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202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
2024-06-26 15:50:55 作者:材料人 来源:Quantum Frontiers 分享至:

 

 

6月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薛其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薛其坤,生于1963年,山东蒙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凝聚态物理与量子物理学家。他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学、分子束外延、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薛院士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二项、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陈嘉庚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菲列兹﹒伦敦纪念奖和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高奖巴克利奖等奖励与荣誉。

 

《Quantum Frontiers》期刊主编薛其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编辑部在得知此喜讯的第一时间向薛院士表示祝贺,并对他进行了专访。

 

01

从沂蒙山区走向世界,坚守初心,探索量子前沿

 

《Quantum Frontiers》薛主编,您好!我是《Quantum Frontiers》编辑部的刘诗彤,首先祝贺您获得2023年度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薛主编:非常感谢!得到这个奖励让我深受鼓舞。这个奖励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科研团队,属于所有爱国奉献、努力拼搏的科技工作者。

 

《Quantum Frontiers》您是到目前为止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年轻的得主,您有什么感想?

 

主编我感到非常荣幸能获得这样一个奖励,因为以往的获奖者都是我很崇敬的老一辈科学家。我出生、成长于沂蒙山区,于1980年进入大学,是77年恢复高考后千千万万年轻一代科学家中的一员。我的学业和学术生涯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基本上是完全同步的。改革开放让我有机会去国外学习国际上最先进的实验技术,从事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回国以后,国家经济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好时期,国家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对人才的支持都很大,使我可以建立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实验室。

 

我经常说自己是个幸运儿,赶上了中国教育、科技,包括人才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属于最幸福的一代。我们这代科学家在我们国家快速发展的滚滚洪流下不断的成长。我今天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应该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感谢国家给我提供的一个很好的舞台。

 

《Quantum Frontiers》您是有名的“7-11”科学家,请问是什么驱使着您长期坚持如此勤奋地从事科研工作?

 

薛主编:第一、我通过很多年在国内外学习的亲身的感受,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自己家园的美好,为我们国家的进步做点贡献。作为一个科学家,一定要有为我们国家的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努力贡献的担当和责任。我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和在工作中常常以这个作为自己一种座右铭,使我不断朝前奋斗,希望在国际上能把我们中国最精彩的东西呈现出来。

 

第二,我对科学研究这种强大的兴趣,特别是对探索未知,发现一个全新的科学规律,或者实现一个科学突破的热情,也是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好奇心。在基础研究中实现一个全新科学规律的发现,对于科学家来讲,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Quantum Frontiers》您的团队能不断取得重要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的秘诀是什么?

 

薛主编:首先,在国际学术这个大潮中,一定要把握住世界科学前沿的主流发展方向,找到最关键的科学问题,这是考验一个杰出科学家,考验一个具有重要成就的科学家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再就是要有独特的研究方法或实验技术,我们发展出的分子束外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超高真空互联系统,是量子材料在原子尺度上可控制备和表征方面的强大实验技术,这是我们取得几项重大科学突破的关键。现在,国际上很多团队都采用了我们发展的这种技术。

 

还有就是我们团队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勤奋工作,力争为国家基础研究上取得一些科研突破,不断努力的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这20多年来,我们始终如一日,快乐地、积极地在每一个可能的方向上穷尽我们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实现尽可能大的科研突破。

 

《Quantum Frontiers》请问您接下来的科研目标是什么?

 

薛主编:第一个就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方面。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目前观测温度还是很低的,要走向实用化,或者看到更有意思的现象的话,一定要提高其工作温度。如何提高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现的温度,以及利用高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能实现什么应用是我们目前探索的一个方向。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及相关量子态在拓扑量子计算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大家都知道量子计算非常重要,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及其相关的量子态可以构筑拓扑量子计算机,有可能克服量子计算研究遇到的关键问题,即量子纠错问题。

 

第二个就是高温超导方面。1986年发现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接近小40年了,世界上还没有发现新的一个在常压下超导转变温度超过77K的超导体。而且我们对铜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的机理,就是为什么这么高的温度下,它会有超导现象,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这个团队也有一些非常创新的想法,希望能够发现新的常压下在77K液氮温区以上的高温超导体系。另外争取在解决高温超导机理上做出我们的贡献。

 

02

中国量子科技的成就与未来革命

 

《Quantum Frontiers》请问您对我国量子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有何评价?

 

薛主编:近年来,我国在量子科技的基础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除了我们团队所取得的以外,我觉得一是铁基高温超导的研究:这个成果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就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物理所的赵忠贤院士。超导是一个典型的宏观量子现象,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取得的成果是对世界上量子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

 

另一个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牵头的,关于量子密钥分发等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突破,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这两个领域,我们中国不管在人才的质量,还是研究的水平方面,都应该在世界的第一梯队里头,应该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

 

《Quantum Frontiers》您对量子科技未来的发展有何期待?

 

薛主编:大家都知道以量子计算为代表的量子信息科技有可能推动新一次技术革命,这次革命不一定比信息技术革命的意义小,当然实现的难度也很大。我对我们国家量子科技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因为我们不管在量子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量子技术的应用方面,在国际上都做出了很好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实力。我觉得比起上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我们中国在未来量子信息科技革命中的主导性和贡献度方面都会极大增强,成为世界上量子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

 

国家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才的积累、技术的积累、各方面的积累都达到了这么一个条件以后,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我们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个地位:在量子科技方面可以和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一起发力,推动一次技术革命。我觉得这是历史上很少见的这么一个领域或者一个时期,是一个我们应该抓住的机会。

 

 

03

创办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代表中国的声音

 

《Quantum Frontiers》您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研究生投稿中国的科技期刊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薛主编:最近几年,我们国产学术期刊的发展越来越好。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水平、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产期刊上。像我的研究团队在界面高温超导、内禀磁性拓扑绝缘体等方面的几篇代表性论文,就发表在国内的期刊上,都获得了很大的学术影响。所以真正重要的论文,是不会因为发表在国内期刊就被埋没的。当然了,由于现有的评价体系,选择在国际“高影响”期刊发表论文确实更有利于青年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的成果快速获得承认。但如果是很好的结果,但由于各种原因在“高影响”期刊的投稿上不顺利,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那我建议可以考虑在已经有较好声誉的国内期刊发表。
《Quantum Frontiers》作为《Quantum Frontiers》的主编,您对我们期刊未来发展有什么寄语?

 

薛主编:《Quantum Frontiers》是2022年底创刊,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期刊吸收了不少优秀的研究论文,并且成功举办了两次以期刊命名的国际学术会议。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和创新。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办好我们国家自己的学术期刊不仅能展示我国的科研实力,还能提升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因此,我们对《Quantum Frontiers》的目标设定非常高。我希望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强大,通过大家的努力,《Quantum Frontiers》能成为全球科学家在量子科学领域的重要发文平台。我们创办《Quantum Frontiers》的使命在于:我们需要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来代表中国的声音。

 

我希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能够承担更多责任,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到办刊事业中,为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贡献力量。期待《Quantum Frontiers》越办越好,助力我国量子科学研究的进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