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 典型腐蚀失效案例分析
2018-06-07 16:40:04 作者:侯保荣等来源:

    5.1.8.1 给水系统的腐蚀案例


    1)引滦入津水源干管腐蚀调查及评价


    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修建的两条水源管线,一条从宜兴埠水源厂至红桥水厂,直径2500 mm、管壁厚20 mm、长10.67 km;另一条至新开河水厂,直径1800 mm、管壁厚18 mm、长2.7 km。实施时只靠“三油二布”石油沥青防腐。如今管道沿线地理环境日益恶化,沿河敷设地段的水位较高,而穿过市区的部分管道又有多条其他管线伴行,导致沿线多处被占压及被杂散电流干扰,另外管道管径属超大规格,难于维修,这些因素使管道防腐层严重老化。


    城市大量排污、堆积废物和垃圾,使土壤和河流严重污染,测得地表水和河流水的pH为5.5~6.0,呈弱酸性,由于酸性增加,加速了管道腐蚀;地下的黑褐土、淤泥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重了细菌腐蚀;测得土壤电阻率在4~10 Ψ?m,表明土壤含水、含盐高,导电性好,属强或特强腐蚀等级,另外市区内杂散电流的排放更加快了管道腐蚀。


    在14 km管线检测中,发现有明显破损点26处,绝缘电阻值大部分在1~2 kΨ?m2,属差和劣级;防腐层的“三油二布”石油沥青玻璃布,厚度平均4 mm,普通级,且补口处涂层厚薄不均,被硌破的现象更为突出。从外观和粘接力检查看,管道接近地面方向的部位要好于中、下部,管顶涂层仍保留粘接力,老化程度较轻,而管道中、下部沥青失泽、龟裂、变脆,与管体附着力很差,用钢丝刷就能使沥青渣脱落,可见老化程度十分严重,已无防护作用。尤其是各阀门井内的管道设施,长年浸在水中,防腐层极差,已无粘接力,阀门、放空管及法兰已全部裸露。


    涂层破损部位有黑色疏松状锈层,管壁平均减厚0.5 mm,但在位于管中部焊缝附近处发现有一个直径15 mm,深度为7 mm的大蚀坑,如按年腐蚀深度计算则为0.4 mm/a,蚀深接近壁厚的1/2,对管道安全运行会造成极大的隐患。因为按电化学腐蚀理论分析,穿孔速度会越来越快,可能造成大面积多处爆发性腐蚀泄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大量调研表明,埋地管道的均匀腐蚀可以忽略,但局部腐蚀如点蚀、坑蚀和破裂必须特别重视,尤其是大口径管道,上部富氧,下部贫氧,形成氧浓差电池,下部氧少为阳极受到腐蚀,上部氧多为阴极受到保护。涂层的老化程度和管体的腐蚀情况都说明了管道上部腐蚀轻,而下部腐蚀严重。蚀坑和穿孔部位有80%~90% 都集中在管道中下部或底部,由于该部位锈层膨胀使防腐层脱离管体而失去防腐层的隔离作用。又因下半部在吊装、拖拉时损伤率最大,焊缝补口时现场施工难度大,很难保证质量,这些人为因素加之下半部环境腐蚀严重,加重了管体的腐蚀,对供水造成极大的威胁和隐患。


    针对上述腐蚀问题,若重建一条复线大约要几亿投资;若重修防腐层,因管径太大,有的埋深4~5 m,有的管道被占压,重修困难太大。追加阴极保护的投资是重建复线的几百分之一,是经济有效的解决办法。可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对阀井内管道和裸露的设施搞好涂层,以减少电流消耗。


    阴极保护技术思路:根据两条管道的走向和地质及工况条件,运用新型阴极保护专利技术和工程经验进行设计,制定技术方案,提出设计指标。推荐以深井阳极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为主,设立60 m的中深井4座,100 m的深井2座,阴极保护站3处;安装整流器7台、测试桩15个、均压线和跨接线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