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大会暨关键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新材料测试评价技术高峰论坛在哈尔滨召开。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苗治民出席会议并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对联盟各项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
为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2017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立了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借此机会,我就新材料产业发展和测试评价体系建设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考虑和重点工作
新材料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与先导,是世界各国科技经济竞争的焦点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2016年12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小组成立以来,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 建立了部门统筹、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新材料产业工作环节众多,涉及多个部门。领导小组成立以来,23个成员单位从新材料产业发展全局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了良好的协同联动机制。利用年度工作手册的工作模式,强化各方面规划、计划、资金、项目统筹衔接,有效避免了互不通气、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增加了部门间工作协同性、政策配套性和措施的有效性。
2 开展了类型各异、功能互补的载体建设
为解决新材料生产应用衔接空缺,启动了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由龙头用户单位和材料生产企业联合,构建新材料与终端产品同步设计、系统验证的工作机制,通过“一个平台解决一系列材料生产应用问题”。2017年,已经启动了航空材料、核能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2018年还将启动汽车轻量化材料、集成电路材料、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材料等重大应用领域的平台建设工作。为解决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分散、测试设备忙闲不均、测试结果无法互认等问题,按“主中心、行业中心、区域中心”推进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相关中心已经陆续落地,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为解决新材料“信息孤岛”,启动了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产业资源交流互通,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为解决数据积累与优化、共性技术产出和应用等问题,还开展了新材料参数库平台、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建设。
3 聚焦了推广应用、市场培育这一关键环节
把促进新材料推广应用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建立了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并启动试点,利用保险等市场化手段解决“好材不敢用”问题。依托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等专项,加大了重点新材料产品的生产应用支持力度,加快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积极组织重点企业与行业协会,在民机铝材、新能源汽车用永磁材料等领域建立上下游合作机制,打破不同行业壁垒,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和高效应用。高度重视新材料军民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碳纤维、高强钢等军民共用新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4 夯实了统计标准、引导目录等行业管理基础
制定了《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国家标准,科学界定新材料发展阶段,为实现分类施策、精准支持奠定基础。突出抓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发布了《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开展了重点新材料企业、产品、集聚区目录编制,统筹配置资金、项目、政策等产业资源。修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中新材料部分内容,进一步明确新材料产业边界与范围,开展了新材料产业统计监测摸底。
二、测试评价工作是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测试评价贯穿新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制备、应用服役全过程,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材料的价值是在使用中体现出来的,而测试评价则是衡量材料性能、使用效果和真正价值的关键手段。对任何一种新材料而言,如果没有足够的、有说服力的测试评价数据支持,产品的推广应用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提高材料性能质量,支撑先进制造业转型,服务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材料测试评价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加强测试评价工作,有助于解决“测不准、不会测”等难题,系统提升行业技术服务水平
由于发展规律不同,材料开发应用周期与下游产品发展周期存在较大差异,测试评价是衔接上下游需求、加速新材料应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测试评价方法往往从单一指标出发,关注材料自身性能,随着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下游领域集成性、交叉性不断提高,“测不准”的问题时有发生,难以满足综合性能测试、服役环境评价等需求。另一方面,新材料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石墨烯等一些前沿领域测试评价方法、设备与传统材料差异巨大,“不会测”的现象日益突出。例如,我国发展多晶硅的初期,基本没有测量方法,很多微量元素都测不出来,随着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物理法、改良西门子法等新兴生产工艺不断涌现,测试手段无法跟上就会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区分,一些低端产能随之无序扩张。因此,新材料的发展过程中,测试手段必须紧紧跟上。加强测试评价工作,就是要擦亮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眼睛”,优化物理化学性能、组织结构特征等传统测试技术,完善新材料的服役性能、应用评价、寿命预测等方面测试评价方法、装备和手段,提升测试评价效率、准确性和服务水平。
2 加强测试评价工作,有助于整合测试资源,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
检验检测行业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据相关统计,近年来全球检测行业均保持了15%左右的快速增长。最近几年来,在倡导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引导下,国内新材料测试服务行业把握住了难得机遇,一大批测试评价机构快速成长,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但总体上,国内测试机构仍以小、散、弱为特征,技术服务能力不强。例如,材料领域取得CNAS实验室认可的检测机构就超过1600家,多数只具备单一测试能力,尚未形成协同互补的网络体系。我国碳纤维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基本都是在各种机构里测几个数据,就声称自己的产品达到了国际水平。各个机构测试的指标都不尽相同,彼此也难以相互认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最后将碳纤维行业测试评价统一拿到一个检测机构,才知道谁好谁坏。为此,有必要通过建立联盟、搭建平台等方式,将原本分散在不同行业、区域和主体中的测试评价仪器设备资源高效整合共享,解决测试设备重复投入,先进仪器设备盲闲不均,测试机构竞争多而合作少等问题。在这方面,联盟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利用信息共享库帮北京化工大学、 中船12所、上海华谊、电子五所等多家单位的测试需求实现了快速对接,取得了良好成效。
3 加强测试评价工作,有助于推动数据积累共享,支撑新材料开发应用模式
创新测试评价是一个与数据密切相关的工作。测试评价单位在服务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但在前期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单位对测试评价数据重视不够,管理不规范,数据可溯性、对比性不强。各单位之间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大多只是局限在内部使用,难以实现交互共享,大量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数据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数据金矿”未能充分开发。近几年,世界各国纷纷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新材料开发应用。如,美国2011 年启动的“材料基因组计划”,目标是将新材料开发周期缩短一半、成本降低一半;欧盟的“加速冶金学”计划也是要将合金研发周期由5年以上缩短至1年以内。这些“颠覆性”的模式,本质上是积累海量的数据并加以利用。目前,中国版的“材料基因组计划”正在紧密推进,测试评价工作也必须迎头赶上。必须在新材料测试评价领域,建立规范的数据收集、整理、共享、挖掘机制,为我国新材料产业追赶超越提供保障。
4 加强测试评价工作,有助于培育一批龙头测试机构,形成权威的第三方服务能力。
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型综合性测试机构基本上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瑞士通标(SGS)、法国必维(BV)、德国莱茵(TUV)、英国天祥(Intertek)、美国保险商试验所(UL)等均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在全球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国内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在国际上具备较强影响力的第三方机构。联盟曾经做过统计,国内现有测试机构约1万6千家,平均从业人数不足30人,82%以上的测试评价机构仅在省内提供服务,提供全国性服务的机构数量偏少,国际化发展的机构几乎没有。我国的新材料产业要进入世界发展前列,不仅需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而且需要有一批形成自主品牌、能走上国际舞台的测试服务机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占领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高地。我们加强测试评价工作,就是要扶持一批龙头测试机构,形成健全的、市场化的第三方测试评价体系。
三、关于新材料测试评价工作总体思路和平台建设安排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要强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特别是明确了测试评价工作的相关部署。总的思路是:以国家战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组织重点新材料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和计量测试技术机构建立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采取市场化机制整合完善现有测试评价资源构建国家新材料产业测试评价平台;发挥联盟和平台两方面作用,联合新材料产业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完善我国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联盟、一个平台、一套体系”。一些省份最近也正在推进地方新材料测试评价工作,总体上也可以参照这个思路来开展。
在上述安排中,平台建设是当前一段时间新材料测试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测试评价平台区别于联盟等相对松散的组织形式,是采取独立法人运作的实体化机构,是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的重要载体。具体建设上,将按照主中心、行业中心、区域中心等3类中心来统筹推进。
主中心是平台的核心部分,是整个平台的中央处理器(CPU),承担着平台的业务、数据等调度统筹,并负责开展共性测试评价技术、方法开发,以及大型共性测试评价设施的建设等工作。2017年,通过公开招标,明确了主中心的建设任务由北京有色院的国合通测公司承担。下一步,主中心要充分发挥作用,联合相关行业中心和区域中心,在整合已有资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测试评价条件,积极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搭建测试评价服务体系和网络。
行业中心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建设,是该行业内权威的测试评价机构,主要承担所属行业新材料测试评价技术开发和对外服务职能。按照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相关重点产品目录,每个重点行业只会建设1个,每个中心都要针对所属行业特定新材料品种,完善专用测试能力,形成符合行业特点和下游需求的测试评价条件。2017年,钢铁新材料中心、电子材料中心已经启动,2018年还将布局稀土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中心。到2020年,我们将在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布局行业中心,不仅满足“十三五”期间重点新材料产品测试评价需求,还将为下一步材料更新换代提供测试评价服务保障。
区域中心主要是解决区域内新材料测试评价问题,服务于该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总体布局中,中央财政资金将优先支持新材料产业规模较大、市场需求旺盛、已有基础较好、地方配套政策完善的地区。区域中心将在今年正式启动,在未来2-3年内将会持续推进建设,逐步形成若干体现我国新材料产业集聚特点、符合地方新材料产业发展优势和前景的区域中心。区域中心的建设将实行“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推进地方性中心建设,时机成熟后再融入国家平台这个大网络。
关于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工作,总的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完成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总体布局,初步形成测试评价服务网络体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国主要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和上下游市场的测试评价体系。目前,各类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一些地方也在开展地方性的测试评价体系建设。无论是国家级测试评价平台还是地方性相关工作,在建设过程中都要把握以下要点:
1明确功能定位,主中心、行业中心、区域中心各有定位,各司其职。主中心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合各行业中心、区域中心共同开展研究,制定测试评价技术路线图,分工合作推进测试评价体系建设。
2立足资源整合,测试评价平台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充分利用并盘活已有资源,适当查漏补缺、填平补齐,提高设备利用率。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技术开发、重大设备采购上,不能出现新的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确保数据共享,各类中心要加强测试数据、方法标准、仪器设备等信息共享,为数据整合、挖掘、分析等打下基础。我们已经要求主中心和相关行业中心签订了数据共享协议,在数据系统开发之初,就要为下一步数据共享留有接口。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数据共享将作为平台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确保形成共享合作的测试评价网络。
四、对联盟工作的要求
为解决测试评价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把组建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列入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17年度十项任务之一,并批复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联合7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目前联盟已经发展壮大到272家成员单位,9个分会(包括4个行业分会,5个区域分会)已经成立。推动成立联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联盟机制灵活、组织高效等特点,广泛联合国内优秀检测认证机构和上下游单位,有效汇聚各单位人才、技术、资源等工作基础,重点围绕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在标准、服务、宣传、交流、培训等方面做工作,充分提高各方面对新材料测试评价工作的认识,营造测试评价的良好氛围。
苗治民副司长一行参观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展位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加强自身建设。联盟要围绕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联盟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建设,调动每一个成员单位积极性,增强联盟凝聚力。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联盟分会建设,促进成员单位间的共赢发展。
二要提升服务能力。要加强国家政策宣传解读,协调联盟内成员积极落实测试评价平台建设等专项任务。要加强上下游测试评价需求交流和对接,策划行业交流对接活动,切实发挥测试评价对新材料推广应用的突出作用。要加强统筹协调、管理服务,为成员单位和新材料产业各界提供优异服务,逐步打造联盟品牌。
三要强化开放合作。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进联盟成员与发达国家的优秀团队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经验共享。紧紧围绕新材料测试评价技术、方法、标准、人才等开展国际交流,促进我国新材料测试评价工作融入国际体系。
四要落实国家战略。联盟要积极发挥对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的支撑作用,要全面梳理我国新材料领域测试评价优势资源,依托联盟各成员单位在人才、技术以及市场资源方面的优势,推动新材料测试评价认证与产业经济深度融,为平台建设奠定基础。联盟秘书处和测试评价平台的主中心都由北京有色研究总院牵头。在这方面,有色院要加大工作力度,落实配套资源,不断创新机制。
我国正处于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既给新材料测试评价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前景光明、任务艰巨。希望我们共同努力,继续加强联盟、平台和体系建设,下决心把新材料产业搞上去。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中国腐蚀与防护网http://www.ecorr.org
责任编辑:王元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62313558-806
邮箱:fsfhzy666@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3558-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