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引发的大国忧思:砸向科研的万亿经费都去了哪儿?
2018-04-24 10:30:16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航空制造网 分享至:

1.jpg

 

    诚然 ,资本不愿意投入芯片研发,是这个产业的问题之一。


    但这并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即便是在美国,华尔街也不再向芯片企业投去青眼或真金白银,资本被互联网公司吸走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另一方面,官方扶持所带来的补贴,确实催生了“申请课题”的动力,可最终都难以转化成产品。科研经费的低效运转,似乎才是症结所在。


    01


    中兴给了全民一剂强力醒脑丸。


    在中国科技成果“井喷”的时代,民间从没像此刻如此清醒感知“无芯之痛”,意识到国产自主化的道阻且艰,明白“赶英超美”言之过早,毫无疑问,这肯定是认知上一大进步。


    不过,动员令是好事,抖机灵可就不是了。


    在中兴事件的舆论狂潮中,最谜的是矛头竟然指向了茅台、外卖、共享单车等社会大资本集聚的行业,诸如:


    “端一碗茅台反击英特尔”式的嘲讽


    “靠送外卖、共享单车我们赢不了中兴”式的尖锐


    “芯片工程师吐槽:共享单车烧钱几百个亿,尖端科技却鲜有投资”式的指责


    ……


    此消彼长,浮躁的资本都去炒模式创新,不在技术创新领域沉淀,乍一听有道理,但仔细琢磨,归因太简单。


    我们认为,与其争论外卖、单车和茅台们该不该为“缺芯少魂”背锅,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科技研发经费的低效和浪费。


    02


    芯片“业内人士”吐槽共享单车烧了几百亿,却“罕有机构”投资尖端科技,导致中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做不好。


    这里有必要纠正两个认知。


    第一,实际上,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早就砸下了血本,规模以万亿计。


    十三五规划期间,政府第一次以市场化投资的形式推动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基金),直接入股,国内半导体企业给予财政支持或协助购并国际大厂。


    股东们实力强大,包括中央财政、国开金融、亦庄国投、华芯投资、武岳峰等资方、还包括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子、中国电科等电子信息公司。


    这支国家队财力有多雄厚呢?就大基金公布的最新投资情况显示,基金运作包含两部分:


    一是大基金,初期规模 1200 亿元,截止 2017 年 6 月规模已达到 1387 亿元。现“二期”正在酝酿中,或达1500-2000亿元。


    二是地方资本,大基金撬动了地方政府层面的产业基金,截止至2017年6月,达 5145 亿元。


    大基金规模即将直逼一万亿元,且不论这还是10个月前的数据。截至2017年11月底,大基金已成为38家公司的主要股东,覆盖17家A股公司和两家港股公司。


    天价收购外卖的阿里,其实也没少参与半导体领域的事情。4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中国大陆唯一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消息一出网民哗然,实际上,在过去两年BAT布局AI时,阿里一直对AI芯片情有独钟。


1.jpg

阿里巴巴在过去两年里投资的芯片公司


2.jpg

    花费10亿人民币造芯片的小米,直白表示感谢政府


    不管是政府、民间资本还是外资,半导体在这两年得到的投资绝不是“严重不足”。


    第二,芯片是中美角力的目标,背后更多是国家意志,但资本流动却有一定的市场规律。


    摆在中国面前的,是与美国芯片三十年的差距,就算短时间内有大量资本注入,还是没能改变半导体基础产业弱势的现状。


    舆论大可以指责资本投向“红黄蓝”是没有道德底线,但民间资本流向外卖等这些给人民群众生活锦上添花的领域,本身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挟“国家名义”怪资本不投半导体,未免太不讲道理。


    首先,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与和他产业差别甚大,投资周期长,投资以后基本不用指望在短期内退出或者获得高利润回报。


    其次,半导体是高资本行业,试错成本极高。


    国家资本可以不计代价,但民间资本要考虑市场,顾虑明显更多。


    另外,半导体行业本应具有极高的集中度,但“广撒网”让中国产业分布碎片化。


    03


    科研投入不存在强度太弱的问题,也不存在资金缺少的问题,但是砸下巨额科研费用之后,技术创新却收效甚微。


    我们认为,真正的挡路石是科研经费的分配问题,是花钱体系有问题,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浪费。


    每年万亿的科研经费,都花到哪去呢?


    1. 开不完的会,出去玩的差


    在2016年,新京报、财经网甚至新华网都在关注一件事情:过去数年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在科技研发,60%用于开会。


3.png

 

    一开会,就可以报销差旅费、汽油费,甚至经常以因公出国、出差考察的名义,变相超预算,就算是清华、北大也不例外。


    而安徽工程大学还发现,科研经费被用来报销歌舞娱乐、足浴、物业费等与项目无关的费用,而且出国(境)批次和人员膨胀迅猛。


4.png

 

    2. 买不完的设备


5.png

 

    每年拨一笔经费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将团队里所有的笔记本、扫描仪、手机等等资源更新一遍,有时候一个导师手里有好几个课题,还能领到好几本最新的笔记本电脑,这不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吗?


    3. 包装概念攒项目,套取课题经费


    重大课题动辄上百上千万,资本的诱惑大过踏踏实实搞科研。


6.png

 

    说到包装,谁都不如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


    2002年8月,陈进从美国买来了10篇摩托罗拉的56800芯片,然后找来几个民工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再找浦东的一家公司将表面光滑的芯片打上“汉芯一号”字样,并加上汉芯的LOGO,接着通过层层关系,搞到了各种权威机构的证明材料,宣称是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DSP芯片。


    这是中国人多少年的梦啊!举国轰动之际,陈进一口气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甚至蒙骗国家总装备部申报了“武器装备技术创新项目”,前前后后没有一个机构发现问题,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


    这个史上最大的科研假项目后来被纽约时报揭露,令中国科学界蒙羞。


    另一方面,因为现行课题制度对诸多费用比如科研人员劳务费严苛限制,造成有些科研人员只能套取经费用于提高生活待遇。


    容易得到优先资助的,往往是在过去研究成果基础上的项目,一些非常有原创性、新颖的东西反而很难拿到资助,因为投入产出比很难估算。


    埋头写论文成为风气时,“学术不端”也成了风气。大量发表文章的压力导致不少人走捷径,抄袭、造假,造成中国论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时遭到很高的拒稿率。


    2017年4月20日,施普林格·自然一次性撤销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来自中国的107篇文章。这些文章被认为“涉嫌同行评审造假,也就是系统性有组织地学术造假”。


    这些课题不消说投入了多少科研经费,最终带来的不是技术创新的荣光,也没有给技术创新输送人才。


    这说明了什么?


    在抱怨报销制度不合理的同时,是不是也得问问,科研机构到底有没有做足研究?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中国腐蚀与防护网http://www.ecorr.org


责任编辑:王元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62313558-806
邮箱:
fsfhzy666@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