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版图中,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这些几乎覆盖所有重点学科领域的科研实体,经过40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领域发展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主力军”。
1月10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度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结果和专家咨询评议意见的通知》,2024年度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已完成。
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全国重点实验室”,这场已历时6年,针对实验室运行体制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科技界的“金字招牌”
自1984年启动建设以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建设成果可圈可点。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正在运行的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累计533个,在地理空间上实现对省级行政单位的全覆盖,规模体量不断壮大。
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信息、制造、能源等重要发展领域,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逐步实现了在若干领域由“跟跑”向“并跑”和“领跑”的转变。特别是在我国科技领域最高奖项“三大奖”的评选中,国重实验室科研成果持续涌现。
在2016—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奖108项,占获奖总数的67.1%,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5项,占授奖总数的100%。国家技术发明奖参与完成134项,占获奖总数的69.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参与完成308项,占获奖总数的57.4%,其中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5项,占授奖总数的100%。
2016—201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奖励数及占比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40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汇聚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科学家。截至2019年底,实验室固定人员已达5万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9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71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43人,占总数的43.2%。先后有7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实验室所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共305项,占历年总数的52.8%。
光环之下,国家重点实验室也遇到一些问题。
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立项、轻管理、荒运行”的现象,部分实验室的目标难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李侠认为,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正脱离知识生产主战场,“做大活做不了,做小活又体现不出它的重点性,是对国家设立重点实验室目标的偏离。”一场针对实验室运行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由“破”到“立”,日益清晰
针对部分“国重”存在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联合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提出重新统筹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2021年,科技部编制完成重组方案。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也将“建立健全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明确写入。
同年7月,科技部组织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推进会,经过重组、推荐和评议,遴选出首批20个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成功入列,彰显了其在“卡脖子”技术攻关上的非凡实力。
重组工作在2023年进入“快车道”。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有超过12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或重组完成。
由“破”到“立”,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调整方式与建设路径,也日益清晰。
是机遇,也是挑战
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贺金生认为“不需要做全优生,但要做单项冠军,必须有独门绝技。”
特别是对于高校而言,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组,既是挑战,也是重大的机遇。通过此次重组,不少高校实现了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上的新突破。截至目前,公开渠道可知的、高校牵头或参与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超250家。
西安交通大学官宣新增及重组通过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批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推动牵头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参与重组1个,东南大学作为共建依托单位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华中科技大学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实体化运行,浙江大学10家牵头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建设初见成效,工信部直属高校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28个……
2025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实现了宁波基础研究类国家级平台零的突破。其中,宁波大学获批的实验室,是由2021年落户宁大的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建而来,它的获批将有力支撑宁波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图源:宁波大学官微
依托于成都理工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完成重组,正式更名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经过老中青三代学术群体近70年的共同努力,实验室奠定了“人地协调”的理论基石,支撑解决了我国重大工程建设中系列工程地质难题。相关成果独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国际合作奖1项,省部级三等以上奖励60余项。
除了高校在积极行动外,多省大力支持本省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一批新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争以全新的面貌,全力崛起,期待此次重组改革完成后,焕发全新的生机,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