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遭终身禁止入美,仅因一篇还在草稿阶段的论文.......
2024-05-28 16:33:14 作者:材料学网 来源:材料学网 分享至:

 

范青,这个名字如今听起来竟带上了几分沉重和哀婉。谁能想到,一个曾经的哈佛博士后,会因为一篇未完成的论文草稿,被断送了前途,更被刻上了终身入美禁令的沉重烙印。 那篇论文,不过是范青在清华读博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某教授合作的产物,停留在草稿阶段,既未完工也未投稿。在范青心中,它早已是过眼云烟,不再有任何波澜。她负责其中的理论建模和模拟分析,而实验部分则由合作教授负责。然而,就在那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当范青满心欢喜地踏上前往美国的航班,准备继续她的学术之旅时,命运却给了她一个残酷的玩笑。
美国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美国海关审查官对她进行了长达七个小时的反复纠缠。原因竟是因为她没有在简历的发表文章列表中提及这篇未完成的论文,涉嫌签证欺诈的虚假陈述。范青震惊、无助,她无法相信这个荒谬的事实。但审查官的话如同冰冷的利剑,刺痛了她的心脏:“因为没有在简历的发表文章列表中提及该研究,这属于涉嫌签证欺诈的虚假陈述。” 范青被遣返了,她带着满心的委屈和不甘,踏上了返回祖国的航班。在细细翻阅问询笔录时,那个刺眼的字眼——“lifetime bar”(终身禁令)跃入眼帘。她的心中一阵悸动,这意味着她的美国梦已经破碎,她再也无法踏上那片曾经向往的土地。
那天是2024年1月28日,距离中国的春节还有12天。原本应该是喜庆团圆的时刻,范青却只能在异国他乡的机场泪流满面。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但无论如何,她都必须坚强地面对现实,重新开始她的生活。 这篇未完成的论文草稿,如同一场噩梦,彻底改变了范青的命运。这个残酷的事实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学术梦想的路上,我们必须时刻谨慎小心,不能有任何疏忽和遗漏。否则,一旦触碰了规则的底线,就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

范青在哈佛

海关遇阻




范青,一位才华横溢的清华学子,于2012年以18岁的青春之姿迈入了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大门。四年的本科生涯中,她勤奋刻苦,于2016年顺利毕业,并选择留校继续攻读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领域的力学博士学位。历经六年的磨砺,终于在2022年1月博士毕业,此时,她已在清华度过了整整9年半的时光。 怀揣着对学术的热爱与追求,范青踏上了前往哈佛的旅程,开始了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哈佛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应用数学系,她投身于软物质形貌演化理论的研究中,虽然工作繁重,但对她而言,这不过是草稿纸和笔记本电脑的陪伴而已。她坚信,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不涉及美国政府认定的敏感领域。
然而,命运却在此刻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博士后J1签证到期后,范青于去年12月4日回到了上海。她按照流程前往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进行面签,并在6周后顺利获得了新的一年期J1签证。她本以为这次签证更新会一切顺利,然而,她错了。 1月27日,范青满怀期待地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踏上了前往美国波士顿的航班。经过漫长的飞行和转机,她终于在当地时间1月28日14点左右抵达了波士顿。然而,当她随着人流进入非移民通道时,噩梦却悄然而至。审查官在查看她的护照后,询问了她的姓名和生日,并在确认了她在美国的学校和专业后,突然打了个电话。随后,另一名审查官走过来,将她带离了通道。 范青穿过长长的走廊,搭乘电梯来到了行李转盘领取处。她惊讶地发现,行李转盘的一角被帘子隔开,形成了一个隔离区。而那些走入隔离区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即将进入“小黑屋”的。范青的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恐惧,她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何会遭受这样的待遇。然而,她明白,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与挑战,她都必须勇敢面对,因为她是范青,一位永不言败的清华学子。


就在范青等待行李的片刻,一个白人女性官员Tully走了过来,她面容严肃地告知范青,行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查。趁着这个间隙,Tully好奇地询问了范青的名字、工作单位,甚至是她的薪资来源,甚至追问起了范青父母的姓名、年龄及出生地等私人信息。 紧接着,Tully对范青的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范青耐心地向她解释,她的研究主要运用一系列偏微分方程来描述和求解生物组织的发育演化。然而,Tully似乎对这些复杂的数学原理并不感兴趣,她显得有些不耐烦,直言自己讨厌数学。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Tully竟然还追问范青的研究是否具有军事应用价值。范青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因为她所研究的领域是生物软组织的形貌生成,与军事根本毫无关系。 不久,行李终于到了。范青的所有电子产品都被一一取出,Tully在询问了她的开机密码后,毫不留情地将她的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甚至运动手环统统收走。
更令范青心疼的是,她的两个移动硬盘也被一并带走,里面存储的都是她辛辛苦苦整理的工作文件。 Tully离开后,范青独自一人坐在原地,心中充满了不安。大约15:40左右,她被叫到了一个昏暗的房间里,那里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黑屋”。范青在孤独中等待了整整20分钟,终于迎来了Tully和另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的审问。 在审问过程中,范青注意到房间里还有一个摄像头,但她并不知道它是否在拍摄。两个审查官在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突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把你遣送回中国,你会担心自己受到迫害吗?”范青坚定地回答说:“不会。”她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充满了坚定和勇气。


图为2011年到2023年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就读的中国学生人数。美国国务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为37万人,2023年则下降了20%以上。图源:华盛顿邮报

早就挖好的坑




如今回想起来,这场审查简直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陷阱,两个审查官早已设下圈套等待着范青。他们抛出的第一个难题便是,范青所做的科学研究是否与军事应用有所牵连。面对这一质问,范青态度坚决地予以否认:“我所从事的研究完全聚焦于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不涉及任何实验环节,更与军事应用无关。” 然而,审查官并非无备而来,他们早已掌握了北航教授与范青之间的课题联系。他们先是试探性地询问范青是否认识那位北航教授,范青坦言,那位教授曾是清华课题组的一员,但早已毕业。接着,审查官进一步追问二人是否有研究合作,范青坦诚相对,透露二人确实有一项合作工作,即关于弹性圆环变形的力学研究,但该项目尚未完成。 此时,审查官突然亮出了范青的iPad,并打开了她的微信聊天记录,展示出她与北航教授的对话记录。
他们要求范青详细阐述二人的合作课题,并现场用英文翻译对话内容。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范青坚称自己只是协助对方进行一些理论建模和模拟分析的工作,对于他们的具体实验内容一无所知。她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参与任何实验环节,且该研究项目与军事应用毫无关系。聊天记录中也没有显示她继续参与该研究的迹象。 事实上,范青早已明确拒绝了北航教授修改该论文的请求。她特地向审查官强调:“这个项目是我在来美国之前完成的,现在我已经彻底终止了这个课题,而不是仅仅暂停。”之所以不再继续北航教授的项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2022年,当她从上海经加拿大中转入境美国开始博士后生涯时,曾在多伦多办理通关手续时遭遇美国海关审查官的盘问。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着,这场审查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用意。


那次的遭遇,让范青深切体会到了被关在“小黑屋”的滋味,历经数小时的煎熬,几乎让她错过了那班至关重要的飞机。审查官的手段既严苛又细致,他将她所有论文的题目悉数打印在一张薄薄的A4纸两面,递给她一支铅笔,命令她详细阐述每一篇论文的核心内容。更为棘手的是,审查官对她与北航教授的合作情况穷追不舍,仿佛要从她的每一句回答中寻觅出蛛丝马迹。 面对审查官的步步紧逼,范青耐心解释,她强调那项研究只是一个玩具模型,不具备任何军事应用的价值。然而,审查官似乎对论文的命名特别敏感,反复追问为何取名为“Robotic fish”,甚至在北航教授发给她的微信消息中发现了多次提及“机器鱼”的字眼。更让范青感到不安的是,她的电脑文件中,关于这项研究的草稿和补充材料竟然存放在一个名为“Ray paper”的文件夹里,而这个“Ray”与美国某个著名军事项目的代称有着惊人的相似。 
范青心中涌起一股无名火,她不明白为何合作伙伴会选用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名字,她曾多次提醒对方更改论文名称,并明确表示自己已退出这项研究。然而,现实却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她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遭遇可能与2020年6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的第10043号行政令有关,该令禁止了包括北航在内的多所中国高校的学生和学者获得F/J签证。 尽管遭遇重重阻碍,范青最终还是在多伦多顺利通关。然而,当她踏上前往波士顿的旅程时,心中的忐忑却未曾消散。尽管之前已有中国留学生在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遭遇强制遣返的报道,但她仍坚信自己的研究并无任何敏感性,且波士顿作为学术之都,机场入境的学生学者应该不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个沉重的打击。波士顿海关仅凭一项毫无根据的怀疑,便对她做出了如此严厉的处罚。 这次经历让范青深刻体会到了国际交流中的种种艰辛与不易,她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术道路和未来规划。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她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和研究方向,以确保自己的学术之路能够走得更加稳健和顺畅。


范青参加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

“草木皆兵”




回首那段经历,范青似乎早已成为了美国海关的“眼中钉”。在审查官的锐利目光下,敏感似乎笼罩在每一个细微之处。他们为了证实范青与军事项目存在某种关联,可谓费尽心机。 审查官们多次对范青追问,为何她所学的工程力学专业归属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范青耐心解释,航天航空学院下设多个不同的系所,而她专攻的是力学,与航天航空方向并无直接联系。然而,这些解释似乎并未打消审查官的疑虑。 更令范青哭笑不得的是,审查官在她的手机中发现了一张她在西安开会时拍摄的照片,背景竟是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的会场。审查官紧盯着照片中的“西北工业大学”几个大字,质问她与这所学校的关系。范青心知肚明,西北工业大学因被列入第10043号行政令而成为敏感词汇,但她只能如实回答,自己只是会议的参与者,从未踏入过该校校门。 审查官们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些答案,他们继续深入挖掘范青的背景信息。
当得知她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资助时,审查官们立刻警觉起来。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们竟在范青的手机里发现了一个名为“CSC”的应用程序,并质疑她为何至今仍保留着这个“敏感”应用。范青哭笑不得地解释,这个“CSC”其实是哈佛公寓地下室洗衣服务公司的缩写,与国家留学基金委毫无关系。 然而,审查官们似乎并未被这些解释所打动。他们继续在范青的手机备忘录中发现了一个关于参观黄埔军校的日程计划,并追问她与这所军校的关系。范青只得再次耐心解释,那只是一个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自己并未实际参观。 尽管范青努力证明自己的清白,但审查官们似乎仍对她的背景持怀疑态度。最终,在经历了一番纠缠后,范青被判定为遣返。在签署遣返决定时,范青哭着请求先看笔录再签字,却遭到了拒绝。面对审查官的威胁,她只得颤抖着签下了一个几乎看不清的名字。 整个过程对于范青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她不仅要面对无休止的追问和质疑,还要在极度压力下做出决策。最终,她被送上了回国的航班,结束了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事后回想起来,范青深感无奈和遗憾。她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没想到最终还是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她不禁开始反思,是否自己在某些方面过于疏忽大意,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同时,她也开始寻求法律援助,希望能够撤销入境申请并避免终身禁止入境的惩罚。


“屏幕被监控了”




在寒风凛冽的1月28日晚上9点多,范青踏上了那趟遣返航班,而在此之前,她已经在美国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孤独地度过了整整七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她的护照和遣返文件被锁在了一个醒目的黄色文件袋中,由机组人员小心翼翼地保管,而她的电子设备则被扣押在了美国海关,只拿到了一份设备清单。 范青焦虑地询问着工作人员,她的电子设备何时能够归还,得到的回答是令人沮丧的两周时间。她再次试探性地询问能否将设备寄回中国,但得到的答复却让她彻底失望了——只能邮寄到美国境内的某个地址。 那趟从波士顿到多哈,再转机至上海的航班,航程几乎长达30个小时。范青被安排在航班的最后一排座位,无法随意走动,更无法换座。在这漫长的旅程中,由于没有通信设备,她感到无比的焦虑和孤独。她心急如焚地等待着与哈佛的同事取得联系,同时也担心着与国内亲友的失联。 在从波士顿到多哈的14个小时里,范青几乎没有进食,她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直到即将下飞机时,她才勉强要了些零食来填饱肚子。即使在下飞机时,她也被要求最后一个离开,并受到专人的严密看管。幸运的是,一位好心的乘务人员借给她手机,让她得以与家人取得了联系。 
当航班抵达多哈至上海的航线时,范青的心情终于有了一丝好转。随着机上中国乘客的增多,她再次借到了手机与家人联系。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煎熬之后,1月30日下午将近3点,范青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回到了上海。 然而,范青的困境并没有就此结束。直到3月初,她的哈佛同事才收到了被扣的电子设备。当他们按照范青的要求打开电脑拷贝文件时,却惊恐地发现显示屏顶部出现了一行英文小字:“your screen is being observed”(你的屏幕正在被监控)。这突如其来的发现让范青和同事感到惊恐万分,他们担心手机和iPad也可能被监控了。因此,至今他们仍未敢给这些设备充电,生怕触发什么未知的危险。 范青的这段经历充满了艰辛和未知,她在异国他乡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煎熬,回到祖国后却又面临着未知的恐惧和不安。这段经历不仅考验了她的意志和耐力,也让她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不安。


范青怀疑被监控的笔记本

尾声




导师很是惋惜,他告诉范青,这是错误的政治因素导致的,“希望不要让这个事件阻碍你将来学术生涯的发展”。

本来范青的打算是,在2025年完成博士后阶段工作之后,在美国找一个教职。接下来,她打算去欧洲找机会。尽管去欧洲还要学习新的语言,并且工作机会不如美国多,但这是目前范青能接受的结果。

还好,她已经顺利拿到欧洲一个知名研究所的offer,准备开始第二段博士后工作。

唯一担忧的是,范青还没拿到她被波士顿海关扣押的所有电子设备。这些私人物品从美国邮寄回中国竟然还要向中国海关缴纳不菲的关税,大概是总价值的20%。这让她不能理解。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