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疾控局筹建组联合发文——《关于开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通知》,并下发《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下称“指南”),明确到2030年,要建成若干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
指南明确了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指南提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批准设置公卫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public health, DrPH),要创立发展该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加快培养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中“一锤定音”的领军人才。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部分地方官员公卫专业知识缺乏、履职不力,我国DrPH学位缺失的问题再度引起讨论。2020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文,批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11个单位为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立项单位,重点任务正包括DrPH的培养。
而此次指南的发布,无疑将加速DrPH学位的正式设立与人才培养。指南明确,在DrPH申请学位授权点方面,将对成效突出的建设单位给予重点支持。
在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卫事件中,需要高级专门人才“一锤定音”
“构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范式”是本次高水平公卫学院建设内容的第一项。指南指出,要健全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的分类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公共卫生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公共卫生领域专家颜虹对《华商报》表示,“在关键的疾病初期,没有及时有效拉响警报,没有给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创始人(CDC)李立明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往往需要具备医学、法律、管理、人文等多学科背景的高级公共卫生专门人才。而DrPH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培养模式,英国的首席医疗官、俄罗斯的总防疫师都是这样的教育背景。
据“医学界智库”了解,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级人才培养目前包括硕士和博士,硕士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ublic health, MPH)自2002年开展。博士学位教育主要是学术学位,即doctor of philosophy(PhD),尚无DrPH教育。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博士培养模式单一,培养体系不够完整,侧重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公共卫生职业素养、应急事件处理能力、领导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20年4月,颜虹等人发表文章指出,“毕业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难以成为在重大疫情面前‘一锤定音’的公共卫生专家和防控救治的管理者。”
本次为时10年的高水平公卫学院建设工程,有望改善这样的困境。指南明确,建设目标包括“培养能够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人才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教学方面则聘请公共卫生行业领域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设具备丰富实战经验、擅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管理的现场“双师型”教师队伍。
并且,指南明确要建立符合公共卫生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坚决破除“唯论文”“唯帽子”等功利化倾向,创新以人才培养成效、科技创新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医学界智库”了解到,10年前,我国已有一批高校先行开始DrPH培养试点,有至少十数位具备实践经验的毕业学生。这个项目名为“全国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协作组”,是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资助下成立,于2011年起进行中国DrPH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医学界智库”发现,在DrPH学位尚未被批准的前提下,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已于2021年正式招收DrPH学生。2021年9月,北京市DrPH专项9位学员已入学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卫健委以及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
伴随着首批北京市DrPH专项9位学员的入学,2021年9月7日,“公共卫生高层次应用型博士研究生北京市专项计划”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图/北京大学新闻网
强调学科交叉、科研水平提升和国际合作
指南多处提到,要使学科交叉更加深入、疾控和公卫领域科研水平提升。如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将人文社科、工程科学、数据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融入公共卫生教育教学,强化学生病原学鉴定、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等知识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能力。
在教育管理机制方面,则要打破公共卫生院系固有边界,加强公共卫生学科与其他学科专业育人资源共建共享。
科研方面,指南提出要搭建高水平公共卫生研究平台,包括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重大慢性非传染病疾病和重大职业病、影响健康因素研究平台的建设;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与社会学、法学、公共管理等学科协同,开展新发传染病防控政策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研究等。
此外,高水平公卫学院建设还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面向国家及全球公共卫生与重大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公共卫生智库;建设公共卫生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公共卫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等。
要开创公共卫生国际合作新局面,加大与世界一流公共卫生学院的实质性合作力度,开展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加强与卫生健康领域国际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指南等的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健康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据悉,各地高校将于2022年1月17日前报送《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实施方案》。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期限为10年(2021-2030年),建设单位要以5年为一阶段,制定阶段性建设任务和目标,并于每年12月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交《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年度进展报告》。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将进行动态监测和检查评估。
参考来源:
[1]我国设置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势在必行
http://xchb.wfmc.edu.cn/2020/0416/c1105a67472/page.htm
[2]CDC原主任李立明:培养能“一锤定音”的公共卫生人才__凤凰网
https://ishare.ifeng.com/c/s/7vYvcOTuv8q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