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清洗不当引起的腐蚀案例
2019-06-19 10:24:00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设备管理与防腐 分享至:

众所周知,对系统进行化学清洗时,如果处理不当或缓蚀剂使用不当,会引起设备严重腐蚀。下面请和小编一起去了解,由于化学清洗不当引起的几个腐蚀案例分析。

空冷器铝翅片酸洗腐蚀

某石化工厂芳烃联合装置有较多空冷器,碳钢管内走烃,管外铝翅片通过风机鼓风散热。经长久运行,铝翅片上沉积尘垢油腻,影响冷却效果,需喷淋清洗,曾采用5%HCl+Lan826+表面活性剂或5%HNO3+Lan826+表面活性剂,虽基本能去除表面尘垢油污,但铝翅片并不光亮,为此在上述清洗剂中再加少量HF。经喷淋,虽然铝翅片表面“焕然一新”,但仔细观察铝翅片已严重腐蚀,有的甚至薄如纸片。

钛铜复水器化学清洗与腐蚀

某石化厂乙烯装置采用海水冷却的复水器,原用黄铜管束,后因腐蚀泄漏改用钛管束,壳体为原碳钢,两侧水室或封头仍用原黄铜复层。管程走海水,壳程走蒸汽,经一阶段运行,壳程沉积含硅的氧化铁垢需要清洗,某公司采用10%HNO3+0.5%HF+固体缓蚀剂。缓蚀剂只能避免钢壳体的腐蚀,而不能减缓HF对钛管的腐蚀,可将酸洗时间控制<1h,但多次酸洗钛管仍会减薄。管程走海水基本无垢,但厂方要求再对管程清洗,用清洗过壳程的酸液对钛管本来没有必要钝化,但施工人员自作主张用亚硝酸钠(加氨水调pH)钝化,这样不仅药品浪费,而且因加氨的亚硝酸钠对水室内壁复合的铜会造成侵蚀,还有可能诱发SCC。经及时制止,排除钝化液,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才避免事故。

铜冷却器化学清洗及腐蚀

某石化厂空调系统由铜冷却器与碳钢管道等组成,因结垢冷却效果差,用4%柠檬酸铵,85~90℃清洗,发生铜管穿孔泄漏,后经焊补恢复使用。一年后因结垢,再次停车清洗,为了安全,采用10%氨基磺酸+Lan826,并用该厂副产50℃热水配酸洗液,为彻底清除厚垢,清洗时间延续了8h,结果发生铜管泄漏,分析原因可能是清洗时间过长,原有泄漏处铜焊有缺陷,除垢暴露造成泄漏。也可能是酸洗温度超过60℃,氨基磺酸分解生成酸性硫铵,而引起腐蚀。

PTA不锈钢/钛加氢反应器碱洗与开裂

某石化厂PTA装置加氢反应器由美国引进材质为三层复合(碳钢+304L+钛),但钛复层未采用焊接结构,而使不锈钢焊缝暴露于工艺介质中。该反应器介质为 PTA+H2+H2O,温度275℃,压力6.8~7.3MPa,为提高Pd/C催化剂活性,需不定期进行不停车碱洗,采用5%NaOH(后改为1%NaOH),温度275℃,时间1h。经5年运行后开罐检视发现不锈钢焊缝共11处开裂19条裂纹,经补焊次年大修又发现多条裂纹。经分析属于穿晶和沿晶混合型的SCC,很可能是由于高温碱洗造成的SCC。

PTA不锈钢设备系统碱洗与开裂

另一石化厂PTA装置加氢反应器由日本引进,采用钢+304L+钛三层复合,投运18年更换。近年由美国引进采用钢+304L两层复合,由于扩能,Pd/C催化剂性能受到影响,需定期用碱洗提高其活性,延长使用寿命。由于碱洗是在不停车状态下进行,与正常生产的压力(7.2 MPa)温度(282℃)相同,并不是仅对加氢反应器一台设备,而串连了其余17台设备进行系统碱洗。这些设备除几台钛制外,大多为304L制造的结晶器、离心机、母液槽等。碱洗采用1.5%NaOH。虽然加氢反应器尚未发现碱脆,但存在隐患。问题是其后面的不锈钢设备陆续发现了SCC,如离心机筒体挡板发生龟裂脆断,金相与能谱分析证实为Cl-引起的穿晶SCC。母液槽在汽液界面上出现SCC网状裂纹,为此被迫更换。几台结晶器的不锈钢搅拌浆叶也发现了SCC。分析碱洗采用的NaOH含有的NaCl为0.04%。虽然碱洗液中含少量Cl-,可能有减缓碱脆的作用。但碱洗后,虽经纯水冲洗,总难免残留少量的Cl-,在投运后设备内壁沉积PTA浆料垢,在垢下Cl-浓缩造成了不锈钢氯脆。

某发电厂锅炉过热器管的破裂

电厂锅炉过热器由24排蛇形管构成,第一排至第九排由0Cr18Ni11Nb不锈钢制造,其余由低合金Cr-Mo钢制造,锅炉正式试车时,发现气压上不去,停车检查发现不锈钢管多孔泄漏,破裂多发生于焊缝附近,破裂由内壁开始,以晶间腐蚀沟为起点。金相分析确证属穿晶型SCC。扫描电镜EDAX分析,断口上有大量Cl-存在,这说明过热器不锈钢管的损坏是由氯化物引起的SCC。分析与验证试验证实,氯化物来自运转前不适当的酸洗工艺,酸洗条件为70~100℃,3%柠檬酸+0.2%若丁溶液,浸泡24h。国产若丁组成以质量分数表示为25%邻二甲苯硫脲+20%糊精+5%皂角粉+50%NaCl。这使得Cl-混在有机缓蚀剂中易于被不锈钢表面吸附,从而加速SCC的发生与扩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