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碳钢管道壁厚减薄原因
2012-10-01 00:00:00 作者:马娜 王理 秦金光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分享至:


  金相分析


  取上述管道样品进行镶样、研磨、抛光,用2%硝酸—酒精刻蚀,置于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金相组织,结果如图2所示:样品的金相组织正常,由铁素体晶粒和呈网状分布的珠光体构成,夹杂物较少,表层无脱碳现象。
 


  微观形貌分析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生壁厚减薄部位基体的形貌特征。管道表面附着一层黑色或暗红色的氧化膜,采用克拉克溶液(100g浓HCL+2gSb203+5gSnCL)进行了管道样品的脱氧化膜处理,以便观察基体。SEM下基体的微观形貌如图3所示。


  1号弯管肘部内壁在低倍下可见波纹状形貌,高倍下可见表面较明显的韧窝,局部有材料损失,说明管道内壁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形变,并且有材料剥落现象。2号弯管在低倍下观察到表面呈鱼鳞状分布的凹坑,尺寸约为200~300μm。高倍放大情况下,可见铁素体晶粒及晶粒中不同取向的晶面,无明显的机械形变特征。3号节流孔板表面可见大量细微的韧窝,尺寸为几微米到十几微米不等,明显小于碳钢晶粒,说明材料表面的各细微局部均分别受到了外力作用。
 




  表面膜分析


  对管道样品原始内壁的氧化膜进行了Ⅹ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1号弯管内壁尽管呈黑色,但是氧化膜衍射峰中Fe304特征峰很低,说明表面氧化膜非常薄,证明其生成时间很短。2号弯管内壁检测到了中等强度的Fe304特征峰,说明该弯管表面氧化膜相对较厚,存在时间较长。3号节流孔板内壁检测出了较弱的Fe304特征峰,说明表面有氧化膜,但较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