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博导直言:学生会干部休想成为我的研究生
2024-07-19 14:47:23 作者:AEIC学术交流中心 来源:AEIC学术交流中心 分享至:

 

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确能够带来许多显而易见的好处。无论是在校内的评优选先、争取入党积极分子的资格,还是在毕业后的选调生招聘中,学生会干部的经历往往被视为重要的加分项。这种经历不仅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家长眼中孩子大学生活中的一大亮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导师对那些拥有学生会或研究生会背景的学生避而远之,甚至在简历中看到相关经历时会直接将其淘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导师们对这类学生产生了如此负面的印象呢?导师们的顾虑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导师怎么看?

A导:课题组更需要踏实的研究者,而非管理者


“学生会干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他们过早地将自己定位为‘管理者’,从而未能专注于科研工作。

 

如果你有意从政或进入大型央企工作,那么担任学生干部确实是一个有力的加分项,因为你在这个过程中会培养出强大的管理能力——然而,遗憾的是,科研课题组并不需要太多的管理者。我们更需要的是那些愿意脚踏实地、全心投入科研的学生。科研工作要求的是能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的品质。”

 

图源: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央企)校园招聘公众号

 

B导:科研与学生工作在本质上存在冲突

 

“每个学生在大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么选择在学生会发展,要么选择和专业老师一起做课题。

 

研究生阶段主要是从事科研工作,每个导师都希望招收有一定专业背景,能够立即投入科研的学生。这与企业招聘类似,老板希望的是员工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虽然有些学生和社会上的声音对此持负面态度,但这种情况是人之常情。对于大学中的学生会干部,我们都清楚他们本科期间忙于各种活动,真正投入科研的时间很少。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基础往往较弱,因此在招收时我会非常慎重。”

 



C导:学生会风气问题可能影响课题组氛围


“我自己也经历过学生时代,对学生会的整体风气感到并不理想。我发现,有些学生可能存在德不配位,或者利用小手段获取不属于自己的成果。这实际上是风气问题的体现。

而风气对一个课题组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组内的风气保持积极向上,我在面试时对学生会成员会特别留意。最开始当导师时,我曾招收过一个男生,他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当时从各方面了解他确实很优秀后才决定录取他。”

 


D导:学生会干部难以接受导师的指导


“我们学院有本科生导师制度,学生在大二时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一位学术导师,导师也会双向选择学生。在达成共识后,导师会在未来三年内进一步指导学生,甚至产生不错的科研成果。

 

我原本秉持‘来者不拒’的原则,只要有学生选择我,我都会认真指导。然而,几位在学生会担任主席和部长的学生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时我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如周末或晚上,召集大家开组会,了解学习情况,但学生会干部常常不到场,理由是有活动或学院事务。

 

当他们临近保研时缺乏科研成果,就来找我要数据想与我合作。有些学生跟我合作了一年,发现发表论文加分不多,就拿着我的资源去找其他老师了。这些事情让我感到自己对学生会干部的掌控力不足。”

 

 


各层面差异

 

成果产出:短平快 VS 坐冷板凳


人们通常认为科研工作光鲜亮丽,然而事实上,科研就是一种“坐冷板凳”的过程。这背后是无数个没日没夜的辛勤付出。有时候,一个课题可能需要两三年才能有所突破,甚至会经历各种意外和挫折。因此,如果决定走科研这条路,等待你的既可能是成功的鲜花和掌声,也可能是长时间的无果和挫折。

 

相比之下,学生工作的任务和活动通常时间较短,从几小时到两三个月不等,很少有需要持续两三年的项目。此外,学生会成员往往与行政老师关系密切,在评优选先方面有更多优势(当然,这也是通过努力获得的)。

 

因此,相对于科研,学生会干部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得各种奖励和机会。然而,这种快节奏的产出方式和发展模式未必适合未来的科研工作。

 

 

思维:层层上报 VS 富有创新


科研需要创新和活力,许多课题需要开阔的思路,有时甚至要突破导师的传统思路,寻找新的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在硕博阶段导师更多是作为引路人,而非具体的指导者,科研内容主要靠学生自己把握和思考。

 

与许多高校教师交流时,发现大家都非常喜欢不拘一格、脑洞大开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只需要导师在背后把握方向,不需要事事请教,毕竟导师们都很忙,不可能手把手地教每一个小问题。

 

然而,学生会干部习惯于遇事向上请示。一个师妹在竞赛、科研、学生工作上都很优秀,但在升入985高校读研后,明显感到吃力。她常常遇到问题就请教老师,后来老师不回复就问组内的师哥师姐。然而,这些问题其实很多通过百度或者查阅文献就能解决。

 

甚至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她也要向老师报告,导致她的研究生生活非常辛苦。最终,她选择毕业后回老家找工作,而不是继续读博。

 

诚然,向老师汇报固然重要,但事事请示并不可取。因为有些研究方向甚至连导师也未必比你了解得更多,所以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同样重要。

 

 

日常:会说 VS 会做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会干部能言善辩,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有时言辞比实际行动还要漂亮。还有的会将不属于自己的成果据为己有。这些在科研上是非常忌讳的。科研需要脚踏实地,无论是实验学科还是模拟仿真的学科,都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

 

所有的科研成果都是靠实干得来的,而不是编造出来的(除非涉及学术造假)。因此,如果会说大于会做,导师在招收学生时必然会慎重权衡其中的利弊。

 

 

 


学生会干部应该如何上岸?


1.适度调整简历,突出科研能力


在申请读研或读博时,学生会干部的经历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加分项。因此,建议在简历中适度调整,减少对学生会经历的强调,而更多地突出自己在科研方面的成就和能力。如果你所申请的导师明确表示对学生会经历感兴趣,才可以适当提及。

2. 学会合理取舍,专注目标


时间是有限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高效利用时间至关重要。如果你决定走科研道路,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和专业学习上。对于与科研无关的活动,应学会合理取舍,避免分散精力。

相反,如果你的目标是毕业后考公务员、选调生或进入央企、国企,那么可以更多地参与学生活动和组织,积累相关经验和人脉。选择一条符合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道路,并坚定地走下去,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3. 坚持提升专业技能


无论你在学生工作中多么忙碌,都不要忽视专业技能的提升。扎实的专业能力是你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因此,保证正常的学习时间,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确保自己在专业领域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4. 展现综合素质,打破偏见


学生会干部的经历并不应该成为负担,而是你综合能力的体现。要在申请过程中,向导师展示你在管理和协调方面的优势,同时强调你在科研中的投入和成果。通过展示你的综合素质,打破导师对学生会干部的偏见,增加你的录取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