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人豪:带你走一遍中国微生物腐蚀研究之路
2015-06-25 13:25:46 作者:贾静焕 来源:《腐蚀与防护之友》 分享至:

  吕人豪老师回顾中科院微生物所“微生物腐蚀及其控制”研究时谈到,微生物腐蚀及其控制发展的历程是和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密切联系的。最初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在东南亚战场出现军用电器、通讯、光学仪器长霉危害,在1955年由中国、前苏联、前东德、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六国合作成立第一机械部上海热带电器试验站,“中科院微生物所先后在方心芳、区嘉炜先生领导下派齐祖同和我参加站中组建霉腐课题,主要从事分离鉴定电工器材上的霉菌并进行材料耐霉及杀霉药剂合成筛选。”这是中国对微生物腐蚀研究的开端。

  现在已经85岁高龄的吕老师在其工作期间参与过的微生物防腐蚀项目非常之多,甚至可以编成厚厚地教材,本期“烛光记忆”栏目,就让我们跟随吕老师的脚步,走一遍中国微生物腐蚀研究之路。

  山区孩子完成大学梦

  1930年,吕人豪老师出生于浙江东阳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落周围群山环绕,只有10多户人家,吕老师的祖父辈开始生活在这里。虽然家里比较穷,但大家读书都很用功,吕老师有个伯伯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师范学校,“我很羡慕伯伯可以离开这山高田少,一天见不到多少阳光的小山坳,出去生活,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吕老师说,在战乱的年代求学不易,比较幸运的是,因为在山区里,日本兵对东阳山区的干扰比较少,并且东阳传统重教,抗战也没停止办学,1944年在山区里办了个中学,这个中学便利了山区的人。

  吕老师的高中时代在东阳中学度过,是浙江10所名校之一,出过严济慈、严陆光、潘建伟等10位院士。1950年高中毕业后,吕老师面临着工作或继续求学的选择,“本来我读大学的希望是很小的,因为穷啊。可是正好赶上解放,国家需要人才,上大学给奖学金,我就考上了山东大学生物系”.

  谈起为什么想学医,吕老师说,“农村的医疗条件非常落后,在我7岁时,父辈三兄弟生了3个男孩却都因出痘病逝。大家庭中一下没了3个孩子,对于家人的打击非常大。”这也让吕老师产生做个医生的愿望。

  上世纪50年代初,吕老师参加分区高考,被华东区先录取发榜注册,吕老师按通知进山东大学生物系,读生物系可转医学。注册后,他又接到华北区发榜消息,被录取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可是已经无法成行。虽未能如愿,但不后悔。山东大学有知名的童弟周、曾呈奎院士,微生物学家王祖农教授,生物楼都是美式配备非常先进,还可选修医学课程。大二时曾参与由苏联提出并由中山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生物和土木系师生共400多人参加的华南农垦局,建立橡胶林场的勘察工作并得到了广州市长兼华南农垦局长叶剑英元帅的召见,听取了叶元帅的讲话。

  四年的大学虽因经济原因未回过一次家,但生活学习愉快而充实。1954年毕业后,吕老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菌种保藏委员会(微生物研究所的前身)从事腐蚀微生物学的科研工作。

  TIPS 什么是微生物腐蚀?

  广义说,凡是由微生物生长代谢导致金属非金属材料和其制品破坏行为及其控制都属微生物腐蚀学研究范围,学科意义直到上世纪30年代荷兰学者提出硫酸盐还原菌(SRB)参与金属阴极去极化理论后才得到重视。微生物的腐蚀涉及石油、化工、建筑、电力、钢铁、机械、造船、航空、通讯、核能等多种民用和国防工业。据欧美等国调查,总腐蚀损失占国家总产值(GDP)的2-4.2%,而生物腐蚀占总腐蚀的10-20%.保守估计,总腐蚀率按3%估算,2006年我国总产值3.93万亿元为例,每年生物腐蚀损失达117-235亿元,还不计因腐蚀造成停产、物料流失、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及灾难事故等所造成的损失,足见研究微生物腐蚀与控制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气环境微生物腐蚀防护

  霉菌最易在湿润大气下滋生,让材料和制品受到霉菌分解破坏。二次世界大战东南亚战场,美军因通讯设备受亚热带气候下霉菌侵蚀造成断路,讯息中断导致整团部队受到伤害,也促使微生物研究所于1955年开始建立霉腐微生物科研组。吕老师在上海试验站参加南方电器材料上生长霉菌的分离、鉴定、材料耐霉试验,及有关杀菌剂合成和筛选等研究,直到1956年底准备出国学习离站回微生物所。霉腐研究没有停止,在与齐祖同、林应锐、钟耀明等积极参与下对霉菌腐蚀检别、分类、杀菌剂合成上做了大量工作,发表有关论文7篇。其中“优良的油漆防霉剂CM32”获工业产品二等奖;军用光学仪器防霉研究获1978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1957年,吕老师得到留学德国的机会,为此他学习了一年德语。上世纪50年代出国审查是很严格的,共40多人经单位初审上报,最后只去了12个人。吕老师与其他出国留学人员深知在当时国内正经历热火朝天生产大跃进,紧接着是经济困难时期,大家感到自己身负党和人民期望的沉重,争分夺秒努力学习,通过在德国Ernst-Mortz-Arndt大学微生物所完成高分子聚合物(PVC,PVA)分子量和微生物降解关系的研究,发表论文两篇。并短期到德国其他研究所参观学习。为期三年留学经历让吕老师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扎实。

  一生致力于微生物腐蚀研究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及海洋开发的发展,对防治腐蚀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到上世纪60年代初霉腐组扩大成三个课题组。霉腐课题小组主要从事大气环境下电工器材等霉菌侵蚀的防止,由齐祖同负责;杀霉药剂合成组由林应锐负责;微生物腐蚀和控制课题组研究土壤、水环境中材料及其构件的腐蚀由吕老师负责,从此全面收集国际文献,扩大主要腐蚀菌研究,修改菌分析规程,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招收研究生,为部门培训生物、腐蚀防护人才。主动接收全国性协作项目或国家重点工程的生物腐蚀研究项目。到1978年该组命名为微生物腐蚀和控制研究中心课题组。由于文革的干扰,其他课题组因人员变动已不再以组形式存在。


1989年在西德某实验室

  在吕老师的记忆中,援助毛里塔尼亚供水工程腐蚀调查,是一件非常令研究组骄傲的成果。

  地处西非的毛里塔尼亚西濒大西洋,沙漠地带为主,水奇缺。他们的水是海水淡化,很贵,前苏联支援毛里塔尼亚,我国援助的供水工程供应整个首都努瓦克肖特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是法国、前苏联激烈竞争的工程,其意义在非洲仅次于坦桑铁路。工程1975年完工交毛里塔尼亚使用后,不到一年即出现地下井泵断轴、涌沙、红水事故,严重影响安全稳定持久供水。中央对此十分重视,国务院有关部委曾于1975年组成工作组赴毛里塔尼亚调查,未取得明确结果。同年12月又由国家计委地质总局直接领导,国家建委、外经部部长方毅积极支持委派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吕老师进行现场考察、采样分析。通过腐蚀部位、形态、程度、产物、环境因素等调查,腐蚀微生物类型、数量、分布、生态因子、水化学组成测定,腐蚀产物光谱、物相、X-光衍射等热化学组成和电子探针分析,最后确定井泵泵轴腐蚀破坏除水质、井斜机械因素外,主要是单孢铁细菌和普通脱硫孤菌引起和催化的电化腐蚀过程所致。并针对性提出防护措施,其中包括1.更换井泵主要部件-转动轴、扬水管、滤网采用耐蚀不锈钢代替。2.采用防腐涂层或水泥加固井壁、平行输水管水泥衬里。3.井水用氯消毒杀菌处理。4.新打井,重质量防止井斜。采取了以上措施后,运转到1998年,20多年来再未出现问题,按时撤回专家组。这一成果不仅避免了经济上带来的重大损失,更重要的是争取了援外工程的声誉,起到一定作用。

  像毛里塔尼亚这样的腐蚀调查项目,吕老师做得非常多,像青岛市给水管道的结垢原因和防治措施研究、长江三峡水电站工程上游(宜昌-重庆)的腐蚀微生物调查、金属材料及舰艇在海水中的微生物腐蚀调查等等。

  工业水系统中微生物腐蚀和控制

  伴随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采油、石油炼制、化工化肥、电力、冶金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微生物污损腐蚀问题大量出现,损失惨重。一个大型石油炼制及进口大化工化肥厂停产一天损失可达数百万。为此吕老师在企业配合下深入开垦主要污损腐蚀微生物类型、水质热换器腐蚀特征等调查,筛选杀菌灭藻药剂,配合其他水稳剂经过小试、中试和生产性试验提出控制方案,在东方红炼油厂协作下,采用高效、低毒经济的季胺盐(LDBC)杀菌灭藻剂,以高、低剂量结合冲击瞬间投加工艺获得成功。1980年由化工部主持召开鉴定会及全国推广应用会。该成果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在十大炼油厂、五大化肥厂、十三家化工厂及五大油田推广应用。

  热电厂除盐水系统中微生物污损危害研究在北京热电厂协作下调查污损菌组成、分布、消长规律,筛选出速效去污损、无残毒不受高pH及含气等干扰的杀菌剂二氧化氯代替氯气杀菌,首先国内建立二氧化氯生产装置,经一系列试验,获得杀菌率比氯提高90-99%,有效控制除盐水系统微生物危害。

  吕老师做了许多类似以上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微生物污损腐蚀的项目,如北京有机化工厂等。

  土壤环境中微生物腐蚀和控制

  土壤环境中材料构件的微生物腐蚀研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从国家建立全国土壤腐蚀试验网站开始启动,虽文革期间曾受干扰,这十年间曾进行的工作有大庆、克拉玛依油田输油管道微生物腐蚀调查,在存在微生物腐蚀的土壤中阴极保护作用的研究,地下铁道用抗菌防水层研究。1982年后全国土壤腐蚀网站又开始恢复,列为科委重点科研项目,吕老师负责的微生物腐蚀研究中心课题组依据国内外经验修改了网站腐蚀微生物分析规程,对代表全国十多种土壤的14个埋藏点试验期长达近30年,金属非金属试件进行了六种腐蚀菌数量分布、腐蚀产物、试件腐蚀特征的分析、观察,结合土壤物化情况作出埋件的菌腐蚀性判断,14个试验站中存在微生物腐蚀占78%,总结出以腐蚀菌量分布比值,结合腐蚀产物,腐蚀形貌特征来诊断构件微生物腐蚀性新诊断方法,比之国际传统采用的腐蚀菌(SRB)存在、腐蚀产物、腐蚀形貌判断方法更科学。此外,我国试件种类所积累腐蚀菌类型也比国际以往试验丰富,因此微生物所发现的随季节变化在土壤中产生的由SRB和SOB交替腐蚀也未见报导。

  除自身带课题做研究,吕老师还参与培养基层腐蚀防护人员,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20多年的时间,吕老师参加了在北京、南京、广州、大庆、兰州、青岛等地开办的培训班,培养数以千计生物腐蚀防护技术人员,他们为我国大型企业建立起生物腐蚀防护检测、控制科研小组和研究室,填补了大型企业生物污损腐蚀危害检测和控制的空白。


上世纪90年代在三峡水电站收集腐蚀数据

  人物简介

  吕人豪,浙江东阳人。研究员。195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1958年赴民主德国格莱夫斯瓦尔特大学学习。1960年底回国。1988年赴联邦德国康斯坦兹大学合作研究厌氧腐蚀菌。1989年回国,仍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第一届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和名誉理事,海水、工业水、生物腐蚀与防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土壤腐蚀与防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水及土壤中腐蚀微生物及其控制。用季胺盐控制循环水杀菌除藻成果在全国石油炼制、采油、化工、化肥等多种工业部门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1980年以后得奖成果“应用季胺盐控制工业水杀菌除藻”获1982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全国土壤腐蚀网站微生物腐蚀研究”获198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材料在土壤腐蚀数据积累及腐蚀防护研究”获1992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七十多篇,1992年获国务院“发展国家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声明: 本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贾静焕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82387968
邮箱:ecorr_org@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