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该以何种方式(指标)来评判一本期刊的水平,是非常有争议的一件事。
从定量的角度,迄今为止,各个机构发展了包含影响因子、分区在内的众多指标,但每种指标都引来不少诟病,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从定性的角度,有很多行业公认的顶级期刊,但鉴于整体庞大的期刊库,这种评价的范围很小,在实际中是不够用的。
目前定量评价方面,几乎所有的指标都是基于“被引次数”这一核心,因此,一本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期刊的水准。
可以以高被引数量或者高被引占比来进行比较,但实际上不太科学,因为这两个指标都严重依赖于发文量。
(1)发文量大,即便高被引占比低,也可能有很高的高被引论文数量。
(2)发文量小,则极易提高高被引占比。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高被引指数”,即高被引指数=高被引论文数×高被引占比,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发文量的影响。
按照这种高被引指数,近万本期刊中,Nature排名第一,Science排名第二,这是符合常识的。和NS并称的Cell排名也不低,位列第14。
排名第三、第四的是医学领域的两大顶级刊物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Lancet。另外两大医学刊物JAMA为第7位,BMJ为第48位。
排名第五、第六的是化学领域的两大顶级综述Chemical Reviews和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化学领域的两本顶级刊物JACS和Angew分别位列第15和第20位。
材料领域的顶级刊物Advanced Materials为第8位,Joule为第26位。
数十本Nature子刊基本都在前100之列。
所以对于顶级期刊而言,整体上这种方式排下来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局部期刊仍然受到发文量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由于发文量大,且近年来热度高,所以排名非常靠前。而Nature Materials、Nature Chemistry等大子刊位于AM、JACS之后等。
因此,本文所谓的“高被引指数”仅是对期刊多维度评价的一次尝试,希望以后能开发出更具科学性的指标。
“高被引指数”大于2的期刊列表如下。
注:① 影响因子不是评价一本期刊质量的唯一标准,请理性看待;② 所有即时IF依据WOS数据计算,和最终JCR数据可能会有出入。③ 人工统计,若有错误,敬请指正。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