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期刊主编中的华人身影
2019-06-26 10:00:30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材料人 分享至:

随着中国研究水平的提高,国内文章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们也在国际期刊上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华人身影:他们可能是某一领域的开创者,为学科注入新鲜的血液;他们可能是某一领域内的领导者,主导行业未来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学者在科学界备受认可,我们也在各种奖项和期刊editorial board看到越来越多的华人身影。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些国际期刊主编中的华人身影,大家一起来感受感受他们的影响力吧。


1.白春礼——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noscale、Nanoscale Advances

 

1.jpg

 

主编白春礼老师的大名应该是每一个从事材料化学研究的同学都听说过的。这里我们对他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是title过多,事迹也过多,我们的篇幅不太够…):他是有名的化学家和纳米学家,研究领域包括有机分子晶体结构、分子纳米结构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他也是中科院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校长。目前白春礼老师主要担任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noscale和Nanoscale Advances的主编。


National Science Review是一本同行评审的期刊,旨在回顾中国和世界各地科技的前沿发展。 该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包括物理和数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从2015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以来,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影响因子一路上涨。我们也相信,作为国内第一份英文版自然科学综述性学术期刊,他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png

 

Nanoscale是皇家化学出版会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NCNST)的合作项目。Nanoscale是一本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国际期刊,涵盖了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高质量研究。在Nanoscale所发表的文章类型,包括评论,通讯和全文。Nanoscale高度跨学科,吸引对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材料,能源/环境,信息技术,检测科学,医疗保健和药物发现以及电子学等领域。


3.png

 

Nanoscale Advances是Nanoscale期刊系列的一部分,该系列还包括Nanoscale Horizons。 该期刊系列可以全面涵盖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跨学科进展。值得注意的是,Nanoscale Advances是一个open access的新刊,目前还没有影响因子可以参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留言区谈谈自己对这个期刊的看法。


2.王中林——Nano Energy

 

4.jpg

 

王中林院士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教授。他对氧化锌纳米结构持之以恒的研究,使得氧化锌成为除碳纳米管和硅纳米线外,纳米技术中另一大材料体系。王中林院士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是全球材料和纳米技术领域论文引用次数最多的前五位作者之一。


由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王中林院士创刊并担任主编, 由国际著名出版社Elsevier出版发行的Nano Energy,主要发表有关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解决能源领域内相关问题的文章。Nano Energy主要收录四种类型的文章:介绍能源科学最新研究和进展的综述;快速通讯类文章;全文;以及就相关领域的发展发表评论或发表意见的新闻和意见。Nano Energy主要覆盖的领域包括电池、染料电池、氢气的产生和储存、发光二极管、光电器件、超级电容器和纳米发电机等等。Nano Energy自2014年取得首个影响因子过10,实现创刊以来的开门红。它使得该期刊跻身于在纳米,能源和材料方面前顶尖期刊之列。


5.png

 

3.陈小元——Theranostics

 

6.jpg

 

陈小元教授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南京大学化学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1999年获得美国爱达荷大学博士学位。经过Syracuse大学和Washington大学圣路易分校博士后训练,于2002年进入南加州大学放射学系任助理教授,2004年转入斯坦福大学,2008年升为副教授。2009年他加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生物医学影像及医学工程所(NIBIB)任终身资深研究员,分子影像及纳米医学实验室主任。陈小元教授也是中美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学会(CASNMMI)前任主席,美国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学会(SNMMI),Radio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uncil (RPSC)前任主委,以及中美纳米医学与纳米生物技术学会(CASNN)前任主委。


由陈小元担任创刊主编的Theranostics,在2012年取得了首个影响因子7.806;此后保持稳固发展的姿态,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TOP期刊,保持在前10%顶级杂志行列。Theranostics主要针对生物医学领域,报道关于体内外分子诊断、生物治疗、纳米医学、转化医学以及基础类生物医学研究等最新的研究成果。


7.png

 

4.梁锦荣——Biomaterials

 

8.jpg

 

梁锦荣,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院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梁锦荣教授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系做了20年的研究后,于2006年加入杜克大学,开始做纳米结构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梁锦荣教授于2014年9月加入哥伦比亚大学,主要从事纳米颗粒介导的非病毒转染的免疫治疗研究。近年来,他成功地将多种纳米材料用于可再生医学,特别在探索细胞与表面拓扑结构的相互作用研究和开展细胞直接重编程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共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拥有50多项发明专利。他曾获得诸多奖励和荣誉,现为国际生物材料领域顶级期刊Biomaterials主编。


Biomaterials是生物材料领域内的国际顶刊,涵盖生物材料科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生物材料通过控制与生命系统组分的相互作用,指导任何治疗或诊断的过程。Biomaterials主要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综述,解决临床实践中使用生物材料所面临的问题。该期刊的范围涵盖了物理,生物和化学科学,这些科学是生物材料设计和使用它们的临床学科的基础。这些科学包括聚合物合成和表征,药物和基因载体设计,宿主反应的生物学,免疫学和毒理学以及纳米级的自组装。临床应用包括所有临床学科的医疗技术和再生医学治疗,以及诊断系统。该期刊与癌症诊断和治疗,植入设备,药物输送系统,基因载体,生物纳米技术和组织工程等领域相关。


9.png

 

5.戴宏杰/李亚栋——Nano Research

 

戴宏杰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起加入斯坦福大学化学系,现为J. G. Jackson & C. J. Wood终身荣誉教授。2009年当选“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1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戴宏杰教授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的总引用次数超过10万次。他也是Nano Research的发起人和创办人。


10.jpg

 

李亚栋,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1998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入选首批清华大学百人计划;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1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亚栋主要从事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致力于挑战金属团簇、单原子催化剂以期实现非贵金属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探索实现催化新反应,解决催化剂均相催化异项化实验室与工业化技术难题。


11.jpg

 

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与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合作出版发行的Nano Research,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纳米研究领域高质量、原创性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性文章。Nano Research上收录的文章领域包括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纳米物理、纳米传感器、纳米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纳米光学、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医学等等。


12.png

 

6.楼俊——Materials Today

 

13.jpg

 

美国莱斯大学化学系教授,NSF IUCRC原子薄多功能涂层中心(ATOMIC)主任,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量子材料中心成员。楼俊的研究兴趣在于纳米材料合成,纳米机械表征和用于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应用的纳米器件制造。


Materials Today是Materials Today家族的旗舰期刊,致力于涵盖材料科学界广泛关注的最具创新性,最前沿和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在过去二十年中,Materials Today成为了最权威的材料科学新闻和评论来源之一。今天的Materials Today已扩大其范围,涵盖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突破性原创研究,旨在成为该领域的领先期刊。


14.png

 

除此之外,materials today家族下面的子刊,他们的主编也有不少是华人。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的主编是武汉大学的张先正教授,Materials Today Energy的主编是香港城市大学的李振声教授,Materials Today Nano的主编是浙江大学的张泽教授,Materials Today Physics的主编是任志峰教授。


7.唐本忠——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

 

唐本忠,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唐本忠教授从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在日本京都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工作;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唐本忠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方法论的探索、先进功能材料的开发以及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的研究。


15.jpg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是由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同英国皇家化学会联合创办的高质量国际学术期刊。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收录各种研究论文、评论综述和化学前沿,主题包括新材料的合成、改进制造技术的发展。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的首个影响因子预计在明年出来。


8.张亚非——Nano Micro Letters

 

张亚非,教育部第四批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张亚非的研究方向包括低维纳米电子材料、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制造技术、纳电子器件制造关键技术、纳米传感器件、纳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理论与应用等。


16.jpg

 

Nano-Micro Letters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承办的英文学术SCI期刊,主要报道与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新型材料结构及其应用等前沿方向,可接受研究文章(Articles)、综述(Reviews),通讯(Communication)、展望(Perspectives)等类型的投稿。


17.png

 

9.麻生明——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麻生明,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麻生明教授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前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前往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7年回国从事科研工作,同年担任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入选教育部第五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4年出任浙江大学理学部主任,同年全职加入复旦大学化学系。麻生明主要从事联烯及其类似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18.jpg

 

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是Frontiers期刊系列的一部分。Frontiers期刊是中国化学学会(CCS)和皇家化学学会合作的化学期刊集。Frontiers期刊将涵盖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每个期刊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相关领域国际知名的中国研究所的合作。每个Frontiers期刊由CCS,皇家化学学会和相关合作机构共同拥有。Frontiers系列的目标是成为化学领域领先国际期刊系列。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是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参与,旨在通过报道新的或显着改进的方案或方法,成为有机化学领域的世界领先期刊。


19.png

 

在这个系列中,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的主编是华南理工的高松教授。

 


【总结】


随着中国在材料领域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有影响力的华人学者会成为更多研究领域内的开创者和领导者。除此之外,由于最近几年大量国产期刊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也产生了很多的华人主编。虽然这些国产期刊跟国际顶刊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国产期刊也会在国际上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