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才计划答辩评审有感!
2023-12-04 13:47:05 作者:顾伯洪 来源:科学网博客 分享至:

某人才计划即将进入评审环节,这里分享顾伯洪老师的评审感想:


近日参加某人才计划答辩评审,答辩者年龄不能超过40周岁。答辩者都是在各自高校经过若干轮筛选出来的业绩突出者,也就是所谓的“青骄”。


把这些“青骄”汇集起来进行一轮大筛竞争,获得某人才计划,冠之以某某“青骄”。姑且不论设置这些人才计划的优劣,单讨论从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青椒”,经过十年的努力成为“青骄”,成长之路确实充满挑战和竞争。评审标准每年水涨船高式的不断拔高,不说最终的答辩成功者,即使能入围答辩,也是一路闯关过来的佼佼者。 


就此次评审的人才计划而言,成为“青骄”的指标主要是立德树人成效、学术技术创新贡献、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情况和工作设想共计四大类。从“青椒”起点的基本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始,逐渐积累,全面发展成为“正四边形”,真需要付出大量心血。       


立德树人成效看起来是柔性指标,但是监测点很多。例如:课程思政是否有论文发表?是否参与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参与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改论文的实效性如何?是否有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培养本科生参加三大杯赛的获奖情况?参与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的科普?研究生培养成效如何?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之后的社会公认度如何?教材建设情况、教学成果奖情况等绩效如何?当然这还是部分指标。表格的设置涵盖了立德树人的教学方方面面。试想,平时上好上精一门课都不容易,还要在上述诸方面都要有业绩,需要付出多少的心血?此时三大杯赛的成绩、教学效果的社会评价或者课程建设的成效等,一项突出工作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术技术创新贡献容易理解,就是科研产出,包括学术产出和技术产出,即理论性贡献产出和技术性潜力产出,包括科研工作中承担的重要项目、科研工作后的论文、专著、专利和获奖产出。这些工作被同行的认可度、尤其是在本领域的先进性。经常问的就是这些产出在国际同领域的排列位置。


现在很多“青骄”战力强大,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不弱下风,但常失之于片面夸大或者以点盖面,需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学术创新其实很难用论文、专著、专利和获奖等简单评价。对于学术创新,还是常说的四个字:质重于量。此时的一个亮点工作往往会让人印象深刻。        


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也是科研工作的一个方面,二十大报告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就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导向、人才评价的导向,也是作为单列指标的重要原因。无需多说,“青椒”的科研工作需要以此为导向,尽快积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的贡献,包括重要领域的原创研究、应用推广等等。        


国家层面、各省直辖市、各部委等等都有五年规划,现就在紧锣密鼓地执行实施并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各项任务。面向今后的3~5年,“青椒”和“青骄”都需要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设想,按照上述检测指标,制定合理的设计图和施工图,既作为努力目标,也作为工作计划。就我本人、就我所见所闻,有没有规划和工作设想,最后的结果还真不一样。       


从青椒到青骄,既要全面发展,也有突出亮点。这是大家之间的竞争,也是大家之间的合作。在合作和竞争中才能激励潜能,提升水平。此时此刻,“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