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技术参数与科学原理解析
2025-02-18 15:54:25 作者:考拉腐蚀 来源:考拉腐蚀 分享至:

 

 

 

在焊接技术的广阔领域中,熔敷金属中扩散氢的测定是保障焊接质量的关键环节。GB/T 3965—2012《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为这一关键任务提供了科学且严谨的指导框架。

一、技术参数的精密考量

(一)试块参数

 

材质要求:试块选用C≤0.18%、S≤0.02%的非合金镇静钢,这种特定成分的钢材能为后续试验提供稳定且一致的基础条件,减少因母材自身因素对扩散氢测定的干扰。
尺寸规格:试件组合由引弧板、中心试块及引出板构成,不同类型的试块(A 型、B 型、C 型)有着明确且细致的尺寸规定。例如,A型中心试块长度为 80mm、宽度 25mm、厚度 12mm,引弧板、引出板长度≥50d(d 对于焊条电弧焊为≥25mm)。这些精确的尺寸设计,是基于焊接过程中热传递、金属熔敷均匀性以及扩散氢逸出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确定的,直接影响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焊接材料参数

 

焊条:在焊条的试验要求上,针对不同目的(产品分类或产品检验)有不同的参数规定。产品分类试验时,若焊条直径无规定,采用φ4.0mm 的焊条,焊接电流比制造厂推荐的最大电流低 15A 或采用最大电流的 90%(公差控制在±10A),同时要调整焊接速度以保证在特定试块上获得规定质量的熔敷金属。这些参数的严格设定,是为了模拟实际生产中的焊接情况,确保试验结果能真实反映焊条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扩散氢释放情况。
埋弧焊材:埋弧焊丝和焊剂同样有详细的参数要求。焊丝在产品分类试验时,要保证在特定试块上获得规定质量的熔敷金属;焊剂的烘干规范根据试验目的不同,严格执行产品标准规定或制造厂推荐。这些参数的控制,旨在研究埋弧焊过程中焊接材料对扩散氢含量的影响规律,为优化焊接工艺提供依据。

 

(三)焊接参数

各种焊接方法的热输入应不大于 3kJ/mm,热输入计算公式的引入,使得焊接过程中的能量输入得以精确量化。通过控制热输入,可以有效调节焊接时的温度场分布,进而影响氢在熔敷金属中的扩散和逸出行为,确保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二、科学原理阐释

(一)测定原理

 

水银法:基于置换法的原理,将扩散氢收集到真空、充满水银的毛细管内进行测量。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了氢与水银的物理特性差异,扩散氢进入毛细管后置换水银,通过测量水银的位移来确定氢的体积。这种方法巧妙地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实现了对扩散氢的定量分析。
热导法:采用热导检测器(TCD),其核心原理是基于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热导率。当含有扩散氢的混合气体与载气一起进入热导池时,由于混合气的热导率与纯载气不同,会导致热导池中热丝的温度和电阻发生变化,进而使电桥输出端产生不平衡电位,将此电位信号转化为氢气体积的测量值。这种基于物理电学和热学原理的检测方法,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准确测量扩散氢含量。

 

(二)扩散氢的科学本质

 

在电弧焊过程中,含氢化合物在电弧高温下分解成单原子氢,大量溶解在熔池中。熔池凝固时,一部分氢逸出,另一部分留在焊缝中。在金属焊缝中,氢大部分以 H、H⁺或 H⁻形式存在,与焊缝金属形成间隙固溶体。由于氢半径小,一部分氢在焊缝金属晶格中自由扩散,成为扩散氢;另一部分扩散聚集到晶格缺陷、显微裂纹和非金属夹杂物边缘的空隙中结合为分子,不能自由扩散,成为残余氢。了解扩散氢的形成机制和存在形态,对于理解扩散氢测定方法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