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发布的2022年度影响因子,昭示着综述类期刊统治级别的影响力。笔者列举了材料学方向的几大综述顶刊:Nat. Rev. Mater. (76.679),Chem. Rev. (72.087),Nat. Rev. Chem. (34.571),Adv. Mater. (32.086),近几个月内发表的优秀工作!
复旦大学彭慧胜Chem. Rev.:从功能纤维材料到智能纤维器件
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团队系统综述了智能纤维器件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该综述首先回顾了近十年纤维材料的发展历史,并根据其功能进行了分类,然后讨论了纤维材料的基础知识和智能纤维器件的设计策略,并对近年来智能纤维器件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最后,该工作总结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该研究成果以题为“Functional Fiber Materials to Smart Fiber Devices” 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chemrev.2c00192
西安交大敬登伟Chem. Rev.|用于太阳能燃料生产的聚合物光电极
西安交通大学敬登伟教授联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Robert Godin教授,伦敦大学学院唐军旺教授等人主要研究了太阳能驱动下聚合物光电电极的水分解和CO2还原反应的综述。包括对光电极,辅助催化剂,器件结构,以及实验和理论的基本理解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目前对聚合物基光电电极仍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列出了克服长期以来在制造高效光电电极、降低制造成本和增加稳定性方面的策略,展望了聚合物光电极的发展前景。该综述近日以“Polymer Photoelectrodes for Solar Fuel Production: Progress and Challenges”为题发表在Chemical Reviews上。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rev.1c00971
夏晓星研究员Nat. Rev. Mater.:具有时空响应性的建构材料
2022年6月20日,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在线刊发了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夏晓星研究员(一作兼通讯)关于建构材料的综述“Responsive materials architected in space and time”,该综述描述了在空间和时间上构建的各种材料,以及它们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如机械运动、温度、化学环境的变化以及电磁场的变化。作者强调了可以精确定制复杂几何形状和局部不均匀性的增材制造方法,以使这种响应能力成为可能。同时,还讨论了在结构材料中观察到的,类似于经典材料的层展物理现象,如晶体缺陷的形成和行为、相变和拓扑保护特性。最后,作者还提供了通过机械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一定程度智能的建构材料的展望。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8-022-00450-z
余桂华等人Nature系列重磅综述:新兴化学和分子设计推动液流电池发展
近期,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余桂华教授和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Wei Wang(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撰写了最新综述文章,总结了新一代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最新发展,对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活性材料的新兴氧化还原化学进行了重点概述。在这篇综述中,作者讨论了关于活性材料固有特性和储能能力退化机制的电化学表征以及关键性能评估。其中,特别强调了高级光谱分析和计算研究在理解相关机制方面的重要性。此外,作者还概述了合理设计创新材料和电解质的技术要求,以期激发更加激动人心的研究。最后,作者从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介绍了该领域的前景。该文第一作者为Leyuan Zhang,研究成果以题为“Emerging chemistries and molecular designs for flow batteries”发布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Reviews Chemistry上。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0-022-00394-6
英国华威大学Nature系列综述:低温储存
2022年7月18日,Nature Reviews Chemistry以题为“Chemical approaches to cryopreservation”在线刊发了英国华威大学Matthew I. Gibson教授关于化学低温储藏的综述。在这篇综述中,Gibson教授重点介绍并批判性地回顾了发现和应用冷冻保存的新化学工具的方法,并总结了蜂窝冷冻保存过程中的损伤途径以及如何解决。随后还讨论了以生物为灵感的低温储存方法。研究人员描述了基于小分子和大分子的策略,包括冰粘合剂、冰核、冰核抑制剂和新兴材料,然而其确切机制尚未得到了解。最后,研究人员还包括探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包括自下而上的分子建模的应用和基于程序库的发现方法以及材料科学工具等。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0-022-00407-4
弗莱堡大学&哈佛Nature系列综述:可穿戴传感器
可穿戴器件的常规构件主要有基板和电极材料、传感单元(用于接口、采样、生物识别、信号转导和放大的元件)、决策单元(用于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组件)和动力单元。近期,德国弗莱堡大学的Can Dincer和哈佛大学的(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撰写了最新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可穿戴传感器领域的最新发展,特别着重介绍了针对传感、决策和动力单元的研究结果。除了阐释可穿戴传感器的各类组成部分外,作者还分析了此类器件的发展趋势,讨论了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为如何利用可穿戴器件变革医疗保健提供了建议。该文第一作者为H. Ceren Ates和Peter Q. Nguyen,文章以题为“Nanostructuring versus microstructuring in battery electrodes”发布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Reviews Materials上。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8-022-00454-9
这篇Nat. Rev. Mater.为钙钛矿发光器件商业化绘制蓝图
首尔大学Tae-Woo Lee教授团队综述了MHPs LED和PeLEDs的现状,并提供了一份技术路线图,以突出它们成功进入高色彩纯度、增强和虚拟现实显示器以及通用和特殊照明的生动显示器市场的目标和要求。作者还制定了未来在MHPs及其设备应用方面的研究步骤。本综述通过考虑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和工业层面对PeLEDs的需求,确定了MHPs材料和PeLEDs向商业化发展的关键挑战,提出了一套PeLEDs研究的技术路线图,针对材料和器件向应用方向的技术发展,以指导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A roadmap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erovskite light emitters”发表在知名期刊Nat. Rev. Mater.上。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8-022-00459-4
高比能锂硫软包电池的研究进展与前沿问题
据北理工官网报导,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黄佳琦课题组在国际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32.086)发表题为《Towards Practical High-Energy-Density Lithium–Sulfur Pouch Cells: A Review》的综述文章,文章系统综述了高比能锂硫软包电池的研究进展与前沿问题。本文的通讯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李博权助理教授和黄佳琦教授,第一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陈子贤。锂硫(Li?S)电池具有高达2600 Wh kg?1的理论能量密度,是一类重要的高比能二次电池并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要发挥锂硫电池的本征高能量密度优势,则需要关注锂硫电池在实用化高比能软包电池尺度的问题与挑战。文章首先通过对比锂硫软包电池和纽扣电池的构型,关键设计参数,和性能差异,突出了锂硫软包电池和纽扣电池之间的差异,强调了软包电池构型对实现高比能锂硫电池的重要意义。本文对锂硫软包电池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从失效分析,正极构筑,电解液设计,和负极保护四个方面对锂硫软包电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文章指出,要实现实用化锂硫软包电池,需要加强对高比能锂硫软包电池失效机制的理解,并综合考虑多种提升策略,实现性能提升效果的最大化。最后文章从强调了软包尺度评估提升策略的重要性,并在工作和失效机制基础理解,实际工况下锂硫软包电池行为,和高比能锂硫软包电池的工程制备三方面存在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展望。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201555?af=R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