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比较直博和读完硕士再读博?
2024-03-14 16:27:24 作者:木水 来源:大师兄木水 分享至:

课题组近20位博士生,其中,2/3是直博生,1/3是普博生。


1、优秀的直博生确实会比优秀的普博生成果更多、更好。因为时间长啊,课题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相对来讲更容易多出成果。


2、直博生经历的煎熬和面对的困难是要明显大于普博生的,因为从本科到博士的跨度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大部分人难以适应,若不及时调整的话直博那可太难了。

是不是觉得还是直博好哇!能取得这么多成果。但是最后读博读不下来的,大都是直博生。


下面,基于我五年来的观察、思考和切身体会:


一、谈谈直博和普博的利弊


二、聊聊如何评估适不适合直博?


01直博与普博利弊分析


1、 直博


利:


1)节省时间,相比读完硕士再读博士路径,能节省一到两年时间。


2)在读时间长,科研工作连续性强,更容易出好成果。


3)保研更容易进入更高层次的高校、也更容易找到大佬导师,因为导师也希望能用相同的博士名额找个“长工”。


4)更容易与导师建立感情,在毕业、找工作过程中更大概率助你一臂之力。普博学制短,导师心里总会觉得“你怎么刚来没多久就要毕业了啊?”


5)选课题更具优势,直博生一般都会承担课题组主流方向大任务、或者开辟新的方向。

6)导师器重,倾向于多指导,多支持,往往能获得更多资源。


7)一入学就是博士生待遇,收入相比硕士生明显更高。


弊:相比于利,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


1)科研小白,从0基础直接挑战博士难关,长期面对高压、高难度的科研环境很容易崩溃,进而怀疑人生、否定自己,导致性情大变,把自己搞垮。(不是吓唬人哈,身边这种人不是个例)


2)风险很大,运气非常重要。你进入的课题组怎么样?导师怎么样?(学术能力、研究方向、指导程度、人品等等)课题难度与前瞻性怎么样?因为直博生对科研圈的了解太少了,尤其是直博外校的,那更是两样一抹黑,导致踩坑的概率大大增加。万一碰上无良导师或天坑课题,那真的是进、退两难。但是,要是运气好,课题组、导师、课题方向都很好,那就直接起飞了。

3)退学成本巨高。退学只能拿个本科学历,实在是太让人难以接受了。所以直博生读不下去的话一般会先尝试转硕。转硕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博士中期考核评价不通过转硕(被动转硕),此种类型的转硕跟本届硕士一样,只需要读三年;另一种是自己去申请转硕(主动转硕),此种类型要读4年,比本届硕士多读一年。所以,人品好的导师会帮助学生走“被动转硕”通道,不给通过中期考核。遇到这种导师就赶紧跪谢吧,因为你转硕浪费了他一个博士名额(相当珍贵的!),他还愿意帮你少读一年。


2、 普博


相比于直博,普博的利、弊基本都是与直博对应的。


利:


1)硕士期间在科研上有积累,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基本不存在毕不了业的情况。


2)对科研有感悟,有心理准备。面对科研生活少了一份焦虑,多了一份淡定。


3)对本领域学术圈较为熟悉。借助于导师或同学网络,对圈子情况基本熟悉,哪个课题组、哪个导师水平如何?人品如何?毕业情况如何?掌握的信息较为充分。

4)心智更成熟一些,手段更多一些。读博之前,直接约导师见面,送礼物,提前商定研究课题。甚至打入课题组内部,去了解一手信息。


以上因素,使得读博的确定性大大增加。就算看走了眼,大不了退学,还有硕士学历。


弊:


1)时间长,硕+博,需要7年甚至更久。在处处卡年龄的当下,就业竞争力下降。比如,对于男性,青年基金要求35周岁之内,优青要求38周岁之内,杰青要求45周岁之内。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早毕业、早就业、早积累、早成功。


2)在读时间短,科研工作连续性差,成果质量和数量都相对更弱,找工作不具有优势。


因此,最划算的路子其实是硕转博,跟直博时间相同,还可以先用硕士阶段试试水,大大降低风险。


02 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直博?


读博,对个人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自己是否具备?或者具备哪几条?是否具备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1、 硬实力


智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规划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专注能力、写作能力等。


这些品质是科研所需要的。很多能力都是天赋,但是也有很多能力是可以读博期间再训练的。比如规划能力,每隔一段时间总结、规划一下,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什么?如何与导师相处?如何争取更多资源?下一步科研目标是什么?要发几篇论文等等,毕竟思维决定行动。


对于论文写作,从0到1的第一篇SCI是最难的,我的第一篇论文改了24稿,不知道有多少次改到崩溃,更不知道尽头在哪?但是有了第一篇的经验和能力,从1到2, 2到其他,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有同学问我,硕士期间有一些成果,有些读博的想法,但感觉自己智商一般、怕能力不够,究竟要不要读博?我建议这种人基本都可以读博,他在做决定之前会思考,这就是典型的思考能力,读博期间面对困境时可为自己谋划出路。


2、软实力


持久力、抗压能力、能吃苦、勇气、情绪控制力、积极平和心态、厚脸皮等能力。


相比于硬实力,软实力反而是一个人能否读博的决定性因素,咱们重点聊聊。


01 持久力


读博的基础是大量时间投入,能不能保证每天都去实验室?能不能保证每天都有足量有效时间投入?想搞好科研,多出成果,时间是第一位的。只有先堆上大量的时间,才能奠定出成果的基础。有效科研时间保证了,结果肯定不会多差。若连充足的时间都保障不了,科研不可能搞得好。

02 抗压能力


读博期间,经常会有“高压”事情发生,比如,都已经博三博四了,还是一篇论文都没有;科研进展不顺利,而导师那边一直催进度。组会被赶鸭子上架,被导师怼了、骂了,说你水平很差、只有小学水平,说你搞的成果就像小朋友的玩具,根本没法看,一点科研素养都没有。


此时,你能不能抗的住压力,嘴角漏出一丝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仿佛没听见。你骂你的,我还是坚定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我可以的!若导师说的对,则认真改正之前的不足,顶住压力把事情做好。争取尽快出成果,在下次组会上展示自己的实力!

很多同学在读博之前会认为压力大算什么?压力不就是动力吗?我就喜欢压力大的老师,这样才能更加努力、才能多出成果呀!结果读博三个月,直接被压力干穿了,嚷嚷着要去办退学手续。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读博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其现有人生阅历中压力最大的事情。不要用你之前的抗压能力去推测读博需要面对的压力,因为读博的压力值已经爆了你的压力表了。


读博的压力不仅来自于科研,还来自于横向项目,各种事务性的工作等等。面对高压,保持冷静,分清主次,心态一定不能崩,告诉自己,“只有我自己才能救我自己”。破局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03 勇气


科研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份工作,因为科研工作本身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一直在开拓新的道路。而其他类型的工作已经有大量的制式流程,按照之前的方法、老路就可以把工作完成好,创新那是高端玩家才琢磨的事情。创新就是要直面未来的黑暗,黑暗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此时,就需要你具有一定的勇气去挑战未知,不畏难,硬着头皮上。

 

3、科研的方法、节奏


要有琢磨科研方法的能力和习惯。科研是有一定技巧性的,需要合适的方法和节奏。导师很忙,指导很少,你自己非常努力、憋着很大的压力一直闷头搞搞搞,每天累的跟狗一样,结果搞了几个月啥也没搞出来,最后还把自己心态搞崩了,又想退学了。


直博生相对更容易犯这种错误,尤其是没接触过科研的萌新。觉得自己本科成绩挺好,能力没问题,一门心思闷头搞,也不知道在搞之前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求教一下。

搞科研,一定要去充分发掘身边能用的一切资源,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再出发。比如说,是不是有师兄师姐做过类似的问题?是不是网上有现成的代码?是不是导师手里有资源可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去观察、去想啊,千万别一上来就认真猛搞,这种“认真”你就输了!勿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科研上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学会向导师推广自己的想法,争取导师的资源。比如,你在试验上有一定的想法,但是做试验太耗时,自己没那么多时间。这样就可寻求导师的支持,争取导师把新生或者一些本科生投入到这个试验中,支持你的科研idea,让你自己获得更多科研产出。

一定要学会快速反馈,时刻牢记主动性。无论是科研进展还是导师安排的事务性工作,争取做到事事有回应。当导师过来问你某件事情的进展时,说明你的速度已经慢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