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 | 这些措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减负”和“挑大梁”!
2023-09-13 17:45:18 作者:科研之友 ScholarMate 来源:科研之友 ScholarMate 分享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又有哪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亮点举措?

 

 

重点解读

 

01

搭建“舞台” 优化人才创新资源配置机制

 

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若干措施》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中央人才领导小组特聘专家吴江告诉记者,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凸显,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青年科技人才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而现实中要想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首先面临的就是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评价体系的障碍,青年科研人才活力的开放生态需要改善。


在吴江看来,《若干措施》中激发人才活力的信号十分明显。比如,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稳步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规模,将资助项目数占比保持在45%以上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用于支持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开展自主研究,有条件的单位支持比例逐步提到不低于年度预算的50%


吴江表示,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创新平台作为支撑。这些措施强化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稳定支持、资金投入和自主研究比重,优化人才创新资源配置机制,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条件。

 

02

松绑减负 改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空间

 

《若干措施》明确,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要坚决破除“四唯”和数“帽子”倾向,正确看待和运用论文指标,形成既发挥高质量论文价值,又坚决反对单纯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氛围。合理设置机构评价标准,不把论文数量和人才称号作为机构评价指标,避免层层分解为青年科技人才的考核评价指标。


吴江表示,目前人才评价机制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和追求各类荣誉称号数量的现象积重难返,会影响青年在基础研究和重大创新方面的积极性。而这些措施表现了中央在这方面的决心和务实性,直指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中的烦恼”,帮助他们从不尽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中解放出来,改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空间。


项目经费使用可实行包干制也是《若干措施》的一大亮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表示,针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报销程序繁琐的现实问题,2018年以来,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科研人员花费在这些事务性、流程性工作上的精力已经有所减少。“包干制”这一措施能进一步减轻非必要、不合理的负担,让青年科技人才更合理、自由地使用资金,让科研成果更出效出彩。

 

03

回应诉求 为青年科技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若干措施》要求,各类创新主体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怀爱护,保障青年科技人才休息休假,定期组织医疗体检、心理咨询活动,探索建立学术休假制度,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文化环境。


“生活压力是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吴江表示,《若干措施》从休假、医疗、心理健康等方面入手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文化环境,积极回应了青年科技人才的期盼和诉求,这不仅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其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竹立家表示,《若干措施》提到各地要重视并创造条件帮助青年科技人才解决子女入托入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政策出台后,这些现实问题有望得以妥善解决,解决了广大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

 

一图读懂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