岗位需求

13. 管道及管网输运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团队

团队围绕管道及管网输运安全保障难题,通过专项技术任务攻关,形成以管道蚀、漏、堵综合监检测技术、信号发射及接收系统设计制造及复杂环境噪声下信号处理与反演技术、管道无损检测技术为代表的一整套管道监检测装备技术体系;同时通过共性平台建设,开展海洋极端条件装备及“双碳”技术布局,助力宁波市国际资源配置中心建设。


五、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面向高端产业用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软件、信通、控制等优势学科,以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泛在网络与高端软件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支撑,与宁波市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及FPGA评测、微电子产品、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信息、软件与人工创新平台、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聚集中心。

(二)岗位需求

14. 智慧金融创新团队

智慧金融创新团队成员均有多年科技研发行业经验,贡献知识产权过百项,其中国家级行业专家2人。团队拥有丰富的渠道和社会资源,联合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人民银行等相关单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等技术为核心,在智慧金融领域已产出智慧金库、金融安全和金融物流等多款产品及解决方案。


15. 智能图像分析团队

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在目标跟踪、显著性检测、图像深度估计、图像视频分割等领域做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工作。团队发表顶级刊物200余篇,总引用量2万余次,连续六年蝉联国际视觉跟踪大赛冠军。团队承担多项国家重点重大项目,与华为、阿里、Adobe、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长期且深入的科研合作。


16. 智慧水务创新研究团队

智慧水务创新研究团队整合大连理工大学在水资源调控、防洪减灾、城市水务、水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优势研发力量,以系统解决区域水问题为核心,融合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等技术方法,打造产学研体系,全面支撑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团队是以彭勇教授为核心的、众多国内水利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具有丰富的产学研开发与合作经验的团队,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及博士后6人,高级技术工程师16人,在读博士硕士70余人。团队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4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1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相关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松花江、辽河等大型流域,并为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附:研究院岗位设置说明


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下载附件原件


03 /报名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宪法和法律;

2. 具有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身心健康;

3. 具有研究生教育学历;原则上各学历阶段均就读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且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与应聘岗位相匹配的工作经验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4. 港、澳、台地区或海外留学人员报名的学历、学位,需经国家教育部认证,并且专业名称与《招聘计划》专业名称一致或相近;

5. 除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外,候选人还应具备报考岗位所需专业及其他条件要求(详见《招聘计划》);

6. 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曾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2)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

(3)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人员;

(4)在各级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被认定有作弊行为的或有报考不诚信记录,且处理期未满的人员;

(5)试用期内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辞退未满5年的人员;

(6)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

(7)现役军人;

(8)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人员。

04 / 薪酬福利

1. 薪酬结构

“岗位工资+基本工资+奖励性绩效+年度专项奖励+十三薪”。其中,岗位工资按照研究院标准确定;基本工资比照事业编制入职工资标准确定;奖励性绩效、年度专项奖励按工作业绩参与分配。

2. 薪资待遇

专职科研人员采用合同制聘用,与研究院签订劳动合同,具体年薪需要根据个人职称、学历学位、工作年限等因素综合确定,研究院按宁波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其中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为单位和个人各12%。按照《宁波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条目(2022版)》进行人才分类,针对不同人才类型提供薪资待遇如下:


3. 科研保障

研究院提供一流科研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

4. 福利待遇

(1)生活补贴

为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双一流”建设高校或江北区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专业的应届全日制本科学历毕业生,按硕士4万元、本科2万元分三期申请生活补贴。

(2)租房补贴

研究院为在宁波市江北、鄞州、海曙、北仑、镇海五区内无个人房产的全职员工提供为期一年每月1000元的租房补贴。

(3)其他

职工食堂、职工周转宿舍、免费年度体检、带薪休假、疗休养、春秋游、生日福利、节假日福利、健身活动场地等。

05 / 报名方式及步骤

1. 报名方式

本次招聘仅采取邮箱报名方式,报名邮箱为:nbidut@dlut.edu.cn。

发送邮箱时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来自青塔人才”,并将邮件抄送至job!cingta.com。

2. 报名步骤

(1)填写《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应聘人员报名表》(附件2);


扫描下载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应聘人员报名表

(2)将个人简历和相关证明材料电子版编辑为一个PDF格式文档,PDF文档命名为“姓名+学校+专业+应聘团队+应聘岗位”。

其中,相关证明材料包含有效身份证正反面、从本科起至最高学历的毕业证、学位证、教育部学历证明电子注册备案表、获奖证书、技能证书、职称证书、代表性论文或其他科研成果等。暂未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应届毕业生需提供由学信网出具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和由学校出具的就业推荐表;境外留学人员还需提供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报名时请将Word版本报名表与PDF应聘材料共同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名为“姓名+学校+专业+应聘团队+应聘岗位”。

06/ 考核方式

本次招聘包括专业面试和综合面试两个环节。研究院将根据报名条件和要求对应聘材料进行资格审查,择优筛选并通知符合资质的候选人参加面试,请各位候选人及时留意个人邮箱或手机。

07/ 考察体检及公示录用

根据面试成绩按照1:1比例确定进入体检人员名单,体检标准参照《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

综合考虑面试、考察、体检情况,择优确定拟录用人员,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人员在公示结束后与研究院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入职手续。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研究院将取消其录用资格:

1. 不符合应聘条件、虚报瞒报应聘材料的应聘者;

2.有工作单位的人员未在研究院规定时间内出具原单位同意调出证明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者。

08/ 纪律与监督

公开招聘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肃纪律,秉公办事,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全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监督。候选人如有弄虚作假、违纪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其应聘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9/ 其他未尽事宜

1. 本公告长期有效,即日起接受报名。

2. 联系方式:0574-27969800(陈老师)

3.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育才路26号

4.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官网:http://nbidut.dlut.edu.cn/index.htm

5. 各科研团队详细介绍:http://nbidut.dlut.edu.cn/kjyf/kytd.htm


2022年科研技术岗位招聘公告

(第三批)

扫码了解更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