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昌绪先生是中国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人,也是材料腐蚀领域的开拓者,更被誉为“中国材料学之父”。他一辈子都在和各种各样的材料打交道,尤其是晚年的时候,还不断向国家呼吁,倡议建设“新材料产业体系”,增补“新材料重大专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对于这一切记忆犹新。近日,他在接受专访的时候,回忆了师昌绪先生晚年仍保有赤子之心,心系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并为之无私付出、感动人心的一些往事。
不遗余力推动材料院所改革
1994年,我刚担任钢铁研究总院的副院长,当时师老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并在中国工程院担任要职,所以我们常在一起开会。
钢铁研究总院主要是以金属材料研究为主,包括钢铁、精密合金、高温合金、难熔合金等。而师老是中国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人,在铸造高温合金方面,曾研究出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被称为“中国高温合金之父”,也常会过来给我们指导工作。
所以,我跟师老开会、见面的次数就比较多。在跟师老前期的接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他对国家大院大所的研发能力非常关注,并不遗余力地推动改革。
当时,第一批国家级的大院大所242家,面临企业化转型,我们钢铁研究总院也是进入了国资委,作为中央管辖的科技型企业。
师老认为,大院大所不能光做企业,必须要时刻保持该有的研发能力。所以,他这个时候开始对院所的研发能力进行了高度关注。
这里可以举一个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
2005年,我们18个院所24名院士联名写了一封信。信件的主要内容是对国家院所改革方向的肯定,但是建议要深化改革,要“一院两制”:一部分负责产业,一部分负责研发,分级管理,分类考核。
师老对我们的改革建议非常赞同。听到我们跟国资委汇报后想把这封信交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时,他便主动跟我们说:“明天温家宝总理会去听取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你们把信交给我,我亲自交给温家宝总理。”
2005年9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会上讲完话之后,并没有按照计划返回座位,因事直接坐车离开了。师老当时已经87岁高龄,想追已追不上了。
他对此非常遗憾,立即在座位上找纸写了一封信,连同我们交给他的联名信,一起交到国务院副秘书长手中,并一再嘱托,无论如何一定要保证将信交到温家宝总理手中。
三天,仅仅三天之后,温家宝总理就做出了批示,要求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和科技部长徐冠华办理此事。
所以,师老当时对材料院所的改革和研发能力的高度关注,令我印象极为深刻。
没有他,就没有“中国新材料产业体系”
师老对于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是胸怀大略、高瞻远瞩的。
2009年以前,师老就提到,要重点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碳纤维等材料,并加快实现产业化,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大硅片。集成电路当时按照“摩尔定律”发展很快,师老一直强调:“要跟上,要跟上,否则就会出局。”
果不其然,大尺寸硅晶圆如今已被国外企业垄断,我们遗憾“出局”。其实我们国家很早就能在实验室做出12英寸晶圆,但是因为需要巨大的投入,加上当时大家对此认识不深,未能把握住机会实现其产业化。
现在来看,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产业化实现不了就会成为“致命短板”,所以必须要补齐。
这件事对师老触动很大,他立即组织两院院士对新材料的产业化体系进行调研。当时新材料已经很热了,全国各地大量的新材料企业陆续成立,规模不一,水平也参差不齐。师老这时候认为,中国新材料应该进行产业化体系的建设。
新材料产业化体系主要的中心点就是要提升评价能力。就是说要对整个材料产业进行评价,国家重点支持那些作风正派、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
拿高温合金来说,刚开始,只有钢铁研究总院(包括抚钢、长城、宝特等钢厂)、中科院金属所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621所)三个“国家队”企业,后来又先后发展起来很多家高温合金企业。但是,应该重点扶植哪些企业呢?
这时候,新材料产业体系就发挥了作用。谁的涡轮叶片、粉末盘做的最好?在变形高温合金、铸造高温合金、粉末高温合金领域,谁更有优势?要加以严格甄别,梳理出各个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重点扶持。这就避免了“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一乱象。
我作为钢铁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的时候,高温合金产业化方面在全国是很强的,2004年就有公司上市了。所以师老经常来我们这座谈,总能给我们提出新的思路。
新材料产业体系的调研非常重要,也让我们对国内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了清醒的认识,看到哪些是空白的,哪些是受制于人的,与国外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当时调研出来的数据还是很惊人的。我们在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上十分不足。大型企业所需的130种关键材料中,32%国内完全无法生产,54%国内能够生产但质量较差,仅有14%国内可以完全自给,但也大多是含金量一般的材料。
所以师老就不断向国家建言,建立新材料产业体系。他认为,我们必须重视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新材料产业必须建立我国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在师老和两院院士的推动下,我国新材料产业体系建设已落地。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国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病房中倡议增补“新材料重大专项”
当然,我认为师老对中国新材料发展另外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推动新材料重大专项立项。
我们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最先由16个重大专项来支撑。唯有新材料产业没有重大专项。
2011年,师老就不断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马凯和国务委员刘延东写信,建言增补新材料“重大专项”。
新材料是最发散、品种最多、体系最复杂的一个领域。以前,新材料产业也立了很多项目,但是大家都是先联合起来,组织一个团队,或是多团队组一个联合体,等立项以后,大家把钱分走,而且本来钱就不多。
师老认为,这样成不了大事,不该再这样下去了。梳理产业体系、设立重大专项是必要的。为此,他呼吁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终于,2013年的6月2号,科技部长万钢来到工程院,成立了新材料重大专项的方案编制组。
本来这个会,师老是要来参加的。但他此时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已经住院了。但他仍心系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在病房中写下了对新材料重大专项设立的建议。
这封信我保留至今,满满的六页纸,详细交代了重大专项要建立在新材料产业体系基础上,梳理好每个细分领域的前三名,重点支持哪些项目等。
师老晚年对于新材料产业的推动还不止于此。
他躺在病床期间,我们常去给他汇报工作,他认为整个中国新材料产业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他又不断向马凯总理写信,提出要建立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包括资源共享平台,还有大数据平台。现在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根据师老的遗愿来做的。
马凯总理曾经给师老回复了一封3000多字的信。一个国家副总理给一个科学家回信,而且还是3000多字,足以看出国家对他的重视。
马凯总理认为,师老交给他的任务还没完成,所以在他任职的最后一届,按照师老的遗愿,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而且亲自担任组长。
师老的精神一直感动着我,也感动着国家领导人。他确实是中国新材料泰斗级的人物,是着名的战略科学家,对新材料的前沿技术非常敏感。即使是在他晚年的时候,依然不忘推动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此做出的贡献是难以衡量的。
2030年建成新材料强国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尽管师老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一辈子关注新材料、助推新材料发展、提携后人的精神是我们要一直学习的。
今年是师老诞辰100周年,我们在“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上特别设立了“师昌绪新材料技术奖”。我认为,这是对师老最好的纪念和缅怀方式。
“第一届师昌绪新材料技术奖”颁奖现场
当然,将中国由新材料大国建设成新材料强国,是师老未完成的事业。如能完成,是对他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所有材料人梦寐以求的事。
一个材料大国必须要有完整的体系。在师老的推动和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新材料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已经是完整的。
我们国家150多所高校设有材料专业,新材料领域的两院院士有200多个,新材料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64个(高校21个、企业43个),这些完整的体系,已成为全面推动我们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支撑。
不过,由于我们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快,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模式还有待完善。在新材料的高端领域,比如信息材料,我们还有很多空白,要补足功课。我们要不断培养新材料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能力,一方面把基础打牢,另一方面要加速产业化,将新材料转化成器件,转化成装备。
所以我们呼吁所有的基金,要多关注新材料,特别是电子信息材料,包括特种合金、功能材料、碳纤维,还有一些重要的高分子材料。这些领域,材料中端向高端转化是趋势,需要投资基金作保证。
如果没有这些基金和所有的金融机构的关注以及国家的支持,那么新材料向高端冲击的产业化势头容易受挫,完不成我们新材料大国向新材料强国转变的历史任务。
不过,中国由于重大工程在发展,政府对材料的重视度越来越高,金融的支撑力度也越来越大。我想,2025年左右,我们的新材料研究能力和产业化,将处于高水平状态。2030年,我们将落实新材料强国建设,我希望这个目标到时能够全面实现。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中国腐蚀与防护网http://www.ecorr.org
责任编辑:韩鑫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62313558-806
邮箱:fsfhzy666@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官方微信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3558-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
点击排行
PPT新闻
“海洋金属”——钛合金在舰船的
点击数:5768
腐蚀与“海上丝绸之路”
点击数: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