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钢铁学院腐蚀专业的筹建与发
2015-11-09 14:36:35 作者:李玲珊 来源:中国腐蚀与防护网 分享至:

    听说胡茂圃老师退休后,喜欢旅游, 在家常常用电脑看各种信息,喜欢看小说, 尤其是英文原版。经过几次电话联系,记者终于见到了胡老师本人。就像电话中洪亮声音反映出的那样,胡老师虽然已杖国之年,身体偏瘦,但精神状态非常好。他家中摆设简单、整洁,茶几表面是透明的玻璃, 可以看到茶几中层陈放的小学课本,茶几上放着为招待记者准备的茶水。胡老师对这次采访很重视,特意与记者约好在家中安静时间段进行采访。他坐在茶几旁的沙发上,仔细地回忆, 将北京钢铁学院筹建腐蚀专业的故事慢慢地娓娓道来。

 

    腐蚀专业的筹建

 

    说起腐蚀专业的筹建,胡老师眼中满是自豪,他说:“腐蚀专业的筹建离不开当时北京钢铁学院老院长张文奇的大力支持。”张文奇院长是我国腐蚀与防护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将毕生的精力都投放在开拓与发展中国的腐蚀与防护科学技术事业上。胡老师非常感谢校领导和系领导的信任,任命他为腐蚀专业筹备小组的负责人。谈到张院长时, 胡老师的眼中充满了敬意,他说:“上世纪40 年代,张院长在英国深造,主要研究高强度铝合金的强化理论和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机理,他是中国第一位系统从事材料腐蚀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就一直在为筹建腐蚀专业做准备,他一生为我国腐蚀与防护科学技术事业做了很多工作。”

 

    胡老师是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简称物化系)1963 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是肖纪美教授,论文题目是“合金的电子数与腐蚀性能的关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张文奇院长一直想要创建腐蚀专业,先是带着自己的研究生搞相关的研究, 后来将筹建腐蚀专业的事委托给了物化系。虽有肖纪美教授和张文奇院长任教这样的优势,但当时国内的腐蚀相关研究基础过于薄弱,要组建国内之前没有过的腐蚀专业,困难重重。雪上加霜的是,很快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筹建腐蚀专业的事情就被打断了。筹建新的专业,须要得到国务院的认证,进入专业目录才可以。这件事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有了转机,当时复课,建立新的教学体系。胡老师说:“国务院开始研究专业目录,讨论专业设置,当时张文奇院长是国务院学位委员,面对应在国内对设置腐蚀专业的呼声,张院长认为这是一个机遇,并长立志发展壮大腐蚀学科。” 借此“东风”,1973 年北京钢铁学院开始从各系抽调教师,组建了教研组。其中就包括,胡老师从物化系被抽调出来,多年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教学的于福洲老师从金属学系被抽调出来。

 

    腐蚀专业筹建前期的调研

 

    胡老师说:“当时处于文革后期,依旧是工宣队领导系里的一切。工宣队的付师傅带领我和于福洲老师开始了调查研究工作。”他们三人调研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调查研究腐蚀专业在我国有多大的需求,以及腐蚀学科对基础经济贡献的反映, 从迎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思考如何建立腐蚀专业。调研的地点有上海、武汉等地。据胡老师回忆,当时国内没有腐蚀专业本科,只是开设一门腐蚀相关课程,有的科研院所有自己的腐蚀科研小组。去上海调研的时候,腐蚀调研小组一行人去了钢铁三厂、五厂、钢研所、有色所、船舶所、上海工学院、复旦大学等单位,他们深入生产第一线,希望各科研院所和生产结合起来,对国民经济的需求、人才的需求、以及腐蚀现状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的时候,住宿条件比较艰苦, 住的是小旅馆,睡的是大通铺,胡老师谈到这里时,笑着说:“你可能想象不到那个年代的小旅馆是什么样子……枕巾正反面都是黑色的。”在他满脸的笑容中,记者看到的是乐观与从容,这位老人正是那个年代为了将任务完成得更好付出努力与艰辛却不去计较自身得失的一个缩影。他表示很欣慰,在当时那样的条件下,到全国各地成功地开展了调查研究。他说,这次调研并没有结束,针对国民经济发展对腐蚀科学研究的需求调研,之后一直都在进行。
 



1989年腐蚀专业教师在平谷合影


   
2002年北京科技大学50年校庆时和老同学们的合影(第一排右四为胡茂圃老师

 

    腐蚀专业的软硬件建设及课程设置

 

    筹建腐蚀专业的时候,理化系恰好有一个新设的有色金属专业停办,该专业的老师被划分到了腐蚀专业;另外,从校外调来了一些相关人才;还从其他实验室抽调过来一些实验员。胡老师说:“文革期间, 学校情况比较破败,设备年久失修,多年未添置新的设备,学校经费少,没有多少教学用房,腐蚀专业的实验室难以落实。

 

    当时,校领导出面协调,从不同的楼分别挤出一间一间的实验室。那个时候的人, 都是很无私的,大家都是在努力完成任务。”

 

    在经过一系列努力之后,根据腐蚀专业专业目录,开始筹备招生。虽然条件有限,但腐蚀专业的软硬件建设也基本完成。1975 年正式开始招生工作,第一批入学的是1976 届的工农兵学员,这些工农兵学员经推荐审核入学。当时,教学上采用的是开门办学,现场教学,胡老师随后带领负责基础课的年轻教师现场编写教材,到厂子去,结合生产进行教学。老师们带领学员到工厂学习,拜工人为师。据胡老师回忆, 学员的第一个学年,他就带领学员们去了上钢十厂电镀马口铁生产线车间,在这个马口铁镀锡的车间,学员们能学到的腐蚀相关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之后的1977 届、1978 届的招生和教学,腐蚀专业取得了质的飞跃,值此之际,全国公开招生,竞争十分激烈,而名额有限,只招一个班,大约三十多个名额。事实说明,当时这批学生基础好,求知欲强烈,想要改变现状, 学习动力更足。

 

    胡老师讲,腐蚀作为学科,是一个边缘学科,是由金属学与物理化学两个学科发展起来的,甚至与生物等很多学科都有关系,所研究的材料种类众多,材料所处的环境介质更是复杂。腐蚀学科包罗万象, 在筹建腐蚀专业的时候,结合本校人员来源和本身能力,将重点侧重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为了使学生毕业后满足对口岗位的需求,腐蚀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向中国腐蚀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需要,需要考虑到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基础、专业基础等情况。当时,腐蚀专业的教学如何开展,很有难度。

 

    新建立的腐蚀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没有很多的借鉴。当时,腐蚀专业的学时约为七百多学时,主要分三大块内容:一是基础课,二是技术基础课,三是专业课。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们开设了无机化学、普通物理等课程;针对腐蚀专业,还新开设了几门课程,包括腐蚀电化学、金属腐蚀学、金属腐蚀研究方法、金属保护学等专业课。其中,腐蚀电化学这门课程的教材是胡老师主编的,胡老师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和国内外资料主编了《腐蚀电化学》一书,该书被列入教材目录,首先由胡老师负责主讲这门课程。“腐蚀电化学”属于技术基础课,这本教材的编写,可以说是国内首创。
 



胡茂圃老师主编的教材——《腐蚀电化学》
 

    胡老师讲,当时腐蚀专业沿袭了北京钢铁学院的做法,在第一学年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实习,当时称之为“认识实习”。他回忆,当时1977 届学生刚入学不久,胡老师和一些老师就带队组织学生去了上海金山石油化工总厂进行认识实习。教学上, 腐蚀专业设置了答疑课,胡老师都是亲力亲为,亲自去为学生们解答问题。胡老师除了专业的筹建、教学,还同时担任行政工作,他说:“当时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腐蚀学科的发展壮大

 

    胡老师说:“张文奇院长自1960 年参与国家科委腐蚀和防护组工作就一直积极活跃在腐蚀领域。当时,国内腐蚀界就有呼声想要建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到1979 年7 月,中国科协做出了正式批复, 同意成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1979 年11 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宣告成立。”肖纪美教授和张文奇院长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的筹备人之一。1981 年,中国科协批复同意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挂靠在北京钢铁学院。当时有领导提议让胡老师在学会挂职,胡老师推荐了朱日彰老师。他说:“朱日彰老师更适合在学会任职。他为腐蚀专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腐蚀中心为海军培训时培训班的合影(第一排右一为胡茂圃老师)
 

    1982 年底,胡老师去加拿大进修了两年,1985 年初回国。他回忆,当时张文奇院长向国家科委和冶金工业部等有关领导建议在中国成立腐蚀与防护中心,在张院长的带领下,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争取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政府的联合资助,在北京科技大学建造了3500m2 的腐蚀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成立了“北京腐蚀与防护科技培训与咨询中心”, 选派教师到国外着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培训,邀请国外知名专家讲学,举办各类培训班。值此之际,胡老师受到了校领导和院领导的器重,被委以重任,出任腐蚀中心主任和腐蚀工程系主任。北京科技大学的腐蚀专业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先后设立了硕士点和博士点。其中,博士点是国内高等院校设置的第一个腐蚀专业的博士点。当时,胡老师刚刚升任为副教授不久。从整体来看,腐蚀专业的教授人数不够,张文奇院长挂帅,从材料系、物化系、金属学系聘请了一些教授担任或兼任学科带头人,腐蚀专业的队伍越来越大。
 


 


在加拿大进修时在实验室同合作伙伴的合影(右为胡茂圃老师)

 

 

    1989 年,胡老师接到通知,被派往英国负责引进表面分析仪。他辞去了腐蚀中心主任和腐蚀工程系主任的职务,也从此淡出了腐蚀圈。1993 年底回国,出任北京科技大学外事处处长。谈到此次外派出国和淡出腐蚀圈,胡老师表示很遗憾。他说: “虽然我之前十几年投身于腐蚀专业的建立和发展事业,后因出现某些状况,未能继续在腐蚀领域多做一些事情,我对腐蚀学科还是十分热爱的。”

 

    现在,腐蚀与防护已经发展成为北京科技大学的优势学科领域,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已经成为中国腐蚀与防护领域培养科技人才、从事科学研究的核心单位之一,也是国际上知名的腐蚀与防护中心之一。对于腐蚀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胡老师感到很欣喜,也为自己曾为北京科技大学腐蚀学科的筹建与发展做过一些工作而自豪。

 

声明: 本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班英飞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62313558-801
邮箱:ecorr_org@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