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研究生3年发16篇SCI,硕士毕业被破格授予博士学位!
2024-01-18 14:09:25 作者:AEIC学术交流中心 来源:AEIC学术交流中心 分享至:

 

有这么一位硕士生,他应届硕士毕业那年,被所在学院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

他就是孙光宇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院友,电气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均在学校“最具影响力期刊”目录)、EI会议论文4篇,另以其余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EI会议2篇。

孙光宇(图片来源西安交大新闻网)

西安交大新闻网曾在《身边交大人》栏目刊文《孙光宇:发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在这篇文章中,对孙光宇3年发表16篇SCI的经验做了总结。

如何提高SCI写作能力?

第一点是“始于模仿,成于创新”。

孙光宇说,“对刚开始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模仿是很重要的过程。我们很难一开始就能创造一个全新的体系、全新的技术,但通过一些模仿和复现性工作就会发现前人的研究并不是很完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就可能会有新的成果,并写成一篇论文发表出来。”

第二点是“无人迹处,最有奇观”。

谈及自己科研方法时,孙光宇表示,研究方向非常重要。如果在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域做研究,就会常常发现,自己能想到的点子,别人在好久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其实科研就像是在挖金矿,如果在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研究,便会比较容易发现金子。当然,努力也很重要,但是因为科研工作者都很努力,相比之下研究方向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点是“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在这3年的科研经历中,最令孙光宇难忘的是第一次投出的论文因不够成熟而被拒的经历。在沮丧了一小段时间后,他认真地分析总结了论文被拒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因此,这第一次论文投稿被拒的经历也成了唯一一次。“科研带给人的感受是复杂的,偶尔也会因为暂时的瓶颈而感到迷茫,但更多的是出了研究成果之后的喜悦,一作论文发表后的激动,以及对能在更高一级期刊(如Nature, Science)上发表的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