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中科大、南科大、浙大等20多所高校官宣:超50名博士生获国自然青年项目资助!
2024-12-11 11:42:03 作者:科研大匠 来源:科研大匠 分享至:

12月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揭晓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立项名单。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20多所校官宣博士研究生获资助,超50名优秀博士生获批该项目。具体名单如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2023年首次试点设立,该项目采用“推荐+评审”的模式实施,通过博士生个人申请、学校遴选推荐、基金委组织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多个环节,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最终确定资助项目每项30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部分获批名单

 

制表:高绩(ID:gaojidat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潘应浩所申报的“可再生能源配额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下电力企业效率与生产优化研究”项目成功获批。该项目重点考虑在碳配额及可再生能源配额的双重约束下,如何构建一套有效的电力企业效率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弈论等方法,指导电力企业完成资源配置和生产决策的优化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翟祎,申报的基于语言模型的高性能深度学习算子生成技术研究项目成功获批。

 

项目名称:基于语言模型的高性能深度学习算子生成技术研究

资助类别: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

接收编号:624B200078

资助金额:30万

资助期限:2年

翟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研究生


导师:张燕咏教授,张昱教授

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系统/深度学习编译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计算机系统领域顶级国际会议OSDI、ASPLOS发表学术论文两篇。研究成果已开源、已应用于生产环境。先后受邀至华为云、CCF HPC、国防科技大学相关论坛和实验室介绍研究进展。

 

清华大学

 

近日,清华大学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生刘泽夷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知,其申请的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博士生)获得批准。项目名称为“变工况条件下复杂工程系统关键部件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该项目将分别面向过渡工况与未知工况开展研究工作,为提升变工况条件下复杂工程系统关键部件的安全性提供基础理论,为实现高端装备生产过程的可靠性提供技术保障。

 

刘泽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21级直博生,导师何潇教授。刘泽夷主要研究方向为动态系统的安全性评估与安全控制。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获评北京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综合优秀一等奖学金、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优秀奖学金等荣誉。以第一作者在TKDE、TCST、TNNLS、TII、TSMCA等权威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在《自动化学报》上发表动态系统实时安全性评估领域首篇中文综述。研究成果累计被引400余次,得到20余位国内外院士(会士)的正面引用或评价。担任TPAMI、TKDE、TASE、KDD等学术期刊或会议的审稿人,担任ICAIS&ISAS 2024安全控制相关专题共同主席,部分成果应用于我国“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运行维护。

 


南京大学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揭晓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立项名单,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林偲蔚申报项目成功获批。 

 

 

林偲蔚,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地形分析,以第一作者身份多篇高水平SCI学术论文,曾获202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等,主持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一项。

 

此次获得资助的项目名称为“火星谷地成因机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启示”。该项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火星探测计划)开展研究,依托我国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数据,试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耦合多源地貌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探讨火星谷地成因的空间分布及相应的地貌过程,深化对火星气候环境的科学认识。

 

 

同济大学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揭晓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立项名单,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戴晓虎教授课题组博士生王泓的申报项目成功获批。

 

项目名称:微米粉末载体与脱氮菌群界面自组装互作机制及微生物群聚调控研究

资助类别: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

接收编号:524B2137

资助期限:2年

 

 

王泓,中共党员,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戴晓虎教授。在读期间一直从事污水生物脱氮理论与新技术的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Water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15篇,2篇为ESI1%高被引论文,申请发明专利3项,多次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IWA会议上作口头汇报,参加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上海市科技委双碳专项,连续三年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2023、2024),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同济大学学术先锋等荣誉。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多媒体技术研究所博士生陈康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陈康建同学本科来自南京理工大学,免试攻读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进入戚晨皓教授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毫米波大规模MIMO的波束成形设计。硕士毕业去某研究所工作一年后,回到母校东南大学继续在戚晨皓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

 

目前陈康建作为第一作者已在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等期刊上发表SCI期刊论文8篇,在IEEE全球通信年会(Glob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和IEEE国际通信年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上发表EI论文5篇,作为第一作者获得2019年度GLOBECOM最佳论文奖和2022年度ICCC最佳论文奖。另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博士生郭思源申报的《强化学习驱动的大语言模型智能体进化机制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资助。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连续两年共获批3项基金委博士研究生项目

 

 


郭思源,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唐敖庆理科试验班计算机方向,2021年保送至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跟随常毅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2023年转为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语言模型智能体和强化学习。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CF-A类会议或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包括ICML、TKDE和SIGIR,并多次担任ICML、NeurIPS、ICLR等顶级会议PC Member。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