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从一而终的坚持
回到学校的柯伟潜心学习,并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刻苦钻研,获得了北京市三好学生奖章。他还积极参加业余科研小组,由他代表小组报告的有关滚珠钢退火的论文获得了全校(学生)首届科研成果研讨会的一等奖,这些对他后来从事科研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L957年,柯伟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同年11月被派到长春第一汽车厂工具热处理车间当工人,参加劳动锻炼。第二年6月,柯伟回到金属所,被分配到师昌绪先生领导的强度组,之后又调入精密合金研究室,从事沉淀硬化不锈钢、超强度钢、薄膜等方面的研究。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柯伟正担任303组(薄膜组)组长,那几年,全国上下缺粮少食,物资匮乏。到了冬天,所里的实验室特别冷,一天只能工作六小时,环境非常艰苦。但柯伟并没有忘记学习,他每天六点就到办公室,利用上班前的三个小时念书。
1962年柯伟被调入了高温合金研究室,从事我国第一代航空涡轮叶片用高温合金的开发研究,并成为高温合金研究梯队中有影响的青年科技骨干之一。他改变传统观念,研究应力弛豫的动力学过程,利用喷丸提高中温疲劳强度,解决了提高叶片薄弱部位强度的难题;他还在国际上首创喷丸氩气联合处理工艺获得表面细化晶粒提高蠕变疲劳综合性能。文革期间,他正担任高温疲劳组组长,师老也来到高温疲劳组,组里的工作不但没有停滞,还针对渗铝涂层和晶粒细化对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重要的研究。由他主持的 “高温合金强化工艺及强度测试新技术”项目在l977年获得了冶金部重大科技成果奖。他作为攻关二级课题负责人参加的“GH135合金研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歼八歼七所用发动机配套的多孔气冷一级涡轮叶片的研究与推广”及“K38镍基高温合金与工艺研究”集体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科研工作予以了高度的重视。1979年,柯伟作为首批公派人员,到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进修。在此期间,他与国际知名蠕变学者Dyson合作提出疲劳预形变诱发蠕变空穴模型,并得到实验验证,发展了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理论,受到国际上的好评。
L982年回国后,柯伟在金属所组建断裂研究室,担任室主任。第二年,他奉命负责组建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随后他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中国的腐蚀基础理论研究和防护的工程应用实践中。
科研 从实际应用出发
柯伟一直倡导“用不上的技术就是没有用的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他身体力行,开始致力于成果转化及中试基地建设,创办了国家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防蚀技术,始终坚持不断创新。
1993年由柯伟直接创建的SEBF重防腐涂料组,开发系列粉末涂料、涂装设备和工艺取得多项专利,在价格和性能上都保持了对国外公司的优势。l995年他组织支持缓蚀和涂料联合攻关组参加17万吨希望号巨型油轮压水舱防护的国际性竞争,设计出的特种涂料代替了美国羊毛脂,被誉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范例”。
杭州湾跨海大桥被设计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为了降低造价,缩短施工周期,需要采用群桩结构,要求使用寿命达到100年,这就需要解决钢管桩腐蚀问题。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柯伟同张立新、李京和赵健等人合作率先提出了“多层融结环氧涂层与牺牲阳极的联合保护”方案和实施计划,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国际性的难题。2007年6月大桥全线贯通,钢管桩腐蚀电位控制完全符合要求。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
标签: 做人柯伟做事做学问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