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奖必读!科技奖励申报与答辩的十大重要细节
2024-07-01 15:08:19 作者:解说科技奖 来源:解说科技奖 分享至:

 


一、科技奖励提名书的本质

自然奖、发明奖、进步奖的提名书,无论是项目简介、主要技术内容(重要科学发现、主要技术发明、主要科技创新)、客观评价、应用情况和效益,都是对技术内容或者技术效果的描述,表面上看都是针对小同行展开描述的。
但本质上,奖励提名书不是给小同行看的材料
目前国内的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人才荣誉的评审机制,基本是外行评内行,最终决定是否获选的会评、终评专家以大同行专家为主。社会科技奖励,以某一特定领域为基准,基本上是内行评内行。单纯看国家科技奖励,网评专家偏小同行,会评专家偏大同行。
例如交通组,包含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四大方向,网评分组往往聚焦1-2个方向,专家偏小同行;到了奖励会评的时候,四个方向合成一个组,来自公路的专家大概25%,具体到公路领域的二级、三级学科,大同行专家基本占到了80-90%以上。
所以一个成果能否获奖,
不是小同行说了算,是大同行说了算。
所以奖励材料写作,不是为了让小同行看懂,是为了让大同行看懂,这就要求奖励提名书撰写要做到大科普,尤其是国家奖、省部级科技奖。很多专家认为,奖励材料要70-80%的内容科普、20-30%的内容专业。

1、小同行专家的评审特点:奖励和人才的评审,大部分不是匿名评审,所以小同行评审的时候,只要一看单位名称、完成人姓名、成果名称,他们就知道这个成果水平高低,压根不需要看提名书的。

2、大同行专家的评审特点:因为学科和研究方向差异,大同行专家可能不熟悉评审项目、完成团队,他们需要对提名书进行审阅,做出准确判断,所以提名书的写作质量对大同行专家而言极其重要。就像一个普通人经过美妆,就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至于内在、品行,是看不到的。

奖励提名书写作,要把握几个要点:

  1. 逻辑简单清晰、重点突出: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向评审专家(大同行、小同行专家)展示最有用的消息(或专家最想看到的消息),获得专家认可,争取获奖;

  2. 根据评审专家是大同行专家还是小同行专家,改变写作策略,大同行专家看逻辑,小同行专家看技术

  3. 最有用消息:不是官话套话,是创新成果的重要性、紧迫性、技术复杂性与难度、技术先进性、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效果,要以醒目的形式、科普的语言展示出来。


二、奖励提名书要回答四个问题

奖励提名书中关键模块基本都在回答四个问题:1、为什么做?2、怎么做的?3、做的怎么样?4、谁做的?
1、为什么做:报奖成果要跟国家战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与国计民生、卡脖子不相关的成果越来越难以获得国家奖了。所以在背景描述中要重点写几个内容:
  • 项目所处领域、开发前国内现状、国内外差距、国内需求性分析等,凸显项目的重要性、紧迫性、现实意义
  • 项目难度与复杂程度描述。这是很多奖励的评价指标,很多老师撰写奖励材料往往不写项目的难度与复杂程度,实际是不对的。

2、怎么做的:即成果的发现点、发明点、创新点,利用专业词汇图文并茂的呈现出来就好,要图文并茂。小孩子看不懂文字却能看懂连环画,这就是图文并茂的价值。奖励写作除了要做大科普,也要做部分专业描述,需要专业描述的地方就是这里。

3、做的怎么样:在客观评价、推广应用与效果重点阐述,也要在主要技术内容写出指标先进性。为什么做是提出问题,做的怎么做是回答问题的,要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卡脖子的效果写出来,而且要列举出高质量的效果

4、谁做的:以往奖励材料撰写中不太重视的点。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提名通知中,明确要求应当提名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仅从事组织领导、行政管理或辅助服务的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单纯的行政领导列入完成人要注意了,撰写材料的时候,要突出个人在成果中的贡献与价值,后面估计会出现落实方案。

三、科技奖励提名书与PPT的写作技巧
基于前文所述外行专家看逻辑,内行专家看技术的大逻辑,基于科技奖励的评价指标(点阅),在此简述科技奖励提名书项目简介、主要技术内容(自然奖称为发现点,发明奖称为发明点,进步奖称为创新点)的写作逻辑。

1、项目简介的写作逻辑

项目简介, 1页纸,是评审专家入门后第一眼看到的,是整个报奖材料的缩影,也是吸引评审专家阅读全文的关键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写作逻辑一般包含三个内容:

1)项目背景(科普)

  1. 要从国家、行业、区域的角度阐述成果的重要性、紧迫性,让评审专家明确成果紧扣“四个面向”、国家战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
  2. 成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这是很多奖励的评审指标(易忽略),一般依据创新点内容总结3-4问题,注意“问题-创新”一一对应
  3. 简述项目研发过程,总述、定性本项目成果的学术地位

(2)主要技术内容(专业+科普)

注意点:发现点、发明点、创新点3-4个居多;呈现形式要保持一致;关键内容可以加黑亮化突出;能定量的一定要定量描述。
写作范式如下(进步奖为例):
  1. 标题1-3个半句总结技术特点,在我的观点里面标题是为了给大同行专家呈现逻辑、给小同行专家呈现技术特点的;
  2. 创新内容:本成果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应用创新等内容,专业词汇描述,是给小同行看的,大同行看不懂是正常的,给人高大上的感觉就好了;
  3. 结果:自然奖描述国内外肯定情况,发明奖和进步奖定量描述技术指标及先进性,这是大同行看的,一定要科普的呈现出本项目的技术优势性

(3)成果产出(科普):

  1. 自然奖一般写5篇代表作的国际影响力,比如影响因子、国内外大牛的引用与评价等内容;还要写推动学科发展情况,比如列入专著、人才培训、平台建设、国际大会报告、获奖等。

  2. 发明奖、进步奖:文章/专著/指南/共识/工法/人才培养/学术大会/奖励荣誉情况,发明奖一般还要呈现专利的价值;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行业贡献等,发明奖一般还要写出从01的颠覆性成果

一般来说,项目背景是提出问题,成果产出是回答问题,要呈现出满足国家战略、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过程与效果。

2、主要技术内容的写作逻辑

主要技术内容,5页纸,一般用以详细描述项目简介中的项目背景、主要技术内容两部分。写作的时候要保持科普性和专业性的统一
5页纸篇幅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架构(如下图,进步奖为例):第一个“总”写背景,也就是“为什么做”的问题,篇幅控制在0.5-1页纸; “展开描述发现点、发明点、创新点,篇幅一般在4页左右;第二个写整个成果的总结,篇幅控制在0.5页以内。
具体应该写什么内容,可以参考“奖励提醒2:奖励提名书要回答的四个问题”章节的内容。

主要技术内容写作注意事项:

  1. 主要科学技术内容3-5,不宜过多;
  2. 语言要科普图文并茂,切勿高度专业,让外行看得懂,让内行看出高度(奖励评审专家,多是大同行);
  3. 图片要求:内容清晰,易于理解,对比性强烈的图;
  4. 发明、创新要突出“点”,点面结合,不要面面俱到。。
  5. 问题、答案、应用、比较等逻辑清楚、整齐
  6. 数据准确,有附件证明材料支撑,慎用%
  7. 过度夸大成果,否定前人或同行。

3、奖励提名书与答辩PPT的逻辑关系

在奖励申报中,奖励提名书与答辩PPT提交间隔往往超过3个月,3个月的时间足以改变对奖励提名书的认知,从而导致答辩PPT与提名书脱节,其结果往往是极其严重的。在以往的奖励辅导经历中,见证了太多答辩PPT推翻提名书逻辑、数据、语句、图片的案例。
一般来说,奖励提名书偏书面语言,看得懂不见得读的顺;奖励答辩PPT偏图片语言和口语化语言,不但要看得懂还要读的顺
而奖励申报要求,提名书要与答辩PPT保持一致,专业与科普、书面语言与口语化语言要恰当切换,我们总结出最佳的提名书撰写方式是:
  1. 确定总体思路,撰写提名书初稿,可长句子、可书面化语言;

  2. 根据提名书初稿制作答辩PPT,把书面语言转成图片语言、口语化语言,并试着演讲,根据语言习惯修改词汇表达;

  3. 根据答辩PPT修改提名书初稿,把图片插到提名书中,这就是提名书图文并茂的来源。另外,要根据PPT的逻辑、语言修改申报的逻辑与语言,使提名书语句表达更顺畅,亮点更突出。

四、发明奖、进步奖的区别很大
发明奖和进步奖的提名书模式基本相同,但也有本质区别。
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对三大奖的授奖比例做了重大调整,自然奖:发明奖:进步奖的授奖比例从2020年前的15:25:60调整为了18:22:60加大了对自然奖的支持力度,减少了对发明奖的支持力度
历年来讲,发明奖的获奖率高于进步奖,例如2020年发明奖获奖率为18.7%、进步奖为14.1%2019年发明奖获奖率为25.9%、进步奖为20.8%。从全国省部级奖励申报来看,自然奖:发明奖:进步奖申报比列约为15:5:80,发明奖申报数量少,获奖率也是高的。
但是一个成果到底报发明奖还是进步奖,二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介绍如下:

 


五、科技奖励提名等级的重要变化与应对措施

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等级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名等级包括一等奖、一等奖或二等奖、二等奖。特别优秀的成果,可以在提名一等奖的基础上,加选特等奖。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比较灵活,有的省一等奖不能降为二等奖,有的省一等奖可以降为二等奖,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争取一等奖。

国家奖提名等级的历史变迁
  • 2017年及之前,国家科技奖实行推荐制,推荐等级是比较随意的,推荐特等奖的可以降为一等奖,提名一等奖的可以降为二等奖。广大的奖励推荐单位,为了体现对成果的自信,大都申报一等奖,大都接受二等奖

  • 2018-2020年,国家科技奖实行提名制同时基于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的规定,一二等奖独立表决,一等奖落选不会降格参评二等奖。国家科技奖申报等级出现了重大分流,大部分申报二等奖,少部分申报一等奖。在实际执行层面,提名特等奖可以降格评为一等奖(每年都出现)、提名二等奖的可以破格评为一等奖(三年未出现)。这一策略下,申报一等奖是极为惨烈的。以离我们最近的2020年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申报为例,科技进步奖受理67项,网评、答辩后通过19项,二次答辩后仅有9项最终获奖。其实另外10项都有获得二等奖的极大潜质,但都丧失了获奖机会。其后遗症在2021年、2023年院士评选中显现出来。

应对策略:从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评审方案来看,本年度填报一等奖或二等奖的确实沾光了,部分项目初评环节公示为一等奖,后面环节可以降为二等奖获奖。部分只填写一等奖的项目,初评环节就被淘汰了。

科技奖励的目标是奖励优秀,但游戏规则却将部分优质成果排除在外。不得不说,里面也有赌徒心理,愿赌就要服输。


六、学科分类号,一开始就决定了命运
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一个项目可属于多个奖励评审组,比如生物学科,从事生物农业可选择农业组,生物化工可选择化工组,生物冶金可选择矿产组,生物医药可选择医药组,生物食品可选择轻工组,生物修复可选择环境组,不同评审组因为组内特点、人脉关系、技术的认可度不同,获奖几率相差很大
学科分类号,在奖励申报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奖励会评分组、网评二次分组,也决定了评审专家的来源。恰当的选择学科分类号,可以让您避开强大的对手,避开陌生的评审专家。每年都存在学科分类号填写失误导致报奖失利的情况。
目前国家科技奖的学科分类号可以填1-3个、可以填到三级学科。填写不同,命运差别极大。举几个例子简要说明。
成果一。应用领域是交通、制造方法是机械、控制方法是电子信息,如果分别填写交通、机械、电子信息等下面的三个三级学科分类号,与仅填写一个学科分类号,不同的网评方式,结果可能相差很大。如果网评是按照小组来选专家,差别不大;如果网评是按照学科分类号选专家,差别极大,原因不表。
成果二。按照项目特点可以在化工组或者材料组评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判断哪个评审组更具优势,比如历年获奖项目特点、历年专家熟悉度、潜在对手的实力强弱、经济效益水平等。

成果三。标准文体组,包含了标准科学、考古文物、图书馆与情报文献、体育运动科学等复杂学科。如果报奖成果具备标准优势,在专业评审组不具优势,可以来这里看看,已有多个成果在这里取得了成功。


七、发现点、发明点、创新点按重要性排序?
无论是国家奖还是省部级奖励、社会科技奖励,填报说明里面都明确要求,自然奖、发明奖、进步奖主要技术内容(五页纸)的撰写都要求发现点、发明点、创新点按重要程度排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句话实际上有问题的
首先是奖励提名书的基本逻辑,奖励提名书是给大同行看的,如果打乱了创新点的内在逻辑,外行专家是很难看懂。比如按照成果发展有ABC三个创新点,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把写作顺序调整为BAC或者CAB,外行专家是很难在短时间看懂奖励材料的。无法看懂的奖励材料,也是很难有理想结果的。
然后是奖励发现点、发明点、创新点的真正顺序是什么?要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排序,或者说专家易于理解的逻辑来排序。时刻要明白,奖励提名书是给专家看的,是为专家服务的,要从专家的思维习惯去撰写材料。
创新点的排序有先后顺序并列顺序。一般来说,90%的创新点排序是先后顺序;10%的创新点是并列顺序,如果打乱顺序,不影响理解,那就并列顺序。

整体来讲,在科技奖励提名书或答辩PPT中,发现点、发明点、创新点按重要性排序是不合理的,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寻求一种最佳写作模式。


八、应用证明、经济效益,真实性审查

申报发明奖和进步奖都需要开具应用情况和效益的客观材料,比如验收报告、用户报告、技术合同、销售或服务合同、检测报告等2018年之前国家科技奖填报说明中有正式的应用证明的模版,2019年后随着证明模式的多样化,取消了应用证明的硬性要求,但目前最常用的还是应用证明。

以高校、研究院所为主的各类报奖群体,都需要找不超过15家单位出具应用证明。这些应用证明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因为个人友情临时开具的,里面的经济效益是否合理,长期以来让人诟病

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会对初评结果加强现场考察力度,审查应用证明和经济效益的合理性或许将提上日程。

一个合规的应用证明,是基于前期的产学研合作,一般会签有技术服务合同、技术服务费的银行往来账。因为专家不可能免费给企业服务,高校、研究院所等单位也不可能允许专家私下免费给企业服务,这涉及到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基本可以认定“没有前期技术服务合同,没有技术费往来账的应用证明”,真实性都是存疑的。

还有一个比较尴尬的事实,很多获奖的项目,技术转让费、技术许可费拿不上台面,往往在几十万,百万级别以上的寥寥无几。这与后期开具的每年几亿、几十亿的销售额、利润相比差距巨大。一般来讲,技术转让费应该与企业利润成正比,或者占到年度利润额的1-10%或者更高,才是正常的。所以可以认定如果技术转让费没有或者很低、而实现很高利润的应用证明的真实性也是存疑的。

应用证明、经济效益证明的真实性审查,
令人期待!

九、论文、专利等材料如何体现高质量?
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自然奖对论文的要求从8篇降为5篇,发明奖和进步奖限填10项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整体而言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对论文和知识产权的要求,不再是数量而是质量。在奖励提名材料中,如何体现论文和专利的质量是极其重要的。

1、论文的高质量的体现形式

①发表期刊、影响因子、引用次数(含高水平期刊引用次数)、封面文章、高被引论文、下载排名、搜索排名、列入精选;

②被国际知名专家正面评价、亮点报道、媒体报道;

③获奖:优博、行业最具影响力论文等奖励荣誉;

2、专利的高质量体现形式

①专利奖:中国专利奖(金奖、银奖优秀奖),国外的专利奖、省部级专利奖;,国际专利布局,专利转让\许可\产业化,专利分析等
②国际专利布局:如果申报发明奖,一般要说明国际专利布局的。
③专利转移转让许可:专利转移转让许可费越高,说明专利价值越大。

④其他:专利诉讼、专利分析等。


十、奖励提名书写完后该找哪些专家指导?

每个报奖团队写完提名书后,都会习惯的找专家审阅指导、提提修改意见,找谁来看是极其重要的。

  1. 找同行专家指导:这基本是所有团队都会做、都在做的事,也是重要的。
  2. 找外行专家指导:这是很多团队容易忽略的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我在一、科技奖励提名书的本质章节中做了解释。提名书本质不是给小同行专家看的,是给大同行看的。我们要研究目标评审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专家来审阅指导。比如进步奖-交通组,我们做公路的成果报奖,除了让公路的专家审阅指导,还需要找水路、航空、铁路的专家看,明确大同行专家能否看懂,能否看出强劲的实力;比如发明奖-机械与动力组,我们做机械的成果报奖,除了让机械领域的专家审阅指导,还要找交通、动力与电气、核、自动控制等领域的专家指导。
始终明白一个问题,
决定报奖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外行专家。
奖励提名书指导专家找的越多,奖励提名书越难修改。因为不同专家出于自己的立场给予意见,找10个专家可能有十几个建议,且有的建议相互冲突,最后提名书改得面目全非,我们很多次见证了终稿不如初稿的案例。这就要求我们的奖励提名书撰写团队,根据潜在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坚持自己的原则,掌握好可听可不听的尺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