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意外,多名科研人员离世
2025-02-08 14:47:20
作者:科研城邦 来源:科研城邦
分享至:
近日,科研圈传来消息,上海华略智库高级合伙人兼自贸区港首席专家、改革创新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李锋博士,于2025年春节休假期间遭遇意外,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48岁。据媒体最新消息,李锋博士离世原因已经确认,他的死因系意外溺水。对其不幸离世,师友纷纷哀悼。

李锋博士的意外离世,让我们关注到近期其它一些学者因意外离世的消息,这些事件值得我们关注。2024年12月3日清晨,台湾澎湖南方四岛国家公园海域发生一起钓客落海事故。落海者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次日,遇难者身份确认,为高雄医学大学副校长郑添禄。校方随后发布声明,对其离世表示深切哀悼。据通报,郑添禄于当日清晨6时许,在澎湖望安乡嶼坪后山海边峭壁钓鱼时不慎落海。郑添禄,享年57岁,是医学与生物领域的知名学者。1991年,他获得高雄医学大学医学技术学士学位,随后在国防医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所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并于1999年取得博士学位。郑添禄长期致力于新药开发、抗体药物及生物标记学研究。自2018年起,他担任高雄医学大学生物医学暨环境生物学系讲座教授及新药开发暨价值创造研究中心执行长,并于2024年7月升任副校长。此外,不久前,一名中国医学博士在马尔代夫旅游时,在当地一家民宿提供的潜水服务中溺亡。他是一位善良、聪明的医学博士,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的女友徐女士对他的离世感到极度悲痛。2024年10月23日,河南登封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男子在攀登野山路线时不慎坠下150米高的悬崖,救援人员发现时已无生命体征。据悉,该男子已失联2天,是一名退休教授。而在意大利,去年也发生了两起科研人员在登山时不幸坠崖身亡的事件。8月10日,米兰大学教授罗伯托·塞巴斯蒂亚诺·格雷科的尸体在奥斯塔山谷格雷索尼山的悬崖底部被发现。7月14日,都灵大学经济与统计系正教授马可·巴利亚尼在格罗维塔山登山时,因登山绳锚松动,从200米高的悬崖坠下身亡,终年59岁。本月(2025年2月)3日,国际著名社会学家、前国际社会学协会(ISA)会长迈克尔·布洛维(Michael Burawoy)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遭遇一起肇事逃逸交通事故,不幸逝世,享年77岁。迈克尔·布洛维(Michael Burawoy)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以其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劳动过程理论及公共社会学领域的贡献而闻名。生于1947年,他早年研究工厂劳动,提出了“制造同意”的概念,分析资本主义如何通过工作场所文化维持自身统治。2004年,他在美国社会学协会(ASA)主席任期内提出“公共社会学”概念,倡导社会学研究应服务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变革。他的代表作包括《制造同意》和《全球化下的社会学》等,影响深远。10月21日,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发布《讣告》,称:九三学社社员、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李佳副教授,因意外受伤抢救无效,于2024年10月20日21时11分在华山医院西院逝世,终年42岁。据百度资料,李佳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生物技术系,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和哥伦比亚商学院(联合培养)。2017年3月起,任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2019年7月起,任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科研工作中的安全事故同样不容忽视。几滴试剂也能要了人的命!比如,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化学教授凯伦·维特哈恩在实验室中因接触致命的二甲基汞而不幸逝世。在一次校准核磁共振仪的过程中,几滴二甲基汞滴落在她未戴手套的手背上。然而,5个月后,二甲基汞的毒性开始显现,维特哈恩教授出现了胃病、行走和语言障碍,最终陷入昏迷。在接触二甲基汞298天后,她在极度痛苦中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无论是在科研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科研人员在追求学术成就的同时,也应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避免悲剧的发生。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应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保护措施,确保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和探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