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发布了一篇关于《给研究生的忠告|这种实验室不能去》的文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和实验室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环节。评论区里,也有很多人分享了个人的经验和感受。
全文如下:
一个常规实验科学的课题组,如果教授不定期开组会,不让学生互相交流、互通信息、互相帮助、互相批评,那么就要考虑这种实验室有问题,至少是其教授有精神问题。
一种可能是教授对科学没有兴趣,也不希望学生对科学有兴趣,只是要学生做苦力。一种是让不同学生互相竞争同一课题。
还有一种可能是教授是故意不让大家知道信息,以便教授自己造假。
三种都不适合准备以诚实和科学兴趣为生的学生。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i0DuZlnfRye20mVXukhbQ
不定期开组会就是不行?
其中,对于实验室是否应该定期开组会,大家争议比较多。
有老师现身说法,我自己很少开组会,因为效果不好,让学生汇报进展,看不到学生对课题的思考,批评学生又会把师生关系搞砸,最后组会往往变成自己的一言堂,开完之后很后悔。
也有人表示,组会关键在学生,很多时候开组会是开完老师自己气自己...
学生对开组会也有说法,有的老师很爱开组会,定时定点开,可完全是形式组会,一开开一天,有时候学生根本就没有进展,去开组会等于参加挨骂大会,双方都很折磨。
还有人表示,组会很浪费时间,不如和教授一起汇报工作,效率更高。每天在实验室里和学生交流,学生获益更多。
最后,也有人补充说明了一些自己认为的绝对不能去的实验室:
不过归根结底,大多数学生在进实验室前都很难进行筛选,因为信息不透明,或许建立一个学生可以交流的社区论坛,能更好的帮助学生选择实验室,避免踩坑。
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