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90后”博士当选“院士”?浙大、复旦等多所名校教授当选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究竟什么来头?
2024-05-09 14:24:05 作者:科研大匠 来源:科研大匠 分享至:

 

近日,多家国内学术机构、权威媒体相继发布了“xxx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消息,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特别是“西北信息报社”报道,西安90后博士田政“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 ,“成为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士,也是唯一一位35岁以下的院士”,“跻身世界一流学术行列,获得医学各界学者专家的认可及关注。

据“西北信息报社”介绍,田政系生命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2016年荣登福布斯30U30(即30名30岁以下青年行业领军人物)排行榜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跟随外公和母亲学习中医诊断及治疗,擅长独门的中医数字化诊断及针灸技术高中毕业后,赴日本、德国、美国留学,系统学习了现代医学。

报道中的”欧洲自然科学院“,号称由欧洲多国科学家组织成立,是国际上”跨地域和学术领域认可度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

然而,媒体调查发现,这其实只是6个俄罗斯人在德国注册的民办公司,以选举院士名义行骗,支付40万人民币即可获得“院士”头衔。 2023年当选该院外籍院士的中国人竟有二十多人。

据报道,该科学院注册的办公地址在德国汉诺威市一个普通街边建筑,且显示“永久停业”。国内学者收到的推荐增选院士的中文邮件中,若成功需支付40万到100万元服务费。

来源:百度百科-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

在多篇官方通稿的描述中,该“欧洲自然科学院(Europaische Akademi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号称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由“多国科学家、学术团体创建”,是“国际上跨地域和学术领域认可度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而所谓“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则有1700多名,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科学家和学者”,其中包括“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奖、哥白尼奖获得者”等。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国内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当选者”信息,至少可追溯至2021年。其中,不乏来自东南大学、贵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科研人员,也有诸如吉林某医药公司董事长李盛学、“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彤(注:“中国发展研究院”在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无备案信息)等社会人士,以及西安“90后”博士田政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家机构对此,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并获得了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代表处的官方回应

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代表处负责人吴继华回应称,自己也注意到了国内的相关舆论,但欧洲自然科学院对于申请者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费用,认定为院士的中国籍成员,也不会收取年费

而面对 " 山寨 "" 野鸡 " 的质疑,吴继华告诉记者:" 科学院在欧洲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俱乐部’,聚集了众多热爱科学、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学者。欧洲的院士评选门槛虽然高,但并不至于只有几万人中才能产生一个院士。只要一个人的科研成果真实、独立,且对科学发展有重要贡献,他 / 她就有资格申请院士。当然,最终是否能够成为院士,还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估。我们并不赞成给予院士们高于其他科学家的地位,这样反而会影响他 / 她在科研上的投入。"

申报外籍院士 " 服务公司 ":

18 万包过,几个月可拿到 " 外籍院士 " 证书

记者联系上一家自称协助申报外籍院士的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称,公司是位于青岛的一家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会 " 直接和国外联系 "。在其社交平台首页,记者看到,除了欧洲自然科学院之外,还有英国皇家医学会、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俄罗斯工程院等多家学院的申请服务。

记者询问申请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如何收费,对方表示 18 万人民币可以包过,需要申请人提供个人成果和填写相关表格。当记者以申请人的身份询问,并自称尚未取得国内高校的博士生学历,也无任何专利,是否影响申请时,该工作人员回答:" 欧自然(指欧洲自然科学院)不是很难申请,您的条件我们可以协助申报,但是您应该很年轻,评选上后会不会有负面影响,需要您自己考虑一下。"

记者还提到,是否可以提供机构或学校与欧洲自然科学院合作,成立学术研究中心的对接服务时,对方表示:" 可以帮忙联系。"

最后,该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般申请之后,几个月就可以拿到欧洲自然科学院 " 外籍院士 " 的相关证书。18 万的费用,前期先支付一半," 等公示之后再付尾款,需要签订合同的 "。

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代表处:

对申请者不收取任何费用,"18 万包过 " 是虚假承诺

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代表处负责人吴继华发来的简介显示,吴继华为俄罗斯联邦谢东诺夫国立第一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同时也是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他告诉记者,自己于 2021 年被学院授予院士认定。据了解,吴继华是俄罗斯联邦谢东诺夫国立第一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俄罗斯传统医学专业协会教授、博导、主席助理,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罗伯特科赫勋章获得者。他还是俄罗斯中医药专家学会副会长,金砖国家医疗和健康国际合作委员会驻俄罗斯首席代表,2022 年俄罗斯国家杜马表彰获得者。

对于 "18 万包过 " 或 "40 万买院士 " 的说法,吴继华表示,这不是事实,学院的院士资格是不会进行售卖的,也从来没有收过申请者的费用。" 若出于申请者自身原因,需要他人帮助(如翻译或者整理申请材料等)而产生的费用,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记者追问,前述服务机构称,即使没有博士学历也没有任何专利,也可以等待几个月就以 18 万的价格 " 包过 " 时,吴继华表示:" 这些是虚假承诺。"

" 一个科研工作者,如果他有 5 篇以上的专著,或者 3 个以上的国家级专利,有省级的科学进步奖,取得了博士学位证书,有中国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毕业证书,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且无犯罪记录,只需要找到翻译公证处将这些材料进行翻译公证,就可以完全免费获得我们科学院的院士资格证书,为什么还要花 40 万呢?" 吴继华说," 如果没有上面提到的这些材料,那么哪个科学院敢将这样的院士简历,登载在自己学院的官方网站上呢?" 之后,吴继华也向记者发来了一份正在申请院士认定的中国学者的资料,当中有学位证、已发布论文、注册专利、创办公司经历等内容。

吴继华说,学院认定的院士信息,均在网站上公开展示,也接受所有人的监督,如果有简历造假,会立刻撤销其院士资格。" 但我们不会因为某位申请人他是否符合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标准,来决定我们是否(授予他院士资格)。" 吴继华表示,欧洲自然学院的院士认定标准,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认定标准不一样。

据介绍,欧洲自然科学院采用严格的院士递补制度,当选院士需经院士推荐、形式审查、答辩审核、投票选举、主席团审议、公证员公证、勋章授予等严格的学术评审和法律流程,主要考察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创造性贡献和影响力。

" 总的来说,欧洲的院士制度更加注重科学研究的实际成果和对科学发展的贡献,而非身份和地位。院士头衔是对科学家长期努力和卓越成就的认可,而非一种可以用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保持科学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促进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吴继华说。

不存在所谓 " 外籍院士 ":

来自中国的申请者多,被授予院士的中国人多很正常

同时,吴继华也否认了所谓 " 外籍院士 " 的说法,他表示欧洲自然科学院并没有这一说法,因为欧盟国家的学者都来自欧洲各个国家,不存在所谓 " 外籍 "。

对于该机构 2023 年和 2024 年以来,授予了许多中国学者院士,吴继华表示,这也非常正常,首先中国本身就是人口大国,因此申请学者很多也并不奇怪。" 中国科学家在外国科研机构里占领席位也并非坏事。"

红星新闻记者询问吴继华,为何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上 " 百科全书 " 页面,当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成员疑似为中国人时,吴继华表示,这个名录并非科学院的院士名录,而是该科学院管理和经济部的会员名单。吴继华随后给红星新闻记者发来一份该科学院授予的院士名单。他表示,他们授予认定的是科学院院士会有院士的详细编号和认定日期等信息。

在欧洲自然科学院的官方网站上,记者还看到一封专门写给 " 中国院士 " 的信,信中提到,由于疫情和随后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原因,该学院已更换至一个 " 更方便的地址 "。根据信上提到的地址,记者在地图上搜索,并未看见任何公开标志显示此处为欧洲自然科学院,在定位点两边,是一些商铺,街道对面为德国汉诺威歌剧院。而此前有网友表示,根据该学院总部的地址进行查找后,地图上显示为 " 永久停业 "

对此,吴继华表示,在欧洲注册机构有 " 法律地址 " 和 " 实际地址 ",记者查到的为法律地址,但欧洲自然科学院的实际地址并未更改过。

2024年4月30日,山东媒体“海报新闻”刊发报道称,记者采访了多所相关高校,不少高校工作人员都表示对该校“教授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一事不知情。其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贵州大学工作人员回应称,该荣誉是当事人个人申报,并非通过学校申报,虽然曾听说过相关传闻,但校方也无法核实

南方周末5月6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将“欧洲自然科学院”与钱锺书小说《围城》中的“克莱登大学”类比——小说主角方鸿渐出国游学多年,买了张“克莱登大学”文凭,并在归国后赴大学任教,而“克莱登大学”后来成为“野鸡大学”的代名词

文章称,“野鸡大学”“水刊”“山寨科学院”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有对假文凭、假论文、假院士头衔的需求,就有人创造出野鸡、山寨机构来满足这些需求。如果有人只是想花钱买个头衔给自己看,其实也无关公众的事。但是,他们花几十上百万谋得头衔,肯定不会只是放在家里自己看,而是要拿出来用,而一旦拿出来用,就成了骗,骗钱,骗地位。因此,有必要戳破“克莱登大学”“欧洲自然科学院”的假面具,免得世人上当受骗。

文章指出,事实上,国际上这种投其所好的山寨学术机构并不少见,包括世界生产率科学院、新加坡南洋科学院等等,都被认为是山寨货。正如国内学界以“发论文”作为学术评价标准,于是就催生了众多以中国学者为目标的“水刊”,只要交钱,就能发论文。这种风气其实由来已久。

颇为讽刺的是,在受到舆论质疑的同时,上述“欧洲自然科学院”5月3日在其网站刊发了一篇致“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成员”的公开信。该公开信声称,由于疫情以及经济危机的原因,其办公室“不得不”搬至德国汉诺威的另一个新地址。

事实上,真正在学术界广为认可的“欧洲科学院”一般是指“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即Academia Europaea

公开资料显示,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成立于1988年,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由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4个学部、23个学科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欧洲科学院院士主要在欧洲各国的院士中遴选,外籍院士通过率不超过5%。自成立以来,已选出近5500名欧洲科学院院士(Member of Academia Europaea,简称MAE),其中有近9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不久前,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正式当选为2024年欧洲科学院院士,并非“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